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分类结合6Sigma干预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2021-07-12 08:43文素芳王开秀刘亚楠唐小敏
循证护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器械模块化

秦 洁,文素芳,王开秀,刘亚楠,唐小敏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541001

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部门之一,承担全院所有科室的手术治疗任务,与病人的生命也紧密相连[1]。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外科技术的发展迅速,手术室的使用频率、手术种类、手术强度以及手术器械分类也随之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手术工作涉及范围更广、手术器械的管理难度剧增,因此,手术室由于器械管理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有所升高,这也对手术室护理分工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手术器械及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的器械管理[2]。近年来新型医院管理模式不断涌现,冲击着传统的工作模式,借鉴新型医院管理模式,打破固有管理格局,对建立科学、高效、优质的手术室工作秩序有重要意义[3]。模块化分类结合6Sigma的干预模式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模块化分类的干预模式[4]摒弃了传统器械管理分类,引入省时省力便捷的分类制度,大幅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器械准备完善率,6Sigma模式[5]最初由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提出,致力于追求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是一种包括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等过程,通过制定目标、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手段,以减少产品和服务的缺陷,建立高质高效的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严格控制器械准备流程,确保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旨在将模块化分类与6Sigma干预相结合,运用于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的手术器械管理工作中,探讨两者联用的效果,从而为临床手术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管理依据,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收集2018年的手术室管理情况,普通器械包及腔镜器械320包,消毒供应中心每天安排专人在手术室回收器械,并完成清点、检查,再下收至消毒供应中心完成清洗、保养、消毒、灭菌等工作,再送至手术室。以2018年—2019年的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的8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2018年10月—2018年12月,医护人员采用模块化分类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器械管理,作为对照组;2019年1月—2019年3月,医护人员进行模块化分类结合6Sigma干预,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中,男28人,女52人,年龄22~46(34.56±3.54)岁;职称:初级31人,中级35人,高级14人。对照组手术器械处理情况:每天手术台数为(75.87±7.82)台,观察组手术台数为(76.00±7.74)台。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职称、每天手术器械处理台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本研究所有医护人员均详细了解研究方案,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研究对象均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证书;③所有医护人员均为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员工,工作时间>1年。排除标准:①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②研究期间休病假、事假者;③哺乳期、妊娠期。

1.2 管理方法

对照组医护人员在进行模块化分类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器械管理;观察组医护人员则进行模块化分类结合6Sigma干预管理。

1.2.1 模块化分类管理

1.2.1.1 模块分类

手术室亚专科组组长结合手术种类及器械的精细程度、价格、备用状态、是否有可替代器械将医疗器械进行归类,包括基础医疗器械、专科医疗器械和特殊医疗器械3个模块的器械包。基础医疗器械为常规手术所使用的器械;专科器械为手术亚专科组根据临床专科需求使用的专科器械;特殊器械则为急诊急救或少部分手术使用,因手术医师喜好指定应用的器械,发挥辅助功能。

1.2.1.2 科别分类

将以上手术模块再根据科室不同进行分类,包括妇产科、耳鼻喉科、心外科、胸外科、普外科、肝胆外科、骨科、泌尿科、神经外科、眼科、口腔外科、小儿外科等单元,根据各项手术实际需要可设置特殊器械包,也可根据手术医生喜好设定手术医生专用手术包。

1.2.1.3 分类索引

根据以上分类,制作器械分类索引,将我院所有手术所需的器械包、敷料包准备状态、标准清洗消毒工作等信息均一一列出,装订成册,将分类手册分发至手术室和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共护士参考。

1.2.2 6Sigma干预管理

包括定义(define)、评估(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和控制(control)5个管控步骤。①定义:成立6Sigma干预小组,由护理部分管主任、大科护士长、消毒供应中心护士长、手术室护士长、消毒供应中心和手术室亚专科小组长组员组成,均经过系统的6Sigma精益培训,由护理部主任负责小组的管理和工作安排;该阶段主要明确模块化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改善限制模块化分类管理的限制步骤,如何实施加快手术室和器械室交接的模块化管理,针对以上等问题制定需要实现的目标,通过进行6Sigma管理从而加强对管理流程的质控。②评估:该阶段主要在于分析问题所在,借助现阶段科室的关键数据缩小问题的范围,明确器械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分析问题的核心,记录现阶段手术器械的总量、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损坏率等数据,确定器械管理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问题,如加快手术室和器械室之间的交接影响因素,可根据流程先后顺序进行评估。③分析: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逻辑法等方法对产生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用鱼骨图的形式确认因果关系,列出现阶段的操作流程,并根据人(人员)、机(机器)、料(物料)、法(法规)、环(环境)等影响因素一一筛选每步操作中对手术器械管理产生影响的所有相关原因,如可能由于人员操作不当、电子录入系统不灵敏、器械因形态大小各异等原因,转移过程中容易损坏或遗失,科室对非器械交接的规章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全面,手术室与器械供应室距离太远,不易交接等原因。④改进:对归纳总结的所有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方案。如对于人员操作不规范、容易疏漏等情况,加强人员培训,制作器械使用表,跟踪记录每项器械的使用科室、人员、时间、件数、归还情况等项目;为改进器械清洗流程,可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重新分工,合理安排并分解手术器械高峰时间段的使用量,亦可采取人性化的轮班制度;加强信息中心管理系统的使用,无缝对接消毒供应中心的各个环节,所有器械从入库、使用、对接、清洗、杀毒灭菌、等流程均需记录入系统,以追溯并跟踪消毒物品的质量有效期、人员情况。⑤控制:根据改进制度中的具体方法,确定控制标准,对于改进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向管理负责人汇报,商讨解决方案,避免较大失误的发生。为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应在操作流程中明确所有护理人员的职责,加强每个环节的质量管控,以保证器械质量达标。管理人员还需每月完成对责任护士的质量考核,对护士在围术期间手术器械的术前准备、术中使用和术后处理与保管工作进行监测和评估。

1.3 评价方法

1.3.1 理论和实践考核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完成各自干预任务后均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考核,两项均包括护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操作、质量控制、注意事项、安全隐患、风险规避等5个方面,各50分,总计100分,90~100分为优秀,7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及格,<60分为不及格。考试试卷由研究小组参考干预工作统一出题和发放。所有工作人员单独完成考试或操作,专业医师统一批阅试卷并评价护理人员操作措施。

1.3.2 器械管理情况

每周由本研究同一工作人员对医疗器械包不定期抽查,每次根据使用器械包进行抽取,保证每个器械包内所使用器械均有所涉及,至少1件或2件。记录在干预的3个月内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物品包装的合格率等指标。记录干预期间器械未及时送达、数目有误、损坏、遗失等指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理论和实践考核

所有工作人员均完成考试,无缺席人员。观察组人员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单位:分

2.2 器械管理评价

对照组3个月共抽查81次,观察组为80次,对照组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物品包装合格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器械管理情况比较 单位:%

2.3 问题管理

观察组出现晚送、数目有误、损坏、遗失等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所示。

表3 器械管理问题发生率比较 单位:件(%)

3 讨论

手术室是维持医院各科室正常运作的重要环节,消毒供应中心是辅助手术室高效运转的关键部门,实现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的一体化体系,配备科学规范的手术器械管理制度是现代化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运行不可逆的趋势[6-7]。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制度中运用合适的管理方法,是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优化人员配置、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医院综合实力的有效保障[8]。6Sigma干预最早由摩托罗拉工程师提出,用于改善企业质量和优化流程管理的管理策略,以制定目标、收据数据、分析结果为手段,以实现“零缺陷”为目标,旨在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9]。目前精益6Sigma技术已经运用于各领域各企业中,并取得卓越成效。王瑞红[10]将6Sigma管理法运用于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中,对于提高手术室仪器设备完备率、缩短仪器设备使用前准备时间、提高手术医师满意度有显著效果。模块化分类则是以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制度的具体体现,将手术医疗器械按需进行模块分类,便于跟踪、使用、整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11]。将6Sigma与模块化分类相结合能使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运转效率更加高效高质,其临床应用价值可见一斑。

3.1 模块化分类结合6Sigma干预可提高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医护人员的实践水平和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均显著低于观察组医护人员,两者总分分别为(67.36±6.57)分和(87.97±8.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显示模块化分类结合6Sigma干预能够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分析其原因,6Sigma管理制度旨在追求世界级领先水平的质量监管体系,不仅为医院能提供先进的管理工具、管理技巧,更是为企业培养优质的员工和具有决策能力的领导者奠定基础[12]。在医疗质量体系中,6Sigma管理重视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流程和培训计划,执行严格的器械流操作规程,配置专门的监控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才,以降低手术室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13]。另一方面,手术器械包的管理要求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人员接受规范化及标准化的人员培训,在实施过程中,将手术室器械包分门别类并制成手册,便于新进护士学习,并逐渐熟悉手术流程及操作步骤,缩短岗位周期,极大程度地提高人员匹配度,因此,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有显著提升。

3.2 模块化分类结合6Sigma干预对器械管理的影响

通过比较两组的器械管理情况,发现观察组清洗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物品包装合格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晚送、数目有误、损坏、遗失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6Sigma干预在跟踪器械回收、清洗、保养、灭菌、递送的过程中,拒绝头脑风暴式原因分析策略,在流程和步骤梳理中具体分析以人、机、料、法、环为主体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消除上述因素所带来的风险和差错,提高管理质量和效果[14]。此外,模块化分类的无缝对接为降低损耗,提高器械完善和使用率带来效益,手术室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节奏快,需耗费较大体力和精力,凭借经验准备手术器械包难免出现疏漏,而模块化的器械管理使器械的准备工作更加统一、规范,使用过程也更加合理,减少了器械闲置和浪费率,也便于护理人员随时查看,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当然,合理分配不同手术种类与精度的器械对于提高器械使用率,减少消毒次数,避免损耗率也显示出重要作用[15]。然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对象数量不足,易受地理区域和人文差异等因素影响,但本研究尽量统一操作人员的操作方法,做到双人监督,运用数据录入自动纠错系统,确保数据录入的准确性,以避免其他因素对本研究造成的影响。

4 小结

综上所述,采用6Sigma干预结合模块化分类管理,能提升医护人员实践能力及知识水平,降低器械准备差错率,不仅改善了手术室及消毒供应中心的运转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对优化医院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综合实力效果显著,该种联合管理策略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器械模块化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重卡内饰模块化技术
供应室手术器械消毒工作进行一体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器械标准化手工清洗操作流程研究
基于平台的汽车焊装夹具模块化设计
马勒推出新型模块化混动系统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新奥运周期我国艺术体操个人项目器械难度编排特征的研究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