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运用

2021-07-11 12:13刘朝圣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错误资源小学数学学生

刘朝圣

【摘 要】學习过程就应该是学生经过不断尝试,产生一定的结果,然后通过反思、调整,掌握知识的过程。对待学生发生的错误,教师要正确地介入,帮助学生辨析错误发生的原因,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充分展示学习思维过程,使错误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素材。

【关键词】错误资源 小学数学 学生

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瞬间准确把握教学内容,而是对错误经验的深刻反思、总结。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完善,不能准确地把握所学知识的内涵,出现一些合理性的错误在所难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深度发掘、思考错误发生的根本原因,将这些错误转变成有效的教学资源,发掘其中隐含的学习价值,通过师生间合理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入思考,让学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一、包容错误,展现学生思维

传统课堂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很多时候教师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不能正确地对待错误,很少去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更不用说从错误中吸收经验、教训。因此,在教学中,当错误发生时,教师要用包容的心态去思考错误发生的根本原因,将这些错误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构建正确的知识认知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引导为主,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展现学生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了“商不变性质”之后,教师出示练习题:150×25。学生进行计算,给出了如下解题过程:150×25=(150×4)×(25×4)=600×100=60000。教师并没有立即指出错误,而是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思考:如此计算,你是怎么考虑的?学生:借助商不变性质。师生继续交流、探讨:我们所讲的“商不变性质”应该应用到什么运算中,或者说,商会出现在什么运算中?学生马上意识到了错误:除法。这时,教师顺势强调:商是除法的结果,因此,商不变性质只能应用在除法运算中。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题目中应用商不变性质,我们需要对题目进行怎样的改动?学生稍做做思考就给出答案:将乘号变成除号,即150÷25。

案例中,学生受课堂解题思维的影响,不能准确把握“商不变性质”的本质属性,使得计算结果出现了运用原理错误,教师并没有提出严厉的批评,而是引导学生对错误的发生过程进行思考,与学生一起探究“商不变性质”的运用条件,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

二、预设错误,拓宽学生视野

随着教学过程的不断推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知识性错误很快就会暴露出来,但是还有很多思维意识错误会隐含在教学的“幕后”。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应该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和盲点对可能出现的错误思维进行预设,并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知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做到防患于未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促进学生课堂思维的发展,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学生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开阔视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出示了一道题目让学生进行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那么它一定是长方体。学生略做思考后展开讨论。有的说:不正确,因为还可能是正方体。有的说:正确,因为正方体也是特殊的长方体。教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探讨后,开始总结发言:同学们的见解很不错,说明大家都经过了认真思考,不过我的答案和大家有所不同(大屏幕展示棱台)。学生看到图形后恍然大悟。

案例中,教师凭借自身教学经验,准确地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境进行了解,预设了错误的发生,通过引导、展示,消除了学生的疑难,促进了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深入认识,避免了同类型错误的再次发生。

三、诱导错误,加深知识理解

教学中,教师总是希望自己的教学课堂一帆风顺,学生能够高效地掌握教学知识,而实际上这样的课堂过于顺利,使得课堂平淡乏味,很难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教学的关键之处,巧妙地挖一个深“坑”,让学生自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学生在探究错误发生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数学思维的深入发展。

例如,在教学“体积与质量”时,教师利用一块长方体木料让学生展开学习探究,学生通过对木料质量的称取和体积的计算,找出它们中的数量关系:物体的质量—对应体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但学生常常将数量关系成立的前提(所求物体的质量分布必须要均匀)忽略。因此,教师可设计题目:有一个长方体的铁桶,想要求铁桶的质量,应该怎么求?可不可以先求出铁桶的体积,然后再乘以单位体积铁的质量?学生想到本节所讲内容,不假思索地说:可行。只有少部分同学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想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学生豁然开朗,铁桶是空的,所以不能利用之前的公式。学生再次意识到,此公式只适用于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

案例中,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巧妙安排诱发错误发生的资源,让学生不自觉地落入“陷阱”中,在思考中学会了批判,掌握了知识的真正内涵。

四、巧用错误,培养创新意识

在近年来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错误往往是发现和创造的集合体。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出现了不同形式的错误时,教师要慧眼识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错误的发生,并巧妙地利用这些错误,抓住错误中的亮点,有效提取错误中的合理成分,给出合理的改进性建议,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方面、多层次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教材中有一道游戏题:将写着1~5的5个数字卡片放入投票箱中,小明随机摸取一张卡片,如果小明所摸卡片上所写数字小于3,就算小丽赢;反之,就算小明赢。大家想一想,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如果觉得不公平,该如何保证公平呢?在探讨时,师生很快达成一致意见:数字小于3的情况只有1、2两种,而其他的可能性有3、4、5三种,所以游戏是不公平的。接下来教师让学生探讨:如何进行变化才能让游戏变得公平?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增加一个数字0;还有的学生提出,可以减少一个数字1。两个学生都是想让游戏公平,但第二个学生提出的去掉数字1显然是错误的,这样只会让小丽赢的机会变少,教师引导学生在减少数字的基础上列出不同方案,看去掉的数字不同,结果是否相同。学生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可以去掉3、4或5中的任意一个数字。

案例中,在学生出现思维错误时,教师及时发现了错误资源,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从不同方面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反思错误,优化教学策略

教学中由错误发生而引发的教学资源整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错误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直观地反映出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有效利用错误的同时也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是讲课环节出现了纰漏,一旦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更新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构建良好的教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有一道关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题,学生都是直接运用梯形面积公式来解此题,这一过程将梯形面积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暴露出来。当不规则四边形出现时,学生直接将其判定为梯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是如何掌握梯形的本质的?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梯形的概念,让学生首先从本质上认识梯形:(1)一个四边形;(2)上下两边是平行的,另一组边是不平行的。接下来让学生正确理解梯形的高:从梯形的上底任意一点向下作垂线,任意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即为梯形的高。由此,学生轻松地想到,可以将不规则四边形转化为两个三角形再进行面积的计算。

案例中,当学生出现整体知识性错误时,教师及时对教学方法策略进行反思,厘清问题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促进了学生对知识概念的深入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错误是经典的教学素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错误的发生,并从专业的角度审视错误,发掘错误中隐藏的价值,将其整合成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纠错、辨析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领悟知识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王立爽.对小学数学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的利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4).

[2]陈凤敏.巧妙利用错误资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J].西部素质教育,2016,(24).

猜你喜欢
错误资源小学数学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课堂评价,让自己慢些
数学课堂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合理利用浅析
浅谈数学教学中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