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时期陶瓷艺术的风格探析

2021-07-12 22:30
大众文艺 2021年8期
关键词:清乾隆彩瓷珐琅

(江苏第二师范学校,江苏南京 210013)

据相关资料记载,在清乾隆时期乾隆十分重视陶瓷文化的发展,宫廷内的御窑厂任职了大量的陶瓷艺术学家以及陶瓷制作能士,这一段时期的陶瓷做工华丽紧密,不限于制作成本所约束。乾隆时期的陶瓷在延续先人的技术成果以外,还接纳了西方的许多优秀艺术文化,产出了各式各样中西融合的陶瓷艺术品。随着中欧贸易的流通,我国的传统彩瓷风格与西方巴洛克风格、洛可可风格发生碰撞,这一时期的彩瓷色彩鲜明、工序繁多在外观的修饰上十分注重繁缛华丽,对形状外观上的外观要求要有一定的创新性,其中的陶瓷艺术风格类型还包括青花瓷风格、珐琅彩瓷风格、炉钧釉风格、古铜彩风格等。

一、乾隆时期陶瓷艺术特点

清乾隆时期粉彩逐渐取代了五彩在彩瓷领域的地位,其粉彩在这一时期的质量虽然还不及雍正时期那般的素雅秀丽,但是在外观的装饰工艺上,更注重繁缛有序。清乾隆时期的彩瓷在外形的变化上呈百花齐放之势,尤其是用于宫廷中陈列的大型彩瓷,例如转心瓶、转颈瓶、天球瓶、多角瓶、扁瓶等瓶型十分流行。清乾隆时期的陶瓷,器足较前朝宽厚,圆器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护胎釉,一般在底部或其他部位印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大清乾隆年制”的时代制作标识。

二、清乾隆时期陶瓷文化风格特征探究

(一)青花瓷风格

青花瓷可谓是中国大众认知最为广泛的一种瓷器,其明净素雅的特征深受文人名士的追捧。青花瓷起源于唐朝,由于清代时期对于先人工艺的重视,在清乾隆时期青花瓷在外观和纹样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发展。

清乾隆时期的青花龙纹天球瓶,瓷器在外形上采用球形瓶,瓶口细而长,瓶身饱满,呈现球状,青花瓷的瓶型一般都不会过于复杂,一是便有绘画,二是保持青花瓷素雅清秀的特征。在纹路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祥云纹和中国龙元素,祥云纹寓意着吉祥如意、事事顺心;而中国龙则代表着权威和霸气,通常这种元素只能用来寓意王位持有者或者继承者,两者组合而成,有着对于乾隆任期长久,国事顺心,龙体安康之意。该瓶纹样多变,错综复杂,这种繁缛的不对称性正是清乾隆时期陶瓷艺术的流行形式。清乾隆时期的青花折枝花果蝠纹花口瓶,瓶口处做了梅花形的弯曲处理,瓶身鼓而下收,瓶底增高绘有花卉、花纹的修饰,整体图案以组合的艺术形式把蝙蝠与寿桃两种毫不相干的元素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蕴含中国寓意的“福寿双至”,这种组合形式在清乾隆时期的绘画工艺上十分常见,是清乾隆时期艺术家用来象征着对美好的向往与期许。

(二)珐琅彩瓷风格

清乾隆时期制作的珐琅彩瓷也同样运用了粉彩工艺,大清乾隆年间制作的珐琅彩瓷一般都印有“乾隆年制”或“大清乾隆年制”的蓝墨楷书的标识印刻,这段时期出厂的珐琅彩瓷也被称之为“瓷胎画珐琅”或者“古月轩”,其色彩鲜明透彻,样式多变,深受皇室贵族的喜爱。清乾隆出厂的珐琅彩双环瓶,如今实物参与当今的背景故宫博物院中,整体瓷器是模仿汉代的铜壶型,绘图由五条金边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绘图区域,金边分别划分了瓶口、瓶颈、瓶身正中央、瓶身与瓶底交际处、瓶底,其金边与绘图花卉纹路相互融合,显示出珐琅彩瓷的富贵华丽的特性。作为清乾隆晚期的珐琅彩瓷,百花图案是这段时期最为流行的彩瓷图案,这种华丽繁缛的装饰随与雍正时期的清秀雅致不同,当其色彩性、艺术性都取得了更大的提升,肩部的耳饰同样使用了金彩象首衔环进行修饰,其艳丽的色彩、花卉图案精致繁缛的外观与洛可可风情陶瓷十分接近,充满了异域风情。清乾隆出产的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首先陶瓷整体就十分具有特色,采用了双陶瓷进行重叠融合的手法,在造型上和缠枝花双莲瓶类似。“∞”型的瓶盖上采用了金珠点缀。瓷器内采用松石绿釉,瓶侧纹有青草卷边缠枝纹装饰,瓷器颈部与瓶底加高出上端均有轧道胭脂紫彩色地缨络纹,瓶身采用白色作为主色系,绘有无忧无虑嬉戏玩耍的十三个孩童,每一个孩童鼓脸顽皮,神态各异,有的骑着竹马嬉戏玩闹,有的双手举高观赏他人,而这其中更是带有奇幻色彩,其中一个小孩手捧宝瓶,多只白红色的蝙蝠随着白烟飞出在瓶身上方飞舞,这一蝙蝠在天空中飞舞的形象被清乾隆时期的艺术家比喻为“福从天降”。

(三)炉钧釉风格

清乾隆时期的炉钧釉与雍正时期的不同,其颜色主要是用深兰色和松石路所组成。炉钧釉是一种极具艺术色彩的特殊陶瓷风格,据记载,制作这种陶瓷需要将炉钧的胎体在800°C左右温度中素烧。素烧后的素胎先用浸釉法上釉烘干后用毛笔涂釉,使釉层上厚下薄,釉层厚度一般为1.2-2毫米,这种工艺十分考验陶瓷制作家对火候的把控和对陶瓷成型的经验。这种低温素烧的陶瓷在清乾隆时期成型最为精致,从现代艺术的角度来看,炉钧釉运用粉彩所能够达到的表现手法十分新颖,用色块进行混色利用波点元素进行点缀,清乾隆炉均釉唇口瓶,其瓷器色泽饱满,与青花瓷工艺不同的是炉均釉唇口瓶散发着哑光的质感,平把处微微隆起,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器中的缠枝纹密集排布恰似平静的水面泛起水波纹般。炉钧釉长颈瓶釉上制作过程中加入粉剂,因此瓷器厚重且不透明。釉瓶上均匀的排列了多种纹样,其结晶成多种色系并且深浅不同,有兰、红、白,松绿等色,就好似器具表面哑光反射的光泽,将色系融合在一起。在瓷器外饰的瓷面上加入了长短不一的垂直弯曲的纹路,就好像斑点与山河交混在一起一般,缠绕整个瓷器,这样的绘画形式就好像五彩斑斓的孔雀尾巴一样,清高整洁。釉中的红色采用暗红,其红中有带点紫色,就如痛已经成熟许久的稻谷穗色。器具中的兰就如同如湖水波状般柔和深沉。清乾隆炉均釉琮式瓶,瓶器主要在外观上进行了主要勾勒,瓷器的纹路依然主要使用深兰色作为主色,器具主要复刻了玉琮的形状,瓶口略小收,瓶颈较为短,颈部下发垂直折到瓶口,瓶身纵直呈现长方形,瓶底增高略向外撇。瓶口处的凸起采用了八卦纹浮雕凸起的方式。清乾隆时期的炉钧釉风格主要以松绿、兰白为主要色彩,器具造型流线较小,以兰器最为多见,相对而言的器具更加的丰富。清乾隆时期的炉钧釉醇厚古朴,瓷器素雅且可观性强,各种颜色通过混色和浅析区别描绘着轴的艺术色彩,各种色彩相互混合、沾染,这种手法在现代依然形成着呼声不小的艺术观念。

三、清乾隆时期艺术风格的原因归纳

清乾隆时期的陶瓷相比清代前期不论是在粉彩技艺上,还是造型多元化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除了符合陶瓷发展的趋势本身以外,清乾隆时期的相关政策和对艺术的态度也同样对其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一)中外贸易

清乾隆时期,中外贸易往来十分频繁,其西欧的文化与我国的文化发生碰撞和融合。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虽然是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出现,但是其中的相似之处则令人惊叹不已。两种艺术风格对“美”的追求同样侧重于繁缛与华丽。据相关资料记载清乾隆时期的陶瓷更是对欧洲当时盛行的“巴洛克”风格有着深远的影响,少数的学者则表示如果没有中国陶瓷,那么“洛可可”风格也不会出现。清乾隆时期,人民安居乐业,国事太平,乾隆可以运用大量的时间发展国家对美的研究,于是借鉴于学习欧洲美学也是绝非凑巧,通过船只将中国的文化发扬至欧洲,而欧洲则通过使徒带来其艺术品和文化资料。

(二)传统艺术发展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到,清乾隆时期的陶瓷十分注重仿制和复刻,可见清乾隆时期对于古代传统艺术十分敬重,传统艺术的精华值得被发展和尊重,清乾隆时期的陶瓷通过古铜彩复刻了汉代时期的青铜器;通过青花瓷绘画了唐宋时期文人的雅致与明净,艺术家对先人的技艺与工艺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有的材料与流行中,创造出了属于清代陶瓷鼎盛时期的文化风格,发散其魅力,这种态度仍然使得我们这些后人进行借鉴和学习。

(三)异域风情与本土工艺的融合

清乾隆时期,由于国家统一太平,中国对中国各地与西欧各地的文化包容性强,清代宫廷将西欧文化视为流行,该时期对自身文化充满了信心,在接纳西欧文化与其他文化时,通常都以元素的形式与自身文化进行结合。因此清乾隆时期陶瓷图案与样式的主体依然多数采用本土的工艺,也正是因为这种文化自信心,使得其他文化在于本土文化发生碰撞时,总会产生出更加优异的工艺品,如同与“洛可可风情”结合的彩瓷中,洛可可的金边装饰很好的修饰了传统陶瓷,使得陶瓷更加的华丽富贵。

四、结语

总的来说,清乾隆时期的陶瓷虽不及雍正时期清秀,但是其多元化的文化内容与五彩斑斓的色彩性,无愧称之为清代陶瓷的鼎盛时期。青花瓷雅致端庄;珐琅彩瓷繁缛华丽;极具艺术特点的炉钧釉体现了清乾隆工艺者强大的创造力;栩栩如生的古铜彩表达了对先人志高的敬重,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清代的瓷器装饰精致华美,充分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结晶,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的时期。可是到了现代,虽然这种技术与文化被流程下来,却很少能够有人像清乾隆时期一样做到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如今看似慢慢地在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是文化的魅力都会印刻在每一个见证者和观赏者的心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对文化进行传播和研究。

猜你喜欢
清乾隆彩瓷珐琅
清乾隆时期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酥油供灯研究
古彩瓷艺术略论
马晓军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全球最贵转心瓶,清乾隆御制瓶拍出9200万元
天下四方 龙凤吉祥
清乾隆粉彩连体包袱瓶 浓浓华夏民族风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失传200多年宫廷珐琅彩技艺将复活 需要167道工序
珐琅器之画珐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