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临场感的计算机公共课网络学习空间创设与应用探析

2021-07-14 06:55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参与率数据库空间

白 雪

(吉林化工学院 信息中心,吉林 吉林 132022)

信息化发展的浪潮掀起了一次次教育领域的技术革新,教育信息化引领在线教育逐步从萌芽探索过渡到多元融合。我国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鼓励高校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通过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应用在线开放课程”[1]。加之近年来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以及学习元平台等网络学习空间创设平台的日新月异,对在线教育本土化发展与创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在线学习。面对时间与空间的疏离,如何使学生感知到面对面课堂般的临场感(即在线临场感)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以在线临场感为切入点对网络学习空间功能和教学实施路径设计并应用,力求为学习者带来更具体验感的在线学习。通过对网络学习空间行为数据和问卷回收数据分析,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的实际参与度与偏好,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的真实情况,并为网络学习空间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网络学习空间与在线临场感之关联解析

网络学习空间是开展线上教学的主要阵地,是提供在线学习资源聚合与共享的学习平台与相关社会化软件共同营造的学习环境的总和。它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联通性以及适应性,能够更全面地满足在线学习的实际需求[3]。当前关于在线临场感内涵的讨论百花齐放,本研究中选择目前认同度比较高的加拿大Garrison教授团队的内涵解读,将在线临场感进一步划分为教学临场感、认知临场感和社会临场感三个维度,它们既独立又统一,彼此促进且相互交融[4]。对网络学习空间进行创设时,不仅要针对每个维度设计具体功能,还要在实施时将三者有机整合,从而构成完整的学习生态。

二、基于在线临场感的网络学习空间创设——以《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

为进一步响应在线课堂“一课一策”政策,切实提供符合实际学情的网络学习空间,本研究以《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为例,创造性地对基于在线临场感的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搭建。

(一) 基于在线临场感的网络学习空间功能设计

在线课堂绝非是把教学内容照搬线上,它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建立学习共同体[5],并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网络学习空间的在线临场感,即使我们面临时空分离,但也始终互联互通。《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的一门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备的课程。理论知识点纷繁复杂,需要通过沟通交流增强认知。实践知识点则需要反复练习查验才能全面提高动手能力[6]。本研究选用超星学习通和企业微信软件共同打造《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网络学习空间。超星学习通平台可以为资源共享与聚合提供方便,利用其PC端和手机App可以实现数据流通。企业微信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和安全性[7],主要使用其会议直播和实时交流功能,扮演第三方交流软件的角色。基于此,结合在线临场的特点以及相关技术平台软件特点对《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网络学习空间功能设计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在线临场感的网络学习空间功能设计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网络学习空间中从教学临场感角度提供设计组织、直接教学、促进建构和评价反馈四项功能。设计组织方面,教师提前一天通过学习通发布课前通知,并将本次课的学习任务点开启,以便学生预习。开课前10分钟发放课程签到,便于监督出勤。直接教学功能包括两方面,一是课上利用企业微信会议功能直播精讲知识点,二是利用事先在学习通中上传的视频引导学生按要求观看。促进建构方面主要指引导学生使用平台中的各种学习资源,并借助平台和软件功能创设学习活动。评价反馈主要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方面进行考量。

社会临场感角度主要提供自由表达、开放沟通和群体凝聚三项功能。自由表达是指学生主动建立讨论帖或在班级群中发问。开放沟通是指学生参与到讨论帖以及班级群的交流中去,通过交流对话促进问题解决。群体凝聚则是指学生接受虚拟班级存在的事实,能够在虚拟班级的集体教学活动中交互,并参加小组学习任务。

认知临场感角度主要提供问题触发、知识探索和认知整合三项功能。问题触发是由教师在课前针对本讲内容发布“头脑风暴”讨论帖,供学生思考、预习及回复。知识探索是指根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并完成在线学习。认知整合是根据实际课程内容弹性设置“实验盖楼”帖、综合作业、和阶段性测试。“实验盖楼”帖主要针对数据库操作知识,由教师将例题按要求发帖,学生将操作步骤和结果拍照上传,教师会对操作结果进行查验。综合作业和阶段性测试均是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重构后才能完成的内容,能够充分反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基于在线临场感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实施路径设计及案例分析

将上述功能与日常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推进顺序充分整合后形成基于在线临场感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实施路径图,其设计图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在线临场感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实施路径示意图

以网络学习空间《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中的“数据库设计”小节为例,结合图2所示,对该路径图的实施加以解释说明。路径实施主要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以教学临场感为主。首先,教师会提前一天发放课前通知,通知包括上课时间、本讲“学习任务清单”,并明确告知学生讨论、签到等相关活动的截止时间。第二,教师会将课前思考题以“头脑风暴”讨论帖的形式提前发放,并在上课时终止,以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一讲的课前“头脑风暴”思考题为:假如你是一个数据库设计员,你想设计一个关于什么主题的数据库并统计哪些数据呢?根据学生的讨论会自动生成词云,为教师课上总结提供辅助。第三,教师会将本讲的学习任务点开放,包含两个教学视频任务和一个教学资料阅读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预习。

课中阶段以社会临场感为主,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在这一阶段也均有所融合。如同面对面教学一样,通过签到拉开一节课序幕。直播精讲将同学们在云端聚集,首先教师会结合词云对“头脑风暴”思考题加以总结,如图3所示为本次讨论的词云图。其次,教师会将核心知识点,即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数据库设计步骤通过PPT屏幕共享的方式为同学们加以讲解。第三,教师会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于约定时间重返学习通参与课程活动。最后,在约定时间,教师发放课堂活动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提高。例如:本讲中教师会发布随堂小练习和抢答题,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活动实施情况如图3所示,教师可以实时将互动结果展示给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连麦对本节课进行总结。除本案例中提到的活动形式外,教师也可以结合每一讲不同的内容创设投票、问卷、分组活动等其他活动从而丰富课堂形式。

图3 课堂活动实施情况示意图

课后阶段以认知临场感为主,经历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后,需要将教学内容进一步升华。由于本讲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且是本章的最后一小节内容,因此课后设置“温故-知新-总结”三类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总结与反思。第一,针对本讲知识布置课后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课前讨论题中自己想要创设的数据库按照设计步骤应如何实现,下次课前连麦提问。第二,设置一个“实验盖楼”讨论帖,主题为安装数据库软件,要求学生将安装设置成功后的结果拍照上传,为下次课提前做好准备。第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第一章的章末测试,完成总结性评价。

网络学习空间是整个互联网智慧环境生态圈中的一部分,它从整体上与智慧环境生态圈通过技术媒介进行外部动态循环。随着越来越多有助于在线教学的工具和软件的产生,教师也应该尝试利用更多更丰富的技术创建活动,从而增强网络学习空间的科技性,实现在线学习增效[8]。网络学习空间内部的不同教学阶段间也存在着彼此联动且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同阶段相互影响,这也更加有利于网络学习空间教与学全过程的进一步推进。

三、基于在线临场感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效果分析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累计在线运行16周,通过对问卷数据、平台学习行为数据的收集和清洗,现从学生在线临场感水平变化、网络学习空间各项功能实际使用率、教学活动偏好情况等角度对其应用效果加以分析。

(一) 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在线临场感水平变化分析

在线课堂运行初期,对学习者通过问卷调查法进行了网络学习空间在线临场感水平初测。初测结果显示,学生对在线临场感三个维度的关注及感知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教学临场感、认知临场感和社会临场感。经过为期16周的在线学习后,再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后测,学生的在线临场感水平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在线临场感水平变化情况统计图

根据数据显示,无论是在线临场感总体水平还是三个分维度上,均有一定提高。其中,社会临场感的增幅最大。尽管在前测中,学生对社会临场感所提供活动持不积极态度,但在课程实际运行过程中交互意愿仍然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均得到了相对满意的结果,收获了积极体验。认知临场感的增幅也相对比较显著,这说明通过在线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知水平,促进了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相比较而言,教学临场感增幅最小,在前测中,学生对教学临场感的体会程度相对就已经比较高,后测中的小幅增加可以反映出在线课程基本达到了学生预期,收效良好。

(二) 网络学习空间各项功能实际参与率分析

为进一步优化基于在线临场感的网络学习空间,对其功能设置提出可行性建议,现对在线临场感三个维度为主导的各项功能的实际参与率进行统计,总体情况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在线临场感各维度主导功能参与率总体情况统计图

以教学临场感为主导的功能实际参与率高达91.51%,以认知临场感为主导的功能实际参与率与之不相上下,达到89.29%,以社会临场感为主导的功能实际参与率也已过半,达到52.02%。

在网络学习空间运行过程中,为进一步厘清每个维度主导的功能对应的每个参考指标的情况,现对各功能的参与率详情加以统计,统计结果如图6所示。

图6 在线临场感各维度主导功能参与率详细情况统计图

以教学临场感为主导在线视频、任务点、课程通知、课程签到等的实际参与率均高于85%。以认知临场感为主导的“头脑风暴”讨论帖、作业、阶段测试以及“实验盖楼”讨论帖的正点参与率平均也达到了80%以上。这些活动主要由教师发放,因其与面对面课堂中教学形式更为贴近,学生的适应性也相对更强。但以社会临场感为主的学生发帖和课上交互活动实际参与率明显低于其他活动。其中,“头脑风暴”讨论帖、“实验盖楼”讨论帖和学生发帖都是学生自愿参加的活动。但由于前两项是教师发布,学生的参与率明显高于学生发布的讨论帖,甚至明显高于混合式教学时期学生的参与率。综合来说,在网络学习空间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参与并完成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超过半数的同学能够积极应对网络学习与面对面学习的差异并加入互动。在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中,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和认同。

(三) 网络学习空间交互活动偏好分析

课上交互活动也是由教师发布且要求学生自愿参加,尽管综合参与率超过半数,但为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参与偏好,现对不同交互活动的参与率进行详情分析,分析结果如图7所示。

图7 网络学习空间交互活动参与率详细情况统计图

对课上交互活动进行二次统计发现,随堂小练习的参与率为66.01%,随机问卷(投票)参与率为74.28%,抢答题参与率为18.06%,分组任务参与率为88.17%。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尽管是线上教学,但学生仍具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分组任务的参与率明显高于其他活动。紧随其后的是随机问卷(投票)活动,说明学生比较喜欢参与关注他们需求与内心活动的调查。与知识性内容相关的随堂练习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一半以上的同学愿意主动参与。但对综合运用知识要求较高的抢答题参与率相对较低,这一方面说明了学生对教学活动存在明显的选择性,对具有挑战的项目持回避态度,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对当堂课直接陈述表达观点的测评缺乏自信。

四、基于在线临场感的网络学习空间优化对策

为有效促进网络学习空间的转型与发展,现综合课程特点、在线临场感特点以及应用效果分析情况提出如下优化对策。

(一) 加强网络学习空间课程内容设计,持续提升在线临场感体验

教学临场感面向知识与技能,认知临场感面向过程与方法,而社会临场感面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数据分析不难发现,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方面,无论是学生的临场感水平还是相关活动的实际参与率相对都比较高,但社会临场感的情况并不乐观。这说明在课程内容设计中,需要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倾斜。在后续《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讲述中,可以增强内容的故事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共情力。通过对实际参与率的分析发现,学生对小组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相对较高,也更愿意参与对抗性不那么强的互动活动。基于此,定期选取具有讨论价值的主题增加小组协作次数,从而调动学生的社会临场感。例如,课程中有一讲为“数据库的安全机制”。针对这一内容可以组织一次以“数据安全我来说”为主题的小组活动。要求各小组结合实际情况阐述选用的安全策略,并结合生活实际对数据安全给我们带来的影响谈体会。通过这样的在线活动将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联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社会临场感。在此基础上与教学临场感和认知临场感继续深度融合,从而真正在网络学习空间中实现保障教学、加深认知,增进互动联通的终极目标。

(二) 提高网络学习空间学习监控关注度,合力打造在线学习共同体

对平台数据进行收集和清洗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有明确时间规定的教学活动,例如作业、阶段测试等,学生的参与率虽然高但是也基本都是在临近截止前提交。对于时间界定相对宽松的视频观看和学习资料阅读等任务点,一部分同学会出现学习进度与实际授课进度不匹配的现象。由于网络学习空间时空疏离,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监控是后期重点的研究课题。对于个别参与度低、学习积极性略显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每周查阅后台数据和小组协作两种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实现学习监控。一方面,教师根据后台大数据反馈,将学习进度不匹配的学生查出,并单独通过后台发送教学预警通知。另一方面,以月为单位,要求各学生小组组长检查组员学习情况。通过师生联手,突破时间空间壁垒,进一步加强学习的自我调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在线临场感,从而促进在线学习共同体的进一步生成,满足学习者多维发展的需求[9]。此外,将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的表现情况纳入平时成绩考核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线上活动的关注度。对于活动表现活跃以及完成度高的同学在课堂小结时予以口头表扬和活动点赞或额外学习积分奖励,从外部学习动机入手增强学生的学习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三) 动态调整网络学习空间结构,助力后疫情时代教学模式转型

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全过程的网络学习空间在线学习比重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将网络学习空间作为混合式教学的有力补充。课程设计者要始终保持发展的眼光,将更多实用性强的工具引入到课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数据库系统概述”章节,里面涉及很多理论知识点。对知识点梳理时通常会引入思维导图工具。思维导图工具也已经从过去的单独终端发展到可以在线协作,像“腾讯文档”“Process On”等软件均可以实现实时小组协作。将这样的工具作为后疫情时代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网络学习空间活动的拓展,既能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临场感,也能够通过其科技性吸引学生注意和参与。线上充分发挥网络优势积极互动,线下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高效教学,动态调整授课形式,将线上线下优势最大化,后疫情时代的混合式教学的开展势必将更加多元融合,丰富多彩。

五、结 语

罗伯逊在著作《不再有老师,不再有学校》中预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教学逐渐成为主要教学形式”[10]。疫情时期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虽是无奈之举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推动了在线教学的发展。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与课程平台建立教学质量保障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学习行为分析数据,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基于在线临场感的网络学习空间创设与应用正是对其加以实践。在线临场感领域仍存在诸多“蓝海”有待开发,未来研究将重点关注数据支持下的在线临场感各维度间的内部相关关系等,力求从在线临场感视角为网络学习空间的研究拓展提供更具实用性的经验积累。

猜你喜欢
参与率数据库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我国生育率的变动对劳动参与率影响分析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对比与分析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