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课后辅导的微课设计

2021-07-13 08:45山东胡学娇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经线学案知识点

山东 胡学娇

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讲解的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视频课程。微课的基本构成包括微视频、微学案、微课件等相关资源。

教学微视频开发利用的目的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认知“支架”,辅助课堂教学。既可以用在课前,形成“课前自学、课堂内化”的“翻转课堂”模式,也可以用在课中,作为“混合式学习”的“课中课”,也可以应用于“课后辅导”的“课后课”。

不是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需要或者适合使用微视频来开展。对于课前使用的微视频来说,由于学生通过课本的自我预习不能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通过辅助课前微视频进行,使学生达到较好的自学效果;对于课中使用的微视频来说,课上不便演示实验、景观等内容,可以通过使用微视频展示,使演示更加直观和高效;对于课后使用的微视频来说,由于课堂上面对的学生层次不同,有部分学生对课上某个知识点的内容不能完全掌握,使用微视频能够对课堂上的某个知识点进行再次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在山东省新高考模式下,选择地理的人数较多,学生的地理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尽相同,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上课不能完全理解某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地球运动部分的内容,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就可以制作成微视频课程,并将课程相关内容发布到网上,让这部分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和自主地进行“课后课”的再次学习。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在进行地球运动部分学习的过程中,对部分知识点不能完全理解消化,在课后做题的过程中试题错误率较高,笔者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课后疑问以及错误的试题汇总得出学生对于本部分较抽象的地方时计算、日界线等内容理解难度较大,部分学生课堂完成度较低,所以笔者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学生较难理解的“日界线”部分内容为例,谈谈此类微课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一、“课后课”微课程设计环节

首先微视频课程不等于微视频,微视频课程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的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课堂上)。“4”是要提供四个与这段教学视频(知识点)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辅助资源,即微教案(或微学案)、微课件(或微学件)、微练习(或微思考)、微反思(或微反馈),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网页的呈现方式“营造”了一个半开放的、相对完整的、交互性良好的教与学应用生态环境。

笔者在完成地球运动的教学内容后,部分学生表示不能理解新旧两天的更替过程,进而不能很好地理解新旧两天比例等相关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日界线”“课后课”微课程资源的设计和制作。

(一)微课程课件设计制作

对于此类的微视频,要求PPT尽量简洁、大方,不宜太过花哨,最好使用原创课件,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集中反馈出来。整体设计要注重PPT的排版,细节处要注重字号、字色的选择,大小适中,颜色不宜太多,注重图文并茂,充分利用PPT的多种功能,如动画等,以增强PPT的动态感和后期微视频的动态效果。(下面为笔者原创PPT截图)

一、图解日期变更线

1.自然日界线:即0(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跨越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跨越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2.人为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或“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界线”。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二、图解日期变更过程

配套练习

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 )

A.等于1/2 B.多于1/2少于2/3

C.等于2/3 D.多于2/3

(二)微课程学案设计制作

为了使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微视频的观看,微视频课程必须要有配套的微学案,微学案的主要功能是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微视频,并对微视频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加以明确,同时在微学案中也可以加上相关练习题,以便让学生在观看完微视频以后,进行内容的巩固落实。如针对“日界线”部分内容,笔者设计了以下微学案的内容。

【课题名称】日界线

【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两条日界线的位置或者时间。

2.能够进行日界线范围的简单计算。

3.能够理解日期变更的过程。

【使用方法建议】

1.观看视频前: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东西两侧的时刻、日期有什么区别?(画图说明)

②自然日界线(0点经线)随地球自转的移动方向是什么?

2.观看过程中:带着疑问认真学习微视频的相关内容,将重点内容、疑点内容在笔记本或者学案相关区域进行记录、标记,以便后期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3.观看视频后:及时总结,学以致用,通过下题进行自我检验。

【自我检测试题】

下图中心表示南极,阴影区为3月22日,非阴影部分为3月21日。据此回答1,2题。

1.SA的经度是

( )

A.60°E B.60°W C.180° D.0°

2.此时下列地区的时间是

( )

A.SA的地方时是3月22日24时

B.SB的地方时是3月21日24时

C.北京时间为3月22日12时

D.伦敦时间为3月21日6时

【反馈区】

若在视频观看过程和解题过程中有任何疑问,请写在以下区域。

(三)微课程录制脚本设计制作

根据微课时长短、知识粒度小的特点,在内容分割上,把课程分割为不同的教学过程。分别是:一揭题设问,激趣导入;二切入主题,逐步推进,引发思考。微视频的录制过程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微视频的时间限制、环境因素、噪声、教师的语速语调、设备性能等。因此,要得到一个满意的微视频常常需要多次反复录制才能成功。成功率较高的做法是,先设计好录制脚本,再按部就班地进行录制。下面是笔者针对“日界线”这一知识点设计的微视频录制脚本。

微课结构幻灯片教学环节内容讲解设计意图片头(10—15秒)幻灯片1呈现微课信息在课堂上,有关日界线的问题,你还有疑问吗?如果有,没关系,让我们再次跟随地球自转的脚步,踏上日界线与日期变更的学习之旅吧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导入(15—20秒)幻灯片2揭题设问激趣导入课堂中,我们明确了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和0点所在经线,将地球分为两个日期,自0点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自0点向西到180°为旧的一天。在地球不停的自转过程中,日期在不停地更替。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假设演示的方式,来明确这样的更替过程明确本次微课的主要目的,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续表

(四)微视频的录制制作

微视频的录制是完成整个微视频课程的关键,它将决定着微视频教学的成败。正式录制微视频时最好使用单独麦克风,需要在比较封闭的小空间里,保持一切安静,确保微视频录制过程中没有杂音,笔者选用的录屏软件是CamtasiaStudio,在录制的过程中,直接打开提前设计的微课件,打开CS录屏软件,只要按下开始键,就可以将电脑屏幕以及教师的讲解声全部收录。录制完成以后,如果对某部分不是特别满意,也可以在该软件中进行编辑和修改,最后将微视频输出,输出的格式有多种选择,可以进行自主选择。

二、“课后课”微视频注意事项

(一)微视频课程内容的选取

“课后课”微视频课程的设计和使用,须是具有鲜明个性化的微视频,应该是教师上完课后,针对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识点或者不能理解的试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的微视频课程,内容选取的前提是一定要非常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微视频课程资源的发布与应用

因为微视频课程不是单一的微视频,其包括微课件、微学案、微练习、微反思,学生在初次使用时应加以引导,避免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微课程资源发布的平台有多种选择,如钉钉等,在钉钉上发布内容以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进行自主观看,看之前应提前根据微学案明确视频内容,看完之后应根据微学案中的试题进行自我检测,若还有疑问应在学案反馈区与老师加以交流。

猜你喜欢
经线学案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考地理中关于日期比例问题计算的探讨
乡愁导学案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比例尺(一)”导学案
谈“日期图”的判读分析技巧
高考中有关日界线常考的问题及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