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中国风绘本 浸润中华文化

2021-07-11 11:06高晶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剪纸传统文化

高晶

【摘 要】绘本图文并茂,看似浅显,却能透射人们心灵深处的真善美,启发学生思考,激發想象力。近些年,中国风绘本不断涌现,它们以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为内核,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中国儿童。语文课堂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所以富含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中国风绘本理应成为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一汪“活水”,让它润泽学生的智慧之花。通过不断阅读,不断浸润,学生心中那颗中华文化的种子必将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关键词】中国风绘本 兔儿爷丢了耳朵 剪纸 传统文化

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形式,是“儿童文化的呈现”,它图文并茂,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可以帮助儿童认识世界,绘本阅读更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阅读方式。其中,近些年涌现的中国风绘本则生动地向学生展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民俗、绘画、剪纸等,学生在欣赏一幅幅好看的图画、阅读一个个好听的故事时,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会深深地喜欢上这些祖先的智慧结晶。

绘本与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为当代学生的阅读拓宽了空间,更为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提供了载体,伴随着整本书阅读研究的推进,以中国风绘本为载体来开展阅读活动成为一个新的选择。为了更好地发掘此类绘本阅读的价值,作为低年级语文教师,更应关注绘本阅读课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阅读方法的指导,促使学生在“悦”读中提升综合学习能力。本文以绘本《兔儿爷丢了耳朵》为例,介绍笔者的教学实践探索。《兔儿爷丢了耳朵》讲述了小男孩在中秋节从祖母那里得到了一个可爱的兔儿爷玩偶,可是他不小心把兔儿爷的耳朵摔掉了一只,怎么找也找不到了。小男孩没有放弃自己的寻找,因为那是他最心爱的东西。他默默地向月宫里住的玉兔祈愿:月亮能更亮一些,让他可以找到兔儿爷的耳朵。在明亮的月光里,许许多多兔儿爷向他走来,帮助他找到了失去的东西……

本书由中秋节和兔儿爷的风俗展开故事,小男孩和祖母之间的浓浓亲情,小男孩对遥远的夜空、金黄的月亮、快乐的兔儿爷的想象和期待,蕴含着现代人与美好传统的和谐关系,有一种温暖的中国情怀。这是一本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优秀绘本。

一、多种体验,在活动中感受剪纸艺术之美

剪纸艺术来自民间,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味道,手法多样,造型独特,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通过剪纸这一艺术形式,我们可以领略到艺术的创造力,更能够感受到剪纸背后的中华文化。小小剪纸中通过人物、故事等不同形式直观呈现出文化的价值,其新颖别致的造型,蕴含着丰富多元的文化,被绘本创作吸收借鉴后,成为一种功能更为多样的新剪纸艺术。《兔儿爷丢了耳朵》一书中,人物的形象不同于外国绘本,通过对剪纸的处理,人物立体活泼,色彩鲜明丰富,如此剪纸佳品,正需要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魅力。

1.直观触碰,感受剪纸艺术的应用

上课伊始,笔者引导学生通过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多种方式,对《兔儿爷丢了耳朵》这本绘本进行体验,感受它的不同之处。学生马上发现了剪纸艺术在绘本中的应用。是的,书中剪纸大师赵希岗在中国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增加了时尚和童趣的元素。他将独立的剪纸造型置于纯色纸张上,重叠和组合后进行拍摄,文中的每个形象都跃然纸上,并且富于立体感。

另外,学生在画面中也能感受到中秋节的氛围,“供桌”上的水果剪纸、月桂树剪纸,作者充分将它们代表的寓意运用到绘本故事中,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并渲染了中秋节的气氛。整本书色彩鲜明,以大面积的蓝色、绿色为底色,搭配人物造型时使用了亮眼的中国红,以及紫色、黄色、粉色等颜色的排列,缤纷的色彩中洋溢着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彰显着中国之美。

2.实践操作,感受剪纸艺术的创新

在直观触碰之后,笔者又适时出示中国的剪纸作品,为学生介绍剪纸艺术,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中,促进了学生对剪纸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中国风绘本的学习中,增强他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最后,在合作学习中,笔者设计了“剪纸串联故事内容”的环节。从书中走出来的绘本形象,在选择、拼摆、复述的过程中,由静止不动变得活灵活现,更重要的是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剪纸已经从“眼中”走向了“内心”,故事形象变为可以交流的朋友,文化的浸润正在这样的活动中水到渠成,不着痕迹。

通过教师提供剪纸作品的复述,让学生与剪纸文化的距离更近了,以此为基础,结合剪纸入门快、相对易操作的特点,设计让学生学习创作的活动,形式多样,不拘泥于一种:或图,或文,或图文并茂,均可。

在动手实践环节中,学生在美术教师的协助下用剪纸完成了自己的绘本作品,在课上与同伴分享。它们可以是单个故事,也可以是连环画……学生依据自己的剪纸作品创作故事,编的内容妙趣横生。将这些作品整合起来,一本属于学生的自创绘本也就应运而生了。可见,学生的阅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创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互动交流,在分享中感受传统文化精髓

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就是文化传承与理解,该项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语言、思维、审美的综合落实。而绘本《兔儿爷丢了耳朵》借助故事的娓娓道来创设了语言品味的契机,情节的起伏变化搭设了思维发展的支架,艺术的创新融合推进了审美能力的提升,而三者的融合构建起本书独特的文化价值。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渗透其中,以兔儿爷为核心代表的中秋文化在故事中得以彰显,对于现代的学生,不仅拉近了距离,更可以借助情节的变化产生吸引力。孝亲价值观的传承也融合在故事中,孝敬老人、关心家人蕴含在故事中,也呈现在形象中,借助故事达成价值的输入和树立,减少了说教的僵化和低效。

1.“兔儿爷”的文化在欣赏中拓展推进

兔儿爷是中秋节的一个传统形象,传说可以驱除疾病,给人带来平安,这一悠久的中国传统故事寓意了善良的中国人民对团圆、美满生活的祝愿。

《兔儿爷丢了耳朵》学习单

寻找丢失的

耳朵 人物 过程 结果

和好朋友分享 1.最有趣的一页()

2.最令我回味的一页()

在上面的学习单中,笔者设计了和好朋友分享“最有趣和最值得回味的一页”的问题。在反馈中,笔者发现学生感到最有趣的是“兔儿爷下凡图”。初看这幅图,只是觉得是红红的一片,但是细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在这幅图中不仅充满了想象,更重要的是为我们介绍了兔儿爷的知识。由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

活动1:观察画面,说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找到文字对应的兔儿爷。

活动2:发挥想象:还有骑什么来的兔儿爷?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能不能演一演?

活动3:猜测兔儿爷的坐骑所代表的寓意,进行连线练习。想一想老师手中的兔儿爷坐的是什么?有什么寓意?

三个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了许多关于兔儿爷坐骑的知识,有趣的“兔儿爷”文化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2.孝亲品性的养成在故事中渗透感染

当然,书中纯真和温暖的故事,小男孩和老祖母之间的浓浓亲情同样感染着班中的学生,有些学生对这幅“孝亲图”同样感触颇深。

丰富多彩的画面、故事,与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优良的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绘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与习惯。

三、拓展延伸,在链接中厚植中华文化传承

繪本中常有一些静态的、抽象的、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变换教学方式,将学生真正地带入传统文化的世界中。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文化是需要传承的。中国风绘本是一种很好的载体与媒介,沟通着成人与孩子、国内与国外、过去与未来。让我们在教学中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在儿童教育之中,使得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和发扬。不断阅读,不断浸润,学生心中那颗中华文化的种子必将发芽、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姜海君.在绘本教学中进行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4(9).

[2]魏巍.剪纸艺术在儿童绘本中的特点研究[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7(8).

猜你喜欢
剪纸传统文化
大嘴蛙学剪纸
雪花剪纸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手工剪纸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