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运用探索与展望

2021-07-20 02:55连祥
时代金融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

连祥

关键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 经济责任审计 快捷流程

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和经济组织,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具有点多面广、贴近社区和农村等特点,发挥着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等三大主力军的作用,在整个国家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中分量越来越重,确保其健康平稳运行至关重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领导干部经营目标完成情况和工作职责履行情况的直接反映,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及其上级机构和监管部门任用、评价、奖惩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鉴于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和效率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健康平稳运行有着重大影响,本文着重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快捷流程运用角度进行探索,从流程控制上探讨有效促进经济责任审计质效提升的途径。

一、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运行现状来看,其存在着三组矛盾关系,制约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提升和审计成果运用水平提高。具体体现在:

(一)审计范围广与审计人手不足之间的矛盾

由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体系不够健全、治理能力不足,其上级机构和监管部门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经济责任审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普遍将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扩展至客户经理、会计主管等非领导干部岗位人员,远远超出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中需要进行审计的人员范畴;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每年要开展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经济责任审计,在部分风险较小的对象或领域上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又普遍存在着内部审计人员人手配备不足的问题,与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广泛之间形成激烈矛盾,影响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提升。

(二)审计项目多与审计质量不高之间的矛盾

基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督要求和管理实际,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现场审计阶段需时长则10天左右,短则2—3天;时间短并不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强、审计效率高,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人手不足又任务繁重,不得不疲于应付、浅尝辄止,所带来的则是审计质量不高、成果不多,难以引起经营管理层的重视。久而久之,经营管理层也不愿意倾斜更多的资源用于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每况愈下。

(三)审计周期长与风险暴露置后之间的矛盾

目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形式是离任、离岗经济责任审计,即在被审计对象发生岗位调动、离退休、免职、撤职、辞职等情况时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被审计对象的任期一般是3—5年,审计周期长、审计难度大;定期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又较少,导致部分风险隐患的暴露与揭示被延后。甚至遇到大范围调整领导干部时,经济责任审计被延后至领导干部离任后进行,增加了对被审计对象的问责处置难度,审计成果难以得到充分有效运用。

二、探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的意义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是指在审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进行风险细分管理,以实现审计资源的重新配置,對风险系数较低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充分运用历史审计成果进行快捷综合评价,节约审计资源,以便加大对风险系数较高的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重点审计力度,更为有效、及时地揭示存在的风险和隐患,为经营管理层处置风险和优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一)探索快捷流程审计是落实新时代审计精神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审计三立”精神,即“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正是践行“以创新规范立业”的内在要求。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为了准确监督、评价和审查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面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审计人手不足、审计质量不高、风险暴露置后等一系列问题,“多而全、泛而广”的经济责任审计带来的更多是项目质量不佳、审计成效不佳。因此,需要通过审计方式方法的创新来打破审计项目质量提升瓶颈。

(二)探索快捷流程审计是落实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但审计监督全面覆盖并不意味审计标准一样或者审计实施内容一样,千篇一律、同等标准对所有被审计对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得到的可能并不是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最真实的反映。因此,需要有效甄别、分层实施。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分层实施,实现有限审计资源的合理再分配,为对重要风险对象实施重点审计提供有效保障,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质量提升。

(三)探索快捷流程审计是落实经济责任审计新规的本质要求

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是以《经济责任审计新规》为依托的。如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理念中提出的“分层实施”“充分利用历史审计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理念,与《经济责任审计新规》第十二条、第二十八条有关“要对审计对象实行分类管理,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推进经济责任情况审计全覆盖……应当加强与其他审计的统筹协调,科学配置审计资源,推动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建立健全审计工作信息和结果共享机制”等规定要求不谋而合。

三、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推广的探索与展望

在研究新鲜事物时,需要分析它的优势与劣势,充分发挥其优势,弥补其劣势,扬长避短。

(一)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推广的制约因素

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对推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仍然存在不少疑虑。具体有:

1.无制度支撑,内部审计人员不敢为。在科学分层时,推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必然会导致对部分较低风险的被审计对象的监督力度有所弱化,但这种弱化所带来的风险是整体可控的,所产生风险的危害性也相对较小。目前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尚未建立起与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推广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和机制。内部审计人员在没有制度支撑的情况下,不敢于尝试和推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

2.无系统支撑,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为。对经济责任被审计对象履行其经济责任的评价通常需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推进。金融机构的业务数据量与日俱增,被审计对象的经营业务数据和内部控制指标体系庞杂繁多,在没有系统支撑的背景下,通过手工收集和整理被审计对象在审计周期内的经济责任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历史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是低效的,也是不可行的,不能够满足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的快速收集、快速评价要求。没有数据支撑的快捷评价的可信度和权威性都不会高,所带来的审计风险也较大。

3.无方法支撑,内部审计人员不懂为。经济责任被审计对象的岗位不同、职责不同、权限不同,都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范围发生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实施高级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时,对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探索与尝试也不多,经验不够丰富。特别是能够通过既有数据和信息快速地分析评判被审计对象的风险层级,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客观评价的内部审计人员更少。

(二)构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推广环境的探索

无规矩不成方圆。推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需要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制度、系统以及胜任的审计队伍,还要构建有效、顺畅的联动实施机制,提高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的工作效率。

1.构建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体系。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前,需要建立相配套的制度体系,根据经营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层级,明确划分各条线、各部门和各岗位在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中的职责权限,明确快捷流程审计的分层标准、实施条件、实施步骤以及实施后评价管理等相关制度,并建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问责处理和免责条款。推广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的首要关键环节在于“分层”,对经济责任被审计对象实施有效分层需要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统筹推进。定性方面主要是根据被审计对象的岗位特征和权责大小进行划分:如将会计主管、综合柜员、职能部门人员等业务较为单一、岗位制约较为有效、内部控制覆盖较为全面的岗位人员划分为低风险监测对象;将客户经理、分支机构负责人等资金业务权限较大、社会影响范围较广的岗位人员划分为中风险监测对象;将高级管理层等权限最大、影响最广的岗位人员划分为高风险监测对象。定量方面主要是根据被审计对象经济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划分:如借助业务数据定量分析成果对每个层级监测对象进行再度细分,以便更为精准、有效地实施分层管理;对指标完成较差的特别是风险类指标完成较差的,实施重点监测、重点审计。

2.构建强有力的数据处理系统。一要建立被审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台账,根据岗位分层结果,建立相关人员任职岗位及对应的风险分层信息,并导入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评价系统。二要根据被审计对象具体经营业务考核和内部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结合具体岗位职责权限,按岗位类型设置不同的定量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跟踪评价体系,并对接业务核心等管理系统实现数据定期报批和报表按期输出等功能,以满足实时监测和定期评价的需要。三要根据具体岗位管辖权限建立分层级的历史审计成果汇总数据库,以便分析被审计对象自身及其所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在内控制度执行、风险防控、行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而从自身风险管控和管理职能履行等方面对其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如普通柜员或客户经理仅需根据其本人维度建立违规数据库;负有管理职责的分支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等则需要分别从其所管理的网点或柜面人员等维度汇总相关人员违规情况,以便评价其管理职能履行情况。四要建立评价模板,根据各层次、各岗位被审计对象的主要岗位经济责任,建立通用的快捷评价模板,提高评价效率;有条件的机构还可以借助AI智能,实现自动分析、自主评价。

3.构建能胜任的专业审计队伍。制度千万条,落实第一条。再完善的制度也要靠人来执行来落实,执行人员的素质高低影响着制度落地的深度和成效。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通过外部学习、内部培训、理论研讨、制度讨论、方案解读、实战交流等多种举措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再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对法律法规、内部审计准则和技术方法、内部经营绩效考核体系、内部控制指标体系、风险防控架构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既有信息数据分析评判被审计对象的风险层级和评价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能力与水平。

4.构建高效率的联动实施机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积极构建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运用的联动机制,加强审计项目统筹和部门协调,充分发挥“1+X”联动优势,以节约审计监督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是完善联席会议机制。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中的纪检监察、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部门纳入到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机构中来,充分调动第一、二道风险防线中的监督力量,定期交流汇总各条线检查监督发现的问题,集合多方信息,为经济责任审计快捷评价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运用,确实将其作为经济责任被审计对象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提拔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提升审计权威性和有效性。二是做好项目统筹协调。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新规》第二十八条有关“经济责任审计应当加强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其他审计的统筹协调”的规定,在实施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时要做好项目统筹工作,加强与专项审计、全面审计、内控评价审计等其他审计项目的联动,实现一查多项、一项多果、一果多用;同时也要结合不良贷款责任认定与追究等专项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对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监督中的遗漏点进行补充核实,降低审计风险。三是做好部门统筹协调。根据《经济责任审计新规》第二十九条有关“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可以依规依法提请有关部门协助”的规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时应加强与其他业务条线或监督条线联动,对低风险被审计对象开展快捷流程审计时,在业务风险数据完备、被审计对象整体风险较低的背景下,可以将快捷流程审计镶嵌至业务岗位交接过程中,提请业务条线监交人员协助进行快捷流程审计作业。

综上,探索经济责任审计快捷流程的目的是为了更全面、高效、高质地履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职责,结合历史审计数据和业务经营指标数据,在风险分层的基礎上,对低风险属性的经济责任被审计对象进行快速评价,集中力度办大事,提高对高风险属性的被审计对象审计力度,真正提升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为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贡献更大审计力量。

参考文献:

[1]黄煜华,严冬.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管控[J].《时代金融》,2015,17.

[2]杨鸿运.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智能决策方法研究——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启示[J].中国内部审计,2012,03.

[3]陆立新.大数据模式下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探讨[J].现代金融,2020,2.

[4]周城旭.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J].时代金融,2018,36.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泉州审计中心

猜你喜欢
经济责任审计
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思考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与实现途径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