跟着名家学写作之故事新编法

2021-07-09 02:02杨晓霞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芦苇荡新编汪曾祺

杨晓霞

“故事新编”是一种基于原文思想内容而改变其表现形式的一种写作方法。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小改而大动,即尽量保存传统作品的情节,而在关键的地方加以变动,注入现代意识。改写原有的故事,参以己意,使成新篇,这就是所谓的‘故事新编”。(汪曾祺语)

【左读名家经典】

1.老奶奶听说县官把老虎放了,气得一夜睡不着。天亮开门,看见门外躺着一头死鹿。老奶奶把鹿皮鹿肉鹿角卖了,得了不少钱。从此,隔个三五天,老虎就给老奶奶送来一头狍子、一头獐子、一头麂子。老奶奶知道老虎都是天不亮送野物来,就开门等着它。日子长了,就熟了。有时老虎来了,老奶奶就对老虎说:“儿你累了,躺下歇会吧。”老虎就在房檐下躺下。人在屋里躺着,虎在屋外躺着,相安无事。

街坊邻居知道老奶奶家躺着老虎,都不敢进来,只有二百五(县衙拘捕老虎之人)敢来。他和老虎混得很熟,二百五跟它说点什么,老虎能懂。老虎心里想什么,动动爪子,摇摇尾巴,二百五也能明白。

老奶奶攒了不少钱,都放在一口白木箱子里。老奶奶对老虎说:“这钱是你挣的!”老虎笑了,点点头。

老奶奶死了。

二百五来了,老虎也来了。

老虎指指那口白木箱,示意二百五抱着。二百五不知道要他去干什么。老虎咬着他的衣角,走到一家棺材铺,指指。二百五明白了,它要给老娘买口棺材。二百五照办了。老虎又咬着二百五的衣角,二百五跟着它走。走到一家泥瓦匠门前,老虎又指指。二百五明白了,它要给老娘修一座坟。二百五也照办了。

老虎对二百五拱拱前爪,进山了。

箱子里还剩不少钱,二百五不知道怎么处置,除了给自己买一瓶汾酒,喝了,其余的就原数封存在老奶奶的屋里。

老奶奶安葬时倒很风光,同族本家:小叔子、大伯子、八侄儿、九外甥披麻戴孝,到坟墓前致礼尽哀。致礼尽哀之后,就乱打了起来。原来他们之来,是知道老奶奶留下不少钱,来议论如何瓜分的。瓜分不均,于是动武。

正在打得难解难分,听得“呜——(口昂)”全都吓得四散奔逃:老虎来了。老虎对这些小叔子、大伯子、八侄儿、九外甥,每一个都尽到了礼数,平均对待,在每个人腿上咬了一口。

剩下的钱做什么用处呢?二百五问老虎。老虎咬着他的衣角,到了一家银匠铺,指指柜橱里挂着的长命锁。

“你,要,打,一,副,长,命,锁?”

老虎点点头。

“锁上錾什么字?——‘长命百岁?”

老虎摇摇头。

“那么,‘永锡遐昌?”

老虎摇摇头。

“那錾什么字?”

老虎比划了半天,二百五可作了难,左思右想,豁然明白了,问老虎:

“给你錾四个字:‘专吃坏人?”

老虎连连点头。

银匠照式做好。二百五给老虎戴上。

呜(口昂)虎回山了。

从此,凡是自己觉得是坏人的人,都不敢进这座山。

(節选自汪曾祺改写聊斋志《赵城虎》之《老虎吃错人》)

2.妪方怨宰之不杀虎以偿子也,迟旦启扉,则有死鹿,妪货其肉革,用以资度。自是以为常,时衔金帛掷庭中。妪从此丰裕,奉养过于其子。心窃德虎。虎来,时卧檐下,竟日不去。人畜相安,各无猜忌。数年,妪死,虎来吼于堂中。妪素所积,绰可营葬,族人共瘗之。坟垒方成,虎骤奔来,宾客尽逃。虎直赴冢前,嗥鸣雷动,移时始去。土人立“义虎祠”于东郭,至今犹存。

(节选自聊斋志异《赵城虎》)

读有所思

故事新编到底“新”在何处?如何在不改变原文中心主旨的基础上翻出新意?汪曾祺先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汪曾祺对《聊斋志异》中的《赵城虎》进行了改编,在不改变原文惩恶扬善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人物对话。

如老奶奶对老虎说的话,“儿”的称呼,“这钱是你挣的”的赞许,都为原小说添加了温情,以人与动物的相互依赖、互帮互助反衬出老奶奶同族本家的冷漠自私。改写时,还加入了老虎在瓜分老奶奶钱财的“每个人腿上咬了一口”、打造长命锁、錾字“专吃坏人”等情节,警戒世人要多行善、少作恶。

这样的“故事新编”,在原文的基础上大大丰富了内容,增强了生动性和可读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思有所悟

“故事新编”是改写的一种形式,但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改写。

1.忠于原文是基础,要在此基础上深入体会原作旨意和精神,切不可背离原作“戏说”。

2.或改变文体,或改变语体,或改变人称,或改变顺序。根据创作目的的需要,适当从各个角度进行再创作,切忌不可照搬。

3.注意行文协调,切忌不可杂乱。如人称与情节的协调,叙事结构的精心安排等。

如此写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提高写作能力,有助于同学们更深入地把握原作。

【右写精彩佳作】

芦苇荡成长记

◎党子祥

前方的水波漾开,一圈圈地去向未知的远方。我和一群小伙伴在这水中欢快地戏耍,平静而深邃的水面,就是我们鸭子的家乡。

但新认识的小主人却始终闷闷不乐。他缩在船尾,双手环腿将自己抱成一团,眼角带着泪痕,抽噎着对他的父亲说:“我想回家……”船头的男人皱着眉头,握着木桨赶着我们,并不应答。

这是芦苇荡旅程的第七天。月亮从群山中升起,我们终是玩累了,停下叫唤,才发现四周只有蹼和桨的划水声,在无边的黑夜里单调地重复着。我们围在小船边——那里有唯一的火光。我放慢速度游至小主人身边,蹭蹭他搭在一旁的手。他转过头来,眼中充满泪,像是在控诉什么,却不说一个字来打破这无声的孤寂。

我们被赶上了岸,这是一片平坦的空地,伙伴们抖抖身上的水。新的环境需要适应,我们挤成一团,叽叽喳喳地叫着。小主人的父亲环顾四周,似乎有些慌张。最终拍拍小主人的肩,将木桨递过去:“小康,你帮我看着鸭子,我去找些木柴生火。”小主人的头低着,用眼神试探那直抵天边的浪潮,接过木桨点了点头。

我们在新家成长起来,羽毛变得蓬松柔软,浮在水面像一大片黄白相间的地毯。偶尔,小主人也会独自带我们下水,他习惯了沉默,在空旷的天地间静坐不语。

那一天,天空低沉地像要压下来,一片阴灰笼罩着大地。我们在围栏里扑腾着,对这不详的预兆感到恐惧与不安。

暴风雨毫不留情地倾盆而下,风裹挟了一切,围栏“嗖”地炸开。水面似黑海般掀起一阵阵浑浊的波浪,我朝天发出一声啼鸣。伙伴们疯狂般地冲向无边的芦苇荡,大地像要被暴风雨撕裂开来。

我们逃命似的游了多久,最后疲惫地放弃划水,随水波浮沉。雨势变小了,眼前又是一片层层叠叠的芦苇荡,我正欲寻找归途,却听到小主人嘶哑的呼唤,。

他从坡那边走来,脸上有几道血痕,双唇冻得泛紫,紧握着木桨。我们兴奋地叫着,仿佛看到了希望。小主人走近了,眼眸像头顶的夜空,是我从未见过的深邃,却又那么明亮。他疲倦极了,倒在了芦苇荡中。我们挤在他身侧,在这重新团聚的静谧中寻找到片刻安宁。

小主人将脸埋在我柔软的羽毛间,一滴泪落在我身上。不同于之前因为恐惧的冰冷,也不是遭遇困难的悲哀,它,激动而滚烫。

(山西太原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点评

这篇是对曹文轩《孤独之旅》的再创作。文中,小作者截取了原文的数个片段,改变原来的叙述视角,在不改变原作“成长”的主题基础上,从鸭子的角度来感受环境的变化,叙写人物的外在表现和人物内心的精神成长。这是改变视角的“故事新编”。

习作还妙在精彩的细节描写上——尤其是对主人公杜小康的眼神和眼泪的描写,寥寥数笔,神情毕现,笔力老到;妙在精彩的环境烘托——月色下的安谧、风雨中的动荡无一不为人物的形象塑造而服务;妙在叙事结构的精心安排——以环境变化为明线,以人物精神世界的变化为暗线,紧扣原作旨意,叙述不蔓不枝。

猜你喜欢
芦苇荡新编汪曾祺
芦苇荡里的鸟儿
龟兔赛跑新编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芦苇荡
咸菜慈姑汤
中医药堂传奇 第五十三回 柳宝怡精修致和堂 阿庆嫂送药芦苇荡
新编报到等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亡羊补牢》新编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