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立项中专利态势分析评价

2021-07-21 10:38吕文林张明山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申报专利知识产权

吕文林 王 伟 张明山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1)

1 研究背景

1.1 选题背景

英国科学家J.D.贝尔纳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的战略起点”。

科研立项是科技成果产生的起点,科研立项的质量决定最终科技成果的价值。在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日益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层出不穷的现代社会,只要科技成果最终走向商业化,就必须要考虑其在知识产权上的风险。然而目前在科研立项部门采取的审查中,主要重视的是对于研究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研究经费审查,缺少对于申报项目知识产权风险的审查,容易产生法律隐患,影响后续成果的落地转化。因此十分有必要在科研立项前针对申报项目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分析,得出较为全面的知识产权评估报告。

1.2 理论基础

由于同一领域的科研同行们在评价所属具体专业领域时形成了共同的评价标准,能够对该领域的申报项目的准确性作出符合专业标准的判断,所以目前科研立项论证方式大多采用专家同行评议结合申报单位提供的申报材料的方式对其申报项目进行论证。然而没有一种评价方式是完美的,同行评议也有该方法固有的缺陷,同行评议的关键是参与评价的专家,会受到研究领域、能力水平与项目不匹配、道德品质、成员搭配合理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将有价值的项目识别出来。另外,专家大多只懂技术,对技术背后是否存在法律风险,无法进行核实,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的法律风险主要是知识产权风险进行分析。

知识产权分析不仅有助于补足专家在项目知识产权风险上判断上的不足,还因为其数据的客观性,而不易受到人的主观意志干扰。专利文献一直被认为是涵盖全球90%以上的最新技术情报的重要文献载体,对专利数据的数量、申请人、发明人、技术领域的分析,能够快速全面了解行业发展的状况。现有的科技查新虽然也将专利文献作为比较新颖性的文献,但是只能得出新颖性有无的结论,不对比创造性,对于是否侵权他人的专利权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1.3 政策基础

随着各级政府知识产权意识的增强,对于科研立项申请的项目也作出要进行知识产权审查的要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项目(课题)申报单位提交申请材料时,应提交本领域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状况分析,内容包括分析的目标、检索方式和路径、知识产权现状和主要权利人分布、本单位相关的知识产权状况、项目(课题)的主要知识产权目标和风险应对策略及其对产业的影响等”。《贵州省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要对与本项目有关的国内外专利进行信息跟踪,发现已有同类技术申请专利或者成为公知技术的,应当及时予以调整,择优确定技术方向和技术创新路线,防止侵权、避免重复研究;失去继续研究价值的,应当及时向科技管理部门报告。《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规定:单位申请承担科研项目时,须提交该项目的知识产权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须根据相关领域知识产权的发展动态,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和措施。《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中规定: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项目建议书中写明项目拟达到的知识产权目标,包括通过研究开发所能获取的知识产权的类型、数量及其获得的阶段,并附知识产权检索分析依据。这些文件表明在将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项目的专利状况分析是十分有必要也有政策依据的。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2.1 国外

国外对于科技项目评估的方法分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法两种分法。定性分析最早是以行政决策或者权威判断形式进行,后期发展的同行评议法、德尔菲法和回溯分析等都属于定性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法目前分为权重排序法和效益贡献法两大类,其中权重排序法包括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和比较法,而效益贡献法则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和决策树法等。Cooley 等学者则将项目评估方法分为四类:得分排序法、经济效益法、优化或投资组合模型、风险分析和决策分析模型。由于没有完美的评价方法,目前进行科技项目立项均采用多种方法的结合,其中以同行评议法为基础,结合其他评价方法的组合是最为主流的方法。

在各国具体实际工作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是世界上最早确立以同行评议为运行机制的政府科技项目资助机构之一,制定的同行评议制度比较完善。韩国建立了大型科研项目事前评估机制,2005年起每年委托韩国知识产权局对政府资助的创新项目进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日本经产省则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对大型项目进行评估,尤其看重项目立项阶段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并根据专家及政府人员的意见和要求,形成项目评估报告,再经过经济产业省裁决。

2.2 国内

目前国内的科技项目在立项评价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同行评议结合设置的评价指标体系对科技立项时的项目进行评估打分,决定科研立项的申请。为了克服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不少人提出采用定量或者定性的方法来减轻因为专家自身知识结构、研究方向、道德素质产生的影响。何成指出采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变异数法和德尔菲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模糊评估理论,将评价者的分散信息处理成一个加权处理的权向量,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单值化处理,得到被评者的综合值,实现被评者的排序选优。孙兴等采用同行评议与客观指标体系的方法,按照不同类型科技计划项目建立不同的立项评估的数学模型和评估公式,用于处理各指标间的关系和计算评估结果等内容。黄慧玲提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决策指标体系由专家评审、政府管理部门意见、模糊综合评估模型三部分组成,专家评审通过专家依据项目评审表给被评项目打分,再由行政部门对专家推介的项目进行实地调研进行核查得出核查意见,最后根据模糊评价意见法决定对不同级别的项目以不同的资助额度。王伟证明了网络层次法(ANP)和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相结合的 ANP-BP 模型在科研立项评估中具有相对优势,该方法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减少了人为因素在决策过程中影响。

随着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以及因为未进行知识产权调查而上马项目产生的经济损失的案件时有发生,也有人提出应当在科研立项前设置知识产权调查环节。李爱军指出在科技计划项目申请阶段增加知识产权态势分析报告,在课题立项前做好专利查新工作,强化科技计划评审环节中的知识产权管理,深化实质审查, 增加具有专业知识产权水平的评审专家。香小敏指出应将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作为一项嵌入式的支撑性工作纳入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过程,并建议从设置相对独立的知识产权评审模块、起评标准以及有针对性的评审侧重点等3个方面建立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机制。姜萌指出国防科研项目立项前应当进行知识产权可行性分析,一是国防科研目准备达到的知识产权目标。二是国防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措施。邝溯琼认为立项阶段的知识产权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相关技术的总体分析、项目申报者研究基础评议、侵权风险评估及立项建议。张鼎映指出在应用科技领域,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国内领先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将会显得毫无意义,必须深入细致地做好专利战略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应用科技项目立项阶段就应该开展专利战略研究。

3 专利态势分析报告结构设计

3.1 报告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报告内容应能真实地、客观地反映科技立项项目所处领域的发展水平以及项目自身的价值,报告的内容应当符合立项项目所处领域的实际情况,防止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出现明显偏差,做到分析结果有数据作为支撑,尽可能不做主观臆断。

(2)系统性原则。报告各板块之间应当系统、完整的分析科研立项项目在推动行业发展的价值以及自身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让立项审核者对所申报项目有全景式的了解,帮助全面评判项目立项的价值。

(3)准确性原则。针对具体立项项目,要尽可能对项目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行业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做到准确充分理解,保证检索结果做到查全率与查准率的统一。对于项目所涉及的专利检索结果,要进行准确的数据清洗,保证数据噪音降到最小。

(4)可操作性原则。在报告设计方面,要考虑报告所需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工作量的可控性,所需要的数据要保证稳定、可靠且易于统计分析,对于工作量要有大概的预判,保证任务能够在合理的人力、时间投入范围内完成。

(5)时效性原则。报告的完成要充分考虑时效性,因为立项审核时间集中,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报告设计必须以在有限时间完成为前提,否则不能适应科研立项对于时效性的要求。

3.2 报告框架

整个分析报告内容分为5个部分,即专利态势综述、项目申报单位专利现状、项目技术方案相关专利技术对比分析、综合评价。

3.2.1 专利态势综述

专利态势综述所涉及的内容包括项目所处领域的行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专利数量的变化趋势、技术生命周期、主要申请人、发明人等,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能让立项审核者对申报项目的背景情况有基本了解。

科研立项的价值与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密不可分,因此了解申报项目的价值首先要了解清楚行业目前的市场规模、技术发展趋势,通过对以上情况的了解,可以对项目未来的市场价值作出一个基本的判断。

专利数量是反应特定行业研发活动活跃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保护技术成果的法律手段,企业通常只会将有价值的技术成果拿来申请。而当某一行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校参与到新技术的研发,相应的专利申请量就会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而当行业处于衰退期的时候,随着行业的企业数量减少,专利数量也会随着减少。

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则是更加精准的分析某个技术领域所处的生命周期,主要方法有专利指标法、S 曲线模型法、技术生命周期图法等。本报告主要采取专利指标法对技术领域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专利指标法通过计算技术生长率ν(某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过去5 年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的比率)、技术成熟系数α(某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的比率)、技术衰老系数β(指某技术领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或授权量占该技术领域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或授权总量的比率)和新技术特征系数N(技术生长率的平方和技术成熟系数平方之和的平方根)这 4 个指标的历年值,然后分析每个指标的变化趋势,最后判断该技术在历年所处的阶段。

表1 专利指标与技术生命周期的关系

主要申请人与主要发明人是对项目相关领域研发活跃性高的机构以及技术人员的分析,目的是通过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及个人,了解该领域的竞争情况,同时如果项目申请单位及申请人拥有较多的专利,也可以通过此项分析了解其在国内外专利申请机构、发明人中的排名。

3.2.2 项目申报单位专利现状

项目单位专利现状是对项目申报单位目前的专利总量、法律状态以及主要涉及的技术领域进行的分析,目的是通过项目单位以及课题组成员的专利积累侧面了解申报单位以及课题组成员的研究能力以及研究方向与申报项目的相关度。

3.2.3 项目技术方案相关专利技术对比分析

检索与申报立项的项目有关的专利技术,是判断申报项目是否存在专利风险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分析人员将在充分理解申报项目的研究目标、技术路径基础上,检索国内外处于有效期的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然后按照我国专利法规以及司法实践的要求将与申报项目在研究目标、技术路径密切相关的专利进行仔细对比,判断是否落入现有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导致存在法律风险的可能性。

3.2.4 综合评价

结合申报项目所处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专利现状,结合申报项目本身的专利风险水平,综合评价立项项目的立项价值水平。具体而言, 分为项目价值水平评价以及申报单位能力水平评价。

项目价值水平是指项目本身预期产生的技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高低,通过项目所处行业规模增长情况,专利申请数量增速以及技术领域的生命周期给予申报项目以重点项目、普通项目两个级别的评价。行业市场近5年营业收入增速达到同期全行业总体增速、专利申请数量增速达到全国近5年专利申请量平均增速,技术生命周期不处于衰退期,同时达到3项条件的可以认为是重点项目,不达标则为普通项目。

申报单位能力水平是指申报单位能够完成项目的能力判断,通过申报的技术方案是否存在无法绕开的专利技术,以及申报单位已申请的专利与项目本身的关联度大小给予申报单位完成能力水平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的评价。申报的技术方案无专利风险且已申请的专利中与项目相关的专利占总专利数比例超过80%为一级,50%为二级,50%以下为三级,如果技术方案存在专利风险直接认定为不立项。

当项目为重点项目时,申报单位完成能力为一级,建议重点立项,能力为二级时,建议优先立项(相对于建议立项的项目而言),能力为三级时不予立项。当项目为普通项目时,能力一级为优先立项,能力二级为建议立项,能力为三级时如果能提供补充材料证明申报单位完成能力,则可以立项,反之则不予立项。

表2 项目价值水平与申报单位能力水平组合分析结果

4 结论与展望

专利态势分析报告通过分析申报项目的行业发展态势与专利现状以及项目本身的专利风险,对于目前立项评估中占据主流地位的同行评议法的不足起到有效的补充,但要完成一份具有内容翔实、具有说服力的分析报告,仍然有很多的基础准备工作需要做。

一是需要有一批懂技术又懂检索的情报分析人员,在检索与申报项目技术方案相关的专利以及与现有专利技术进行比对时,分析人员要对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有准确的了解,只有理解准确的基础上,才能精确无遗漏的检索到有关专利以及准确判断项目的技术方案是否具有风险、能否规避风险。二是需要加强专利资源的建设,专业的专利数据库除了能够提供完整的专利数据资源,还具有外文翻译、数据分析等功能,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专业数据库资源既是情报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对报告结论产生信任的依据。三是需要进一步开展此项工作的应用场景、工作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将申报项目的专利分析评价结论作为立项标准要求仍然较少,对于报告适合应用的何种类型的科研立项中以及具体的工作流程,仍然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才能让专利态势分析评价报告工作变得具有操作性。

猜你喜欢
申报专利知识产权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国际收支申报问答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