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背景下《基础会计》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究

2021-07-21 09:09迟雪华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基础教学活动

迟雪华 代 飞

(云南师范大学 泛亚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2)

0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学发展的趋势。全面应用教育信息技术,为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机遇,对“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亟待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体系中最为基础的一门课程,扎实地掌握本课程内容有助于后续深入的学习,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课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主,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模式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1]。为此,将翻转课堂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变得十分重要。合理地运用教育信息技术,有助于弥补传统的会计教学因过度讲授、缺乏实践而导致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课堂参与度不够、知识内化程度差距过大等问题。对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资源加强整合,实现其教学优势的互补,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目的性,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2]。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案例的研究,分析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重点探究翻转课堂背景下《基础会计》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为进一步提高《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1 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与外延

1.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相较于传统课堂,在教学结构、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将传统课堂的课堂与课外时间进行调整,学生担任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按照此模式进行学习活动[3]。在该教学模式下,教育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能够改善传统教学中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的现状,学生学习状态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学生变成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材施教的理念真正得到落实。翻转课堂的教学体系是通过教师课前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创建课程讲解视频、数字图书等学习资源,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相应的课程内容,完成检测练习等课前任务并留下学习结果,以达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如果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无法理解的知识点或者解决不了的难题时,可以在平台上留言向老师请教或者在线与同学互动,学生之间也可以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讨论并将合作探究的结果汇总给老师,老师则是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并进行成果评价与课堂总结等,这样便能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2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其优势与劣势的互补,将学生的学习程度由浅向深地引入深度学习,充分发挥其主体价值,取得更为良好的教学效果[4]。构建混合式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充分探索课外学习资源,与课本内容进行拓展结合,还有利于学生自主计划时间、选择地点的开展学习活动,自主控制学习进度,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与实践能力。而在将混合式教学应用到实际课程教学活动中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学环境与资源等进行合理化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提高其科学性与有效性,切实保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为充分的发展。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方式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①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的课外学习资源,与课程内容进行多维度的整合分析,并开发一些配套的练习题目,创建学习资源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上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②通过在线学习让学生了解基础的知识点,教师需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包括对指定资源是否学习了、学到什么程度等,以便对线下课堂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课堂上教师的主要目的是对于知识点的查缺补漏、重点突破,让学生对知识“吸收内化”;③无论是开展线上学习还是线下课堂教学、过程还是结果,都需要教师制定合理公开的评估考核体系,比如基于网络学习平台或小程序开展一些在线小测试等都是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根据考核结果,教师可以对混合式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升级优化开展教学的组织方式。

2 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来自中职(中专、中技、职高)院校和普通高中院校的毕业生,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时已接触过会计方面的相关课程,积累了一定的财务知识,而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大多是因为高考失利来到这里,对于会计专业方面的知识是陌生的,学生的会计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无论是中职院校还是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他们大都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自控能力较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职业规划,对毕业以后要面对的就业岗位以及职责要求比较陌生[5],无法充分体会到《基础会计》课程在整体会计理论知识体系架构中作为地基的重要程度,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督促。

2.2 偏重于教学理论,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基础会计》课程本身就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一定的抽象性,有很多需要理解记忆的固定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比如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六要素的分类、会计凭证等。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的“填鸭式”理论知识讲授模式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学生面对难懂枯燥的知识点时,注意力就更容易分散,一堂课结束后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去掌握老师讲解的知识点,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并且,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被各种枯燥和难点消磨殆尽,这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会计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水平非常不利。

3 翻转课堂背景下《基础会计》混合式教学改革路径

3.1 课前准备

做好课前准备是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前提,而在某种程度上混合式教学方式的有效开展与课前的教学准备是否充足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前准备环节,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执教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整体的教学设施与环境等,并分析《基础会计》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知识讲授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理清实施教学的主要思路与目标,规划系统的知识架构,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及科学的实施路径,以此为基础对《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和优化[6]。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1)教师需要尽量了解到每一位学生有关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与想法,这样可以在规划学科发展与制作学习资源时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个性化发展,也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体系的制定。

(2)在运用混合式教学方式组织开展《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打好会计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还应该要重视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技能应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利用翻转课堂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教学主体价值。

(3)教师在准备学习资源时,不仅需要对相关课外教学资源进行更加贴合教学实际的整合与总结,还应该尽量满足教学视频深入浅出、教学重点精准明确、检测考核快捷有效等要求,以此来更加便于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确保能够达到利用课前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清重难点的目的,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会计知识应用水平及综合学习素养等,进一步促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良性发展。

3.2 教学方法

在基于翻转课堂的《基础会计》混合式教学方式开展时,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学主体地位,树立教学改革的理念,做好教学结构与师生角色的转变,帮助和引导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基础会计》课程的学情与教学目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价值地位,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高质、高效地完成学习活动[7]。在当前会计教学一般是采用大班授课,教师每堂课需要面对的学生人数较多,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能力、知识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处理,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强调以加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而对于中等层次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习内容,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要拓展知识的延伸并锻炼他们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做法既能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与自己情况最相匹配的学习方法,自主控制学习进度,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低层次学生跟不上学习节奏而不愿去学的问题,促进学生会计知识水平的整体提升。而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将其分享到平台上,向老师留言提问,与同学共同讨论探究,教师可以对学生在线上提问频率较高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在线下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重点分析讲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的重难点,使得学生感受学习的满足感,保持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3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是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一环,进一步联系实际加强教学活动的创新与发展,才能确保其取得理想的效果。首先,在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反馈的问题和线上检测考核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了解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将此作为参考和主线设计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自己的授课进度,并在课前围绕授课内容巧妙地设置各种由易到难的挑战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其次,《基础会计》课程内容偏向于理论和案例的结合,虽然学生能够在案例中进一步巩固会计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实操实训环境,导致许多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8],因此在开展混合教学方式时,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模拟实际操作环境,采用小组协作开展实践的方式,在既定的业务操作场景中使得学生强化实践练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比如,在对“会计凭证”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实际业务会计凭证及填制凭证步骤的图片与视频,让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应怎样去填制会计凭证。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操作理论以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模拟企业环境下不同岗位在对不同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完成会计凭证填制,而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填制会计凭证的基本知识,也能促使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业务操作。第三,小组活动结束时,教师需要从参与态度、协作精神、能力提高等几个方面对每组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不仅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表现,也应该指出其在练习中的不足,并做出相应的补充与总结,再结合线上教学内容,围绕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布置相对应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练习与巩固[9]。

3.4 教学评估

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能进一步确保翻转课堂背景下《基础会计》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教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小程序等信息技术手段真实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与评估,也可以及时有效地调整线下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实时查看学生的在线学习进度与时长、讨论参与程度等,也可以对学生的上课出勤打卡情况、作业完成质量等进行考核,并作为日常表现的一部分与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合起来,以此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评价,从而确保考核评估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同时考核成绩也能很好的反映出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以此为依据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优化,逐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基础会计》混合式教学效果[10]。

4 结语

《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教育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现阶段的课程教学主要偏向于理论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以学生的基础情况为教学导向。在翻转课堂背景下开展《基础会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高《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基础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探究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