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深度对话 培养数学思维

2021-07-11 11:49王国才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王国才

【摘 要】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是一个多维对话的过程。通过多维对话能够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基于此背景,对开展师生对话,活跃数学思维;开展情境对话,调动数学思维;开展梯度对话,深化数学思维;开展深入对话,活化数学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对话 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对话有助于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积极思考,有助于发展数学思维,使其深入触及知识核心,但是小学生年龄较小,暂时未能形成完善的思维体系,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组织语言,促使学生展开深度对话,是一线数学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想要建立深度对话,首先教师不仅要准确把握教学核心,还要能够敏锐地捕捉学生思维的增长点,更要为其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促进思维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一、开展师生对话,激活数学思维

师生之间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怎样才能保持平等的交流和互动,是一线教师始终在探索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道解惑,教师成了课堂的主宰,具有不可挑战的权威地位。相对而言,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被灌输着各种各样的知识,思考着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师生之间很难形成平等和谐的关系,也不可能展开有效的交流,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既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也难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所以,这种模式必须被颠覆,这就需要教师放下身段,主动拉近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这样才能实现有意义、有价值的对话和互动。

例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为了帮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体会具体的运算顺序,教师要求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对本节内容的初探和自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也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问题的空间,鼓励其质疑。针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说明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展开了积极思考;当有学生表达的见解与他人的不同时,学生也应当给予尊重,因为学生受限于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水平,常常表现为不同的理解,此时应鼓励学生主动说明原因,教师培养其敢于质疑的精神;一旦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错误,教师也不可急于否定,而应当选择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给予其耐心点拨,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错误根源。

这样营造的学习氛围,必然充满了民主自由和轻松,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观点,展现不同的见解,与教师之间展开有效互动,不仅有助于调动参与学习和讨论的积极性,也能够保证其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开展情境对话,调动数学思维

想要架构有效的对话,应当顺其自然,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话教学策略的引入,可以辅助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搭建自然开启话题,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以“小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首先抛出话题:“看看大家手中的文具,这些都是谁给你们买的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此时教师继续追问:“如果让你们自己去文具店挑选,你们能顺利完成结账付款吗?”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学生回答。看到这一场景,教室继续鼓励:“现在我们来模拟文具店的场景,大家尝试计算老师给出的文具的价格。”

师:铅笔每支0.8元,购买两支需要多少钱?

生1:0.8+0.8=1.6(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购买了两支铅笔,我还想买一块橡皮0.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生2:1.6+0.5=2.1(元)。

师:现在我要付款了,我拿出两张1元和一张0.5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生3:2.5-2.1=0.4(元)。

师:回答得非常准确!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计算过程以及计算方法?

生4:虽然里面有了小数,但是具体的运算过程和整数完全一样,只是多了个小数点。

生5:我首先在草稿纸上写下数字,竖着对齐,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的计算方法计算。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分享了求解的方法,教师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追问,不仅成功地引出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技巧以及算理,也能够灵活地贯穿于整堂教学实践中。

三、开展梯度对话,深化数学思维

在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然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善于搭建对话平台,对学生形成有力引导,使其数学思维具备深度,培养其思维的抽象性。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首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对“单位1”的客观深入认知,因此设计以下教学片段:

师:“1”可以表示哪些物体?

生:可以是一支铅笔,一张白纸……

师:还有吗?(一边提问一边指向讲台的一盒粉笔)

生:一盒粉笔。

师:可是里面总共有40支粉笔,如果使用“1”表达是否合适呢?

生:当然可以。

师:如果我从中抽出3支粉笔,是否同样可以将这3支粉笔当作“1”呢?

生:可以。

师:可是3支啊,怎么能看成“1”呢?

生:如果将它们捆绑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

师(从中抽出12支粉笔依次摆开):按照之前所讲,每3支视为“1”,现在这堆粉笔有几个“1”?

生:4个“1”。

师:说得不错!当我们把3支粉笔捆在一起时,可以当作“1”,此时这个“1”就是一个计量单位了,一般也称其为单位“1”。

上述教学案例中,针对“单位1”的确定展开了分层设计,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循序渐进、步步深入,透过表象感知,促进思维向具象化转变,整堂课的活动既丰富又具有张力。

四、开展深入对话,活化数学思维

怎样才称为“学习有根”?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针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也日渐丰富。例如,应当成为获取知识的第一人,應当主动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亲历其发展过程,等等。通过实践活动的搭建能够使学习有根,能够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寻知识本质,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有助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品质。

例如,在教学“认识厘米”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我们一起研究了很多线段的例子,现在在你身边,你能找出线段吗?

生:墙角上、地面上,横着的、竖着的都是线段。

生:如果用铅笔在纸上画一道,也能画出一条线段。

生:在班级的窗户上4条边框也是线段。

生:这么看桌子的4条边也是线段。

……

师:现在大家认真想一想,怎样才能称其为线段?线段应该具备哪些特征?

生:墙角的那根线直直的就是线段。

生:墙角的这根线上面连着屋顶、下面连着地板,所以线段应该有两个点。

师:回答得很好。大家仔细观察我们的课桌,应该使用怎样的方法测量这条边的长度?

生:有10拃长。

生:差不多是5个文具盒长。

生:如果用尺子量,大概需要7把尺子。

……

师:看起来大家都说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还有想说的吗?

生:一会儿用手量,一会儿用铅笔盒,还要用尺子。

生:想怎么量就怎么量,有点乱。

师:是的,那怎么办呢?

生:应该选择相同的测量对象,例如都使用文具盒,或者都使用直尺测量。

生:是的,直尺上面有刻度,测量更标准。

师:是的,用尺子测量,这种方法最容易统一。现在大家拿出自己的小尺,仔细观察,你们能发现什么?和你的同桌展开交流。

生:都是从0开始的,然后是1、2、3……

生:还有“厘米”。

生:我的小尺上是cm。

师:大家观察得非常仔细,回答也很棒!cm是“厘米”的缩写。现在看直尺上的数字和同桌交流这些数字所指代的是什么含义。

生:指着1,说明0~1之间的长度为1厘米。

生:0~3就是3厘米。

生:还可以是6~14,其长度为8厘米。

师:你的观察与众不同,大家可以在小纸上找一找看一看,验证他的回答。

……

师:大家对直尺研究了很长时间,可是1厘米究竟有多长?先指一指,然后画出来。

生:可以是0~1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1~2之间的距离,等等。

生: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为1厘米。

生:大约和我的手指一样宽。

生:比铅笔宽一点。

生:和语文书的厚度差不多。

……

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准确把握知识本质,厘清其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才能搭建合理的情境,才能组织具有真实感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丰富表象、深刻感知、掌握数学知识。教学案例中,教师并没有首先带领学生观察直尺,也没有刻板地教读厘米、感知厘米的长度,而是创建探究活动,通过读直尺、说直尺,再到画线段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厘米的感知,体会其基本原理。

对话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课堂学习的深化,也有助于诱发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在拓展学习视野、提高教学质效方面,同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当设置具备深度的对话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能够促进数学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孙振熙.谈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的实践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6).

[2]陳咏梅.探析“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8).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