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2021-07-11 07:13包爱玲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策略

包爱玲

摘 要: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如何既能贯彻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又能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基于此,从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来探寻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即为道德与法治课,虽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大学阶段不太一样,但培养人的任务和目标却是一致的。道德与法治课在中学阶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是培养有较高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公民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宽严相济、平等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老师往往在课堂上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度。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还能促进老师更好地教,形成教学相长的关系。那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既不是一味地顺从学生,又不是让学生完全服从教师的权威,一味地顺从学生只会影响老师的师道尊严,必然会导致课堂的混乱与无序。而让学生一味地服从教师,也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缺少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两种都过于极端,不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宽严相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的学生普遍自控能力都不太强,教师对该有的教学纪律的要求还需要时常提醒和督促,对违纪的学生的批评也是必要的。学生的进步和良好表现也应该及时表扬。最后,教师教学的语言尽量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因为适当的幽默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创造情感共鸣的教学体验——说教少一点,感同身受多一点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往往给人的印象是说大道理的课程,那是因为曾经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多以说教灌输为主,往往说的都很有道理,但不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也不好。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说教少一点,感同身受多一点,达到以知导行,更以情促行的效果。那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怎样设计教学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呢?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家的意味”一课为例,在讲到我们要孝敬父母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我们要感恩父母,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孝敬父母。课堂教师再通过平时抓拍到的父母接送本校学生上学的照片故事,引发学生感悟亲情,进而认识到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我觉得这样的教学比空洞的说教要来得感性一些、有温度一些。因此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需要遵循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去创设情境,整合资源,这样才能达到情感共鸣的教学体验效果。而要做到这点,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学情,将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更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和思想上的认同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恰当的课堂活动形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活动的形式有很多,有提问、讨论、小组竞赛、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辩论赛和情景表演等,这么多的形式,我们究竟选择哪一种呢?要根据所教学的内容来定,活动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不能流于活动形式,在活动的过程中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运用得好确实能提高课堂效率。探究的内容应该是现象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或本质,它是需要学生运用抽象思维去发现感性材料背后的内容的,因此探究的内容不应过于简单,当然也不能过于困难,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往往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一节课最多不超过两个,应该运用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上。

四、构建多维度的教学评价体系——既注重结果性的评价又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既有师评又应该有自评和他评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道德与法治的学习评价不应该只以分数论英雄,我们应该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不仅注重结果性的评价,还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既有师评又应该有自评和他评。客观而真实的评价,能够具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进行改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激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五、塑造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专业素养

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那怎样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呢?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和专业素养。我们教育学生要成为怎样的人,教师首先应该努力成为那样的人,以身示范、言传身教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教师的教育应该有情感,有温度,即使是批评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同的学生采用爱的不同方式。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不断地学习,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老师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库,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得心应手。紧跟时代步伐的素材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道德與法治课的价值,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更多的共鸣,这将有助于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效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和情感价值观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教学方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一味地照本宣科和空洞说教,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