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的类型判读和影响分析

2021-07-13 10:13宁夏金卫东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断流巢湖平原

宁夏 金卫东

外力作用是在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基本格局的基础上,通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堆积)、固结成岩将地表雕塑得千姿百态,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貌类型,人类就居住和生活在千姿百态的地貌之中,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外力作用类型多样,每种外力作用都有发生和作用的条件,也产生了特定的地貌类型。

一、外力作用的类型判读

依据地貌特征和外力作用发生的条件判读外力作用的类型。多种外力作用可营造同一种地表形态(如洼地的形成),必须根据地表形态的变化特征和外部条件推断外力作用的类型。

【例1】(2019年全国卷Ⅱ,9~11题)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

A.构造运动 B.流水

C.冰川 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该题以霍林河在大兴安岭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营造的平原为情境,主要考查营造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量、断流期间使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的外力作用类型以及在这种外力的塑造下,洼地继续增多增大对周边地区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等。该题也动态地反映了修建水库前后,山前平原上主要外力作用的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9题主要考查营造地表形态力量的来源。该平原位于大兴安岭的山前地带,霍林河为该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故该平原为流水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且修建水库前,河流没有断流,流水仍然在塑造着山前平原的地表形态,故该题的正确选项为B。

第10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类型的判读。洼地增多增大往往是从地面开始的,因过度抽取地下水等导致的地面沉降是从地下发生的,往往发生的速度快、规模大,故A项错误;因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农田,河流断流,山前平原上流水侵蚀作用微弱,B项错误;山前平原为半干旱、半湿润区,河流断流,山前平原水分条件变差,植被受损,地表松散物质增多,风力吹蚀、搬运增强,形成风蚀洼地,随着风力的不断侵蚀、搬运,洼地不断增多增大,故C选项正确;河流断流后,山前平原地下水减少,冻融塌陷作用减弱,D项错误。

第11题与第10题有关联性,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河流断流,土层变干,风力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增强,土地沙化,故C选项正确;平原地区地表平坦,水土流失弱,A项错误;河流断流,低洼之地无水可蓄,无法形成沼泽,B项错误;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减弱,D项错误。

【总结提升】

表1 外力作用的判读依据和地貌类型

二、外力作用的影响分析

外力作用在营造地表形态的同时,也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改造地表形态,趋利避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抑制或减轻外力作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利影响。

【例2】(2020年全国卷Ⅰ,1~3题)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该题反映的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治沟造地模式,黄土丘陵沟壑区土质松散、地表起伏大(沟壑纵横),从外力作用的角度看,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流水侵蚀和搬运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农业生产,使人居环境恶化。人类通过坡面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通过沟道覆土造地、复垦空废宅基地营造耕地,通过支渠排水灌溉、防洪坝系建设发展水利,通过治水治土、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集约高效农业,通过易地移民搬迁、健全公共服务,使生态环境山清水秀,使生活环境宜居和谐,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与生态协调发展,从而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精准扶贫,建设美丽乡村。

【例3】(2021年全国乙卷,37(2)(3)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天地。下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生水灾的原因。

该题第(2)(3)问充分体现了外力作用(河水搬运、堆积、侵蚀等)对河段的形成和圩田易发水灾的影响。“圩”是指防水护田的堤岸。依据图文材料“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而图中显示目前三河镇到巢湖岸线为圩田,说明巢湖岸线后退,面积缩小。第(2)问,除人类过度开垦,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面积缩小外,因丰乐河、杭埠河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丰乐河、杭埠河向巢湖输送的泥沙增加,使巢湖岸线后退,形成了地形平坦、有松散堆积物的地段,河流在三河镇以下地形平坦、有松散沉积物的地段侧蚀、冲刷出新的河道,河流延长。第(3)问,除圩田海拔低于巢湖水位、降水季节变化大外,因地形平坦,河水流速慢,排水不畅,淤积河道;上游水土流失,河流搬运泥沙,淤积巢湖,使巢湖水位抬高,导致圩田容易被洪水淹没,形成水灾。

笔者选择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比较大的外力作用(风力和流水作用),从影响分析和应对措施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为读者提供复习方法,让外力作用贴近生产、生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总结提升】

表2 外力作用的影响分析和应对措施

总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外力作用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要从地貌特征和环境条件判读外力作用的类型,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外力作用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发挥人的能动作用,采用一定的措施应对外力造成的危害和威胁,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断流巢湖平原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全世界超过一半河流每年断流
巢湖流域2020年洪水分析
全球超半数河流每年至少断流一天
村口的老人
平原的草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浪起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