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乡村振兴有了“职业经理人”

2021-07-11 11:09余静寒周天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家乐经理人

余静寒 周天

2017年,当黄思碧提出回家乡家乐村投资、发展产业时,周围朋友都问他:“你是不是疯掉了?家乐村地理位置偏远,又留不住年轻人,你回去能干出什么名堂?”黄思碧脑袋灵光,在外打拼三十余年,算是事业有成。

在四川合江縣,像黄思碧这样“倒贴”的“傻瓜”还不少。合江县地处乌蒙山区,虽然在2018年退出了省级贫困县序列,但经济基础仍比较薄弱。2020年,为确保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合江县选聘了121名“职业经理人”。“黄思碧们”带来了资金、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合江县村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潜力股、实力股、夕阳股

家乐村所在的先滩镇,是合江县境内距县城最远的镇。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从县城沿着近年修好的公路驱车前往,花了一个半小时。家乐村只有百余口人,真正在村上的,也就几十人。在这里,梅花鹿比人还多。黄思碧回到村里后,带领村民们把300多亩的青花椒发展到了千余亩,从吉林购入了300多只梅花鹿,在村里兴办养殖业。

黄思碧前前后后投入6000多万元,令家乐村改头换面。如今,青花椒、金钗石斛和梅花鹿等产业,已带动家乐村70余户增收。其中,有29户曾是贫困户。看到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黄思碧甚是欣慰。“我回来不为了赚钱,就是想为家乡挣点面子。”

打记事起,黄思碧对家乡的印象就是“穷”。他在13岁那年到重庆谋生,最初到工地挖过泥,后来学了点技术,成为国家电网重庆分公司的一名外聘员工。攒够了经验,黄思碧和几个兄弟合伙开了家建筑公司。自己富起来了,黄思碧想让家乡也富起来,于是决定返乡。

“村干部在外面见得少了,我带着他们到其它村学习,大家的思路就打开了。”黄思碧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见识广、经验丰富,但也坦言,资金更关键,“很多老板投资,5年内看不到回报就撤了。”

在“职业经理人”这支队伍里,像黄思碧一样“带资进村”的人占据大半。

2020年4月,合江县委组织部通过各级政府部门推荐、商会引荐等多种方式聘请121名“职业经理人”。其中有组织培养的懂技术、懂管理、懂农村的“土专家”,有返乡创业的优秀企业家、优秀农民工,也有愿意发挥“余热”、管理经验丰富的离退休干部。简而言之,就是培养一批“潜力股”、引进一批“实力股”、激活一批“夕阳股”。

合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棋楠告诉记者,之所以聘请更多的“实力股”,是因为在脱贫攻坚时期,村镇干部、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等群体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力军,主要解决产业“空壳化”和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到了乡村振兴阶段,村集体经济要进一步壮大起来,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力度有限,就需要像黄思碧这样既有能力又有“财力”的人。

白鹿镇水竹村的80后何小东也属于“实力股”。他曾在北京某建筑公司任职,2018年在老乡的介绍下回到村里投资发展青花椒产业。“我在村上投资了2000多万元,预计3-5年能收回成本。”何小东以“农业公司+村集体资产公司+农户”模式,在村上流转3500余亩土地,带动当地300多人就近务工。

白沙镇马鹿村72岁的曾玉才是“夕阳股”中的一员。先后获得“中国好人”“优秀党员”等众多殊荣的他,曾在教育系统工作36年,退休后又当了十多年村支书。2020年,赋闲在家的曾玉才得知选聘“职业经理人”的消息,立即报名。

乡亲们都说,曾玉才虽是个读书人,但做起农活来一点也不含糊。他在真龙镇任职时,组织改土数千亩,种植真龙柚上万亩,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来到马鹿村之后,他将种植技术手把手教给当地百姓,让村里没有一块荒地。

“要做到人岗适配并不容易。”陈棋楠说,“职业经理人”推选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早期镇村没有吃透政策,推荐的人选要么是村社干部或普通农户,水平和能力达不到“职业经理人”要求;要么是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个人具体情况掌握不清,存在用人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县委组织部连同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等部门对“职业经理人”的人选推荐情况进行了把关。再向县纪委监委、县法院、县检察院等部门征求意见,进行政治审查。“最终选出的‘职业经理人,都是有志于在家乡发展事业的本土人才,他们的优势在于更加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能够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陈棋楠说。

出点子、找票子、定位子

去年4月,“职业经理人”正式“持证上岗”,但这一岗位却没有酬劳。

一年下来,村干部们都知道,曾玉才没有报销过一分交通费与通讯费,但他却说:“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我靠着退休工资生活足够了。”

黄思碧和何小东的收入来源于自己在县城成立的公司,依靠的就是村里的产业。“虽然没有工资,但这个身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何小东说,自己不是村干部,如果没有一个正式的身份,要介入村集体经济发展有许多不便。

2018年,何小东返乡后提出搞土地流转,扩大青花椒种植规模时,很多村民并不情愿。最后,乡镇干部与何小东一起给乡亲们做思想工作,事情才顺利推动下去。

黄思碧过去也一直想在村里建一个生产用房,把竹产业发展起来,“我们村的竹笋产量大,品质上乘,但都被其他商家收购了,就是因为没有储存和加工的场所。”他作为“职业经理人”提出申请后,县里立即帮忙协调用地相关事宜。

荔江镇花桂村的倪小成今年32岁,是“职业经理人”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员,也是合江公认的“荔枝大王”。他在大学期间主修市场营销专业,将“合江荔枝的营销策略”定为选题展开毕业论文写作。其间,他常回到老家调研,逐渐了解到合江荔枝的产业现状。大学毕业后,倪小成回到家乡,发展荔枝产业。

“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在明确身份后,有了制度支持,工作就更好推动了。”倪小成告诉记者,虽然当地百姓和干部一直支持自己的工作,但是有了“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很多事就有章可循,可以“按规矩办”。

“如何明晰‘职业经理人的权责是关键。”陈棋楠介绍,在制度运行之初,有的镇村没有告知“职业经理人”相关职责和待遇,有“职业经理人”便误认为只是挂个名,刚开始对工作并不太上心;还有的“职业经理人”因为常年在外,返乡后不熟悉政策,不知道如何履职。

对此,县委组织部印发《合江县“职业经理人”管理服务暂行办法》,规定了“职业经理人”的4项工作职责,最主要的就是结合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改革等机遇,创新经营机制,通过多种途径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实现集体资源资产保值增值,让广大农民群众分享更多集体经济红利。按曾玉才的总结,他们就是为产业发展“出点子、找票子、定位子”的人。

此外,“职业经理人”不占村“两委”干部职数,不纳入村“两委”干部日常管理,不参与村上日常内部事务,聘任期间不在村委报销费用。因此,“职业经理人”和村干部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具有自主权。

“我打個比方,在一家公司里面,村干部属于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统筹工作;‘职业经理人属于业务部门,负责具体的产业发展工作。”倪小成说,自己和村干部们是相互协作的“同事”关系。

有付出感,更有获得感

今年是倪小成扎根花桂村的第7个年头,他已经从县城搬到了乡下住,以便服务好村集体经济。

这几年,花桂村的荔枝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上万亩。倪小成打通电商销售渠道,让果农在市场中赢得议价权。2020年,仅荔枝种植一项,花桂村户均收入便达到5万元至10万元,业绩突出的20余户人家,更是取得了20多万元的可观收益。

倪小成坦言,大城市对年轻人的确更有吸引力,在乡下也有种种不便,但他未曾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接下来,我只想把荔枝产业继续做好,把每一个环节都落实到位。”

陈棋楠介绍,去年,合江县“职业经理人”投资4241万元,新建扩建规模化种养基地、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项目49个,直接或者间接带动2.4万余户农户参与集体经济共建共享。在“职业经理人”的带动下,2020年合江县农村集体经济增收1.05亿元,同比增长11%,户均增收千元以上。

“乡村振兴是长期的事业,‘职业经理人需要把付出建立在获得感上,才能保证这项制度的可持续性。”陈棋楠告诉记者,目前,121名“职业经理人”都在积极履职,没有一人提出辞职请求。当下,他们正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留住现有人才,以及吸引更多的“职业经理人”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解决待遇保障问题。”

陈棋楠介绍,今后,离退休干部担任“职业经理人”的,将由原单位保障差旅等费用,其余则采取村内“一事一议”办法进行奖补;聘任期间为所在村成功招引项目的,还要依照招商奖励办法给予奖励。

除经济保障外,还要给予适当的政治激励。组织部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常表现三方面对“职业经理人”的任职表现进行考核。表现优秀的,可优先推荐为县级“两代表一委员”;表现特别突出,且有意愿担任村干部的,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村“两委”换届,选拔进入村“两委”班子。例如,白鹿镇袁湾村返乡人士古和军,被聘为“职业经理人”后,努力拼搏、精心耕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在村“两委”换届中,被选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此外,县上还设立了“职业经理人”服务中心,在各镇(街道)设立了服务站,为“职业经理人”做好项目争引、政策解释、业务代办等日常管理服务。各镇(街道)党(工)委“一对一”确定1名党政领导对接“职业经理人”,每月到聘任村了解情况,指导开展工作,帮助解决难题。

这一批“职业经理人”的聘期将在明年4月结束。陈棋楠的想法是,今后要把“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全县推广,实现196个村全覆盖。同时,要在他们中间鼓励先进、树立榜样,发挥其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

猜你喜欢
职业经理人家乐经理人
我国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研究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关于国企职业经理人付薪理念的思考
职业经理人诚信之自我修炼
体育小能人
你知道吗?
失忆的男人
失忆的男人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