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评价及其实施方法

2021-07-13 02:52顾新建马步青纪杨建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科技资源指标

顾新建,马步青,代 风,顾 复,2,纪杨建

(1.浙江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2. 浙江大学 工程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5)

习近平总书记说:目前,科技体制改革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强,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1]。

科技资源包括知识、数据、产品、人才、软件、硬件等。科技资源共享涉及描述模型、建立并集成商业模式等[2-5]。科技资源评价是对科技资源的质量、性能、相互关系等进行评价,以促进科技资源的有序共享。科技资源评价是解决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9年10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共享制造是共享经济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创新,是围绕生产制造各环节,运用共享理念将分散、闲置的生产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的新模式新业态[6]。《意见》特别强调,要推动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平台企业针对共享制造应用场景和模式特点,综合利用大数据监测、用户双向评价、第三方认证等手段,构建平台供需双方分级分类信用评价体系,提供企业征信查询、企业质量保证能力认证、企业履约能力评价等服务。

2020年1月29日,在国家标准信息查询平台(http://www.gov.cn/fuwu/bzxxcx/bzh.htm)输入“评价”一词,查询到727个国家标准、840个行业标准、932个地方标准。其中,与科技资源评价相关的国家标准包括:GB/T 37818-2019船舶生产企业绿色造船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GB/T 38047.1-2019智能家用电器可靠性评价方法 第1部分 通用要求;GB/T 25000.21-2019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 第21部分 质量测度元素;GB/T 25000.23-2019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 第23部分 系统与软件产品质量测量;GB/T 36733-2018服务质量评价通则;GB/T 36679-2018品牌价值评价 自主创新企业;GB/T 36312-2018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企业信用评价规范;GB/T 36468-2018 物联网 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GB/T 37098-2018创新方法知识扩散能力等级划分要求;GB/T 36313-2018电子商务供应商评价准则 优质服务商;GB/T 36315-2018电子商务供应商评价准则 在线销售商;GB/T 35966-2018高技术服务业服务质量评价指南;GB/T 19273-2017 企业标准化工作 评价与改进;GB/T 3533.1-2017标准化效益评价 第1部分 经济效益评价通则;GB/T 3533.2-2017标准化效益评价 第2部分 社会效益评价通则;GB/T 33456-2016工业企业供应商管理评价准则;GB/T 32904-2016软件质量量化评价规范;GB/T 31526-2015电子商务平台服务质量评价与等级划分;GB/T 31769-2015 创新方法应用能力等级规范;GB/T 31043-2014品牌价值 技术创新评价要求;GB/T 30698-2014电子商务供应商评价准则 优质制造商;GB/T 31149-2014汽车物流服务评价指标;GB/T 23703.6-2010 知识管理 第6部分 评价。与科技资源评价相关的行业标准包括:LY/T 2922-2017林业数据质量 评价方法;CY/T 167-2017 出版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JT/T 1157-2017 公共汽电车信息服务评价规范;LB/T 065-2017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YC/T 555-2017 再造烟叶生产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WS/T 536-2017卫生标准跟踪评价工作指南;GA/Z 1374-2017 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评价指南;MH/T 5114-2017 中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QX/T 350-2016 气象信息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及等级划分;SB/T 11156-2016 电子商务物流信用评价体系;SB/T 11172-2016 家电维修服务质量评价规范;NB/T 31085-2016 风电场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N/T 3776.1-2015 出口纺织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能力评价规范 第1部分 纺织原料。与科技资源评价相关的地方标准包括:DB34/T 2877-2017 专利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B51/T 2663-2019 政务公开工作社会评价规范;DB22/T 3060-2019 家政企业商务信用评价规范;DB32/T 3639-2019 汽车4S店质量信用等级评价规范;DB 5307/T 4-2019 旅游民宿质量要求与评价;DB44/T 2170-2019 公众气象服务质量评价规范;DB13/T 5041-2019 企业标准编写水平评价规范;DB22/T 3046-2019 家政从业人员服务能力评价规范;DB14/T 1729-2019 企业标准评价指南 产品;DB35/T 1832-2019 工业企业能耗在线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技术规范;DB21/T 3131-2019 企业产品标准评价规范;DB43/T 1598-2019 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评价指标体系;DB34/T 3309-2018 科技成果评价 技术成熟度评价要求;DB34/T 3310-2018 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导则。

本文在介绍科技资源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研究各种科技资源评价的实施方法。

1 科技资源评价的目的与方法架构

1.1评价目的

(1) 促进科技资源的集成。面对海量的科技资源,通过评价可了解科技资源的价值,帮助企业快速集成有价值的科技资源。例如,谷歌、百度等公司采用PageRank算法,对网络反馈的综合信息进行评价,确定某个网页的重要性,使网页按价值的排名更加科学合理,为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创造了条件。

(2) 促进科技资源的交易。科技资源交易的前提是准确掌握科技资源的价值,这就需要进行科技资源评价。对科技资源进行精准评价,可以提高科技资源交易的公平性和效率。

(3) 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没有准确、及时的科技资源评价就没有公平的激励,就会影响员工对科技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华为公司一贯遵循的不让“雷锋”吃亏原则,首先需要发现分享知识的“雷锋”是谁,这就是知识评价和人才评价问题,然后在找到“雷锋”后给予公平的激励。

(4) 促进科技资源的供需匹配。通过科技资源评价,给出科技资源的各种评价指标,能够提高科技资源供需匹配的精准性和成功率。

1.2 方法架构

图1所示为一种科技资源评价的方法架构。 它包括:科技资源评价指标、科技资源用户评价、科技资源专家评价、科技资源引文分析、科技资源智能评价、科技资源应用效益评价、科技资源检测评价等。针对不同科技资源的特点,利用不同方法,才能对科技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价。

图1 科技资源评价的方法架构

科技资源评价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科技资源宏观评价是对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的整体评价;科技资源微观评价是对科技资源个体进行的评价。本文主要关心后者,因为科技资源的集成共享和交易需要具体的科技资源评价数据。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知识、数据、产品、人才、软件、硬件等不同类型的科技资源进行各自的评价,但缺乏对这些不同类型科技资源的统一评价。这显然对不同类型科技资源的统一搜索和集成不利。

2 科技资源评价指标

2.1 科技资源评价指标的定义和需求

科技资源评价指标是对评价对象——科技资源的特性、内容和要求的规范表征。

在科技资源评价前,需要建立统一的科技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内容,如数量、质量、成本等。科技资源评价指标应科学合理。国内有学者将可见性、可得性、可用性作为科技文献、科技数据、仪器设备、重点实验室等科技资源的评价指标[7]。国外也有学者将有用性、可用性、满意度、可找到性、可达性、可靠性、价值作为评价指标[8]。国家标准《云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响应性、可保障性[9]。国家标准《电子商务数据资产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包括数据资产成本价值和数据资产标的价值。其中:前者指数据资产生命周期中,数据的产生、获得、标识、转移、交换、保护与销毁各阶段产生的直接和间接成本所对应的价值;后者是指数据资产持续经营所带来的潜在价值[10]。

科技资源评价指标应能构成体系,指标内容可以逐层细化,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如质量指标下可以分合格率、可靠性、返修率等;一般细化到可以计量分析为止。这里有一些国家标准可作为参考,如: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可访问性[11];企业质量信用评价指标的基本指标包括贯彻质量诚信理念、履行质量承诺能力、兑现质量承诺表现等[12]。

2.2 科技资源评价指标体系

不同的科技资源,其评价指标有很大的不同。科技资源评价指标需要得到相关企业和用户的认可,应基于互联网,建立、维护和应用科技资源评价的平台。为了建立面向不同应用的科技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协同建立科技资源评价指标参考模型和基于网络的参考模型库。

2.2.1 建立科技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事项

(1) 目的性:从促进科技资源集成、交易共享的目的出发选取指标。

(2) 系统性:各评价指标之间应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能够反映科技资源特征的内在联系;各评价指标之间要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能够构成科技资源评价的有机整体。

(3) 典型性:评价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在描述科技资源评价特点的前提下,尽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科技资源的价值。

(4) 动态性:科技资源整体上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应具有一定的动态性,以满足科技资源评价与时俱进的需要。

(5) 可操作性:科技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应满足科技资源评价的实际需求,以定量指标为主,定量定性评价相结合,兼顾对不可量化因素的间接表达、分析和评价;同时应具有数据采集和计算的可操作性[10]。

2.2.2 科技资源通用指标的含义

本文提出的科技资源评价的指标架构如图2所示。图2中,按照通用指标、面向科技资源的大类指标和小类指标进行分类。科技资源通用指标主要包括:有用性、先进性、可获得性、性价比、成熟度和质量。

图2 科技资源评价的指标架构(只给出部分小类指标)

(1) 有用性:科技资源当前的使用价值和未来的使用价值。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技术中心科研管理部主任王川发现,考查一项技术最合理的指标,不是财务指标,也不是各种噱头,而是这项技术对整个人民币印制行业发展实实在在的贡献率[13]。有些科技资源的有用性比较容易评价,如硬件、产品等资源;有些科技资源的有用性则很难评价,如知识、人才、数据等资源,需要进行协同评价、生命周期评价、基于效益的评价。

(2) 先进性:科学技术强调先进性,因此科技资源评价要反映这一特点。有的科技资源可能暂时用处不大,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就应该给予较高的评价。

(3) 可获得性:科技资源越容易获得则越有使用价值。它包括科技资源获得和使用的便捷性、及时性。

(4) 性价比:科技资源在同样性能之下,价格越便宜越好。

(5) 成熟度:成熟度代表可应用性。在同等情况下,成熟度高的科技资源应用价值就大。

(6) 质量:质量表现为可信赖性、可靠性、规范性等。质量高意味着科技资源在应用中出错的概率低。不同类型科技资源的质量指标是不同的,如信息类科技资源强调的是规范性,实物类科技资源关注的是可靠性。

3 科技资源用户评价及其实施方法

3.1 科技资源用户评价的定义和需求

科技资源用户评价是由用户根据其使用科技资源的体验和满足度对科技资源进行的评价。科技资源用户评价是事后评价的一种。

科技资源评价的目的是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科技资源共享是指通过共有或共用的方式使科技资源稀缺方(用户)获得所需资源,它必然以资源稀缺方(用户)的需求为起点,且以满足资源稀缺方(用户)的需求为归宿[7]。因此用户评价是科技资源评价的最基本方法。

科技资源评价中最有发言权的是用户。研究者通过开放存取期刊、预印本网络出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Sciencepaper Online)网站等发表研究成果,“先发表,后评审”“线上协同评审”“动态公开评审”机制增加了评审的透明度,提高了评审的效率,使学术优先权的确立和资源共享时滞大大缩短,减少了评审中出现不端行为而导致的学术优先权确认的不公现象的发生[14]。

3.2 科技资源用户评价的实施方法

(1)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科技资源用户评价平台,以方便用户评价。可将评价功能作为插件集成到用户使用的各种科技资源系统中,用户使用科技资源后能立即做评价,并且插件也会提醒用户进行评价。

(2) 提供科技资源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术语,引导用户对科技资源做规范化的评价,以便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3) 对科技资源用户评价全过程进行监控、统计和分析,尤其要对科技资源用户与科技资源提供者的关联关系进行识别,以防止各种投机取巧现象的发生。如果科技资源用户评价涉及利益,就可能会有人为利益而投机取巧。通过对用户评价全过程的监控和记录,获取相应数据,并结合其他数据,如科技资源分享者和用户的关系数据等,进行大数据的相关性统计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投机取巧行为,以便采取具体对策。

(4) 面对许多用户没有时间进行仔细评价的问题,应通过互联网平台、移动平台帮助用户开展评价,并对积极认真参与评价的用户给予一定的奖励。

4 科技资源专家评价及其实施方法

4.1 科技资源专家评价的定义和需求

专家评价又称同行评议,是由领域内专家评价科技资源的价值或重要性。

许多科技资源(如人才资源、知识资源等)的评价对评价者相关科技知识的要求较高,需要相关专家进行评价。我国主要采取同行评议方式,开展项目申请、职称评定、科研成果评价等活动。

科技资源专家评价的挑战包括:①专业技术难以对口(现在科技发展很快,专业越分越细,许多科技资源的评价需要细分领域的专家参与);②许多专家很忙,没有时间进行仔细的评价;③专家评价中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④专家评价中利益输送、相互帮忙等现象时有发生。

4.2 科技资源专家评价的实施方法

(1) 不同专家由于所擅长的细分领域不同、科技水平和素养不同,对科技资源进行评价的结果往往是不同的。应针对不同的科技资源,选用合适的专家进行评价,或者给不同专家赋予不同的评价权重。

(2)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科技资源专家评价平台,以方便专家对科技资源进行评价;同时,对积极认真参与评价的专家给予一定的奖励。

(3) 合理设定科技资源评价指标,引导专家对科技资源做规范化的评价,以便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4) 对科技资源专家评价全过程进行监控、统计和分析,以防止各种投机取巧现象的发生。

5 科技资源引文分析及其实施方法

5.1 科技资源引文分析的定义和需求

科技资源引文分析是指利用数学及统计学方法,对已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的引证与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中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

新的科技资源是从以前的科技资源发展过来的,需要通过科技资源的引用反映这一发展关系。为了说明科技资源的创新性,需要对现有的相似科技资源进行引文分析。

科技资源引文分析的挑战包括:①有些学术小圈子相互引用和吹捧,以提高引用率而皆大欢喜;②文献引用存在正面、负面和中性引用之分(正面引用中对所引用文献的价值评价程度不同;负面引用是指出所引用文献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其中的问题也比较复杂;中性引用是列出在某领域中相关的文献,即已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至于研究成果如何不作评述);③有些综述性文献容易被引用,而有些文献专业性很强,比较冷门,不容易被引用;④目前许多论文和专利的引用不够规范。

5.2 科技资源引文分析的实施方法

此前,科技资源的引文分析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主要是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地分析科技资源中的引用关系,进而对科技资源的价值和影响力进行评价。这里不再赘述。

6 科技资源智能评价及其实施方法

6.1 科技资源智能评价的定义和需求

科技资源智能评价是通过人工智能来分析科技资源使用过程的各种数据,对科技资源的价值和关系、科技资源提供者和评价者的水平等进行评价。

科技资源使用过程的各种数据,如文献的下载量、阅读量、引用量、评价等,可用于对科技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帮助解决用户评价和专家评价中的问题(如抽不出时间进行评价)。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科技资源智能评价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对科技资源相关人员(包括科技资源提供者、评价者和用户等)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开展智能评价,有助于识别投机取巧行为,使科技资源评价更为科学。

6.2 科技资源智能评价的实施方法

(1) 获取科技资源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数据。

(2) 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科技资源的价值和关系进行智能评价。

(3) 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科技资源提供者和评价者的水平进行智能评价。

(4) 根据用户的使用和反馈数据建立并优化评价模型,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7 科技资源应用效益评价及应考虑的因素

7.1 科技资源应用效益评价的定义和需求

科技资源应用效益评价是对科技资源在应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的评价,适宜于对除基础学科外各学科的科技资源的评价。

(1) 科技资源共享的目的是支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使创新成果得到应用,产生效益,因此需要对科技资源应用效益进行评价。

(2) 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增强科技资源共享的动力,对科技资源应用效益进行评价可以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3) 科技资源应用活动可能产生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对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7.2 科技资源应用效益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1) 科技资源应用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包括价值创造、利润增加、成本节约、交货期缩短、质量提升等。社会效益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员工和用户身心健康的影响等。

(2) 科技资源应用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可以采用直接计量的方法进行评价。间接经济效益是由于科技资源的应用提高了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的管理水平等,而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它难以采用直接计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因此,间接经济效益的评价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

(3) 科技资源应用效益可以分为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长期效益的评价要进行跟踪分析,如产品生命周期效益分析等。社会效益往往是一种长期效益,需要进行科技资源的生命周期评价。

8 科技资源检测评价及其要求

8.1 科技资源检测评价的定义

科技资源检测评价指采用传感器、仪器等对科技资源的性能、质量等进行检测,对科技资源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测;通过检测和监测数据进行评价。

软件、硬件等科技资源的性能和质量可以直接采用检测仪器进行精确测量,从而得到比较准确的评价结果。科技资源检测评价由经过认证的、获得一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来完成。目前,科技资源检测评价体系已经比较成熟。

对科技资源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可从源头保证科技资源的质量。美国一家机床公司向客户承诺,一旦客户订购该公司的设备,公司将会向客户报告从方案设计、元件采购、加工制造到装配调试的全部情况,并接受客户的检查。该公司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机床在该公司投入制造后,每个零部件都备有一张卡片,每道工序的检验结果都填写在卡片上且已将有关数据输入计算机,使制造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了机床的出厂质量[15]。

8.2 科技资源检测评价的要求

(1) 具有能够检测的仪器。这些仪器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检测标定。

(2) 要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和检测人员进行科技资源检测。

(3) 要根据检测结果出具规范的科技资源检测报告。

9 结束语

创新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协同创新需要科技资源共享,而科技资源共享的前提是有一套规范、合理、科学、公平且行之有效的科技资源评价方法。本文提出的科技资源评价方法,其特点是从不同角度对科技资源进行规范化处理,形成一个整体、系统的评价方法,以有效支持科技资源的集成、交易和共享。基于科技资源评价的科技资源集成和交易方法,将在其他论文中进一步研究分析。

本文提出的科技资源评价方法不仅能够用于科技资源本身的评价,还可扩展到对科技资源分类体系、科技资源元数据模型、科技资源本体模型、科技资源知识元、科技资源图谱等的评价。

猜你喜欢
科技资源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资源回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