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一流本科教育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2021-07-21 10:38周君佐周君辅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发文一流文献

周君佐 周君辅

(1.广东财经大学 教务处 ,广东 广州 510320;2.桂东县旅游服务中心,湖南 桂东423500)

0 引言

近年来,一流本科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践关注的热点。学者围绕一流本科教育相关主题做了大量理论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对一流本科教育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指引。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以“一流本科教育”为主题检索可以发现,关于一流本科教育的相关研究文献高达数百篇,但是目前有关一流本科教育的相关研究综述还比较缺乏。适时梳理国内一流本科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脉络,有利于从宏观层面进一步明晰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科学知识为对象,通过空间表征法,综合运用科学计量学、信息可视化技术、图形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技术[1]。近年来,以引文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分析工具得到学者的青睐,被广泛运用到教育学、经济学等领域。目前有关一流本科教育的相关研究综述还比较缺乏,且尚未有研究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一流本科教育”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性分析。

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CNKI有关“一流本科教育”相关研究从文献数量、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文献整理和脉络分析,试图对当前一流本科教育研究现状进行全面和准确把握,同时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有关“一流本科教育”相关研究进行立体透视,以期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一流本科”或“一流本科教育”为主题检索,期刊来源类型选择CSSCI(包含扩展版)+北大核心,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检索日期为2020年9月11日,剔除新闻报道、访谈、公告通知、书评、会议纪要(综述)、讲话稿、文件等非学术类文献。同时,为保证样本文献的相关性,按照相关性、实用性、学术性和权威性四个原则对初始样本文献进行人工筛选,通过人工阅读标题、摘要、关键词、全文内容等信息剔除关联不紧密和重复的文献,最终得到有效文献210篇。

1.2 研究设计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反映一流本科教育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全貌,本文综合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和内容分析两种方法对样本文献进行梳理与归纳。文献计量分析主要用于呈现当前我国一流本科教育相关研究与实践的整体概况,应用内容分析法旨在对样本文献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以期对样本文献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展开深入的剖析与挖掘。文献计量方面主要是基于citespace软件对该领域权威期刊发表的(CSSCI来源期刊包括扩展版和北大核心期刊)学术论文进行整体扫描,直观呈现该领域研究的整体特征。

2 文献计量分析

2.1 关键词网络特征

关键词作为论文检索的主要指标,高度概括了文献的主体、核心观点、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章主要内容的精炼表达。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些文献中表现为关键词“共现”。关键词共现次数越多,联系越紧密,越趋于热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关键词分析揭示一个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这些热点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关键词分析功能,呈现一流本科教育相关网络特征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议题聚焦本科教育和一流大学两个主核。在分析图谱时,图像中的节点标签代表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频次的高低、线条表示节点间的共现关系。图1表现为由5个关键词为主、多个关键词松散分布构成的多中心网络结构,按照节点大小分别依次是:一流本科教育、本科教育、一流本科、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其中,前三个节点关于本科教育,后两个节点关于一流大学。这也在一个侧面表明,当前,一流本科教育与双一流建设联系紧密。按照关键词共现频率,选择频率在3次以上的 36个高频关键词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和中心性来看,一流本科教育、本科教育、一流本科、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5个关键词出现频率均超过20,中心性均达到了0.2。

表2 发文作者统计(2篇以上)

图1 一流本科教育学术论文关键词网络结构关系

其次,研究议题来源广泛且分布松散。从图1可以看出,其中除了一流本科教育、本科教育、一流本科、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通识教育几个关键词中心性达到0.1以上,其它关键词中心性均在0.1以下。这说明,这些研究议题与其他研究议题联系的紧密程度不高。

表1 一流本科教育研究相关高频关键词

2.2 文献作者分布

通过作者分析,可以较快了解特定时期该研究领域里活跃的学者,更好的开展学术交流。由图2可以看出,一流本科教育作者呈现如下特征:

首先,发文作者数量多,研究队伍庞大。从表3可以看出,发文量2篇以上的作者就达到了23人;其次,知名学者占据重要地位,但研究队伍中也不乏青年学者。发文量靠前的名单里有多位著名教育领域的学者,例如卢晓东、王洪才、潘懋元发文量都在3篇及以上,推动了该领域的持续、深入研究。李海龙等发文量也在2篇及以上;第三,作者群体之间关系较为离散。从发文作者中心性来看,各节点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中心性均不高,但是也局部存在一个联系较紧密的网络。

2.3 研究机构分布

研究机构分布可以间接反映社会机构或团体对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学术话语权。以发文机构作为网络节点,可以发现主要高教研究重镇保持领跑地位,但是机构之间分布松散,均未形成系统的网络化机构联系。从表3可以看出,传统教育研究重镇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机构发文量均在3篇以上,其中以厦门大学发文量最多。但是机构中心性均在0.1以下,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分布松散,联系较少。

表3 发文机构统计(2篇以上)

3 研究主题分析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整体扫描有利于呈现一流本科教育学术研究的整体特征,本文通过深入研读文献资料,对一流本科教育学术研究的具体内容进一步进行深入透视。研究发现,关于一流本科教育的相关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其内涵特征、建设路径以及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展开,且研究方法多样,但是以描述型、概念型和规范型为主,文献型和实证型文章较少。

3.1 一流本科教育内涵特征

王坤[2]将一流本科教育理解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期待、高等教育治理与发展路径,以及本科教育机构的内在需求与发展基础。王洪才[3]认为,一流本科教育的核心内涵在于高水平的教学,基本特征表现在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过程具有研究性,学生思维方式具有批判性,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别敦荣[4]认为,一流本科教育具有精英性、基础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四大特征。

3.2 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路径

乐传永等[5]从教育观念变革、学科专业建设布局、打造“金课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强化制度供给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路径。朱峥等[6]从明晰人才培养的理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改进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路径。林健[7]从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路径。

3.3 国外经验借鉴

董泽芳等[8]通过案例分析,介绍了常春藤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叶前林等[9]介绍了常春藤大学在教育理念、人才选拔制度、教学组织方式等方面采取的举措。王东芳等[10]基于美国文理学院案例分析,详细阐述导师制在美国文理学院高质量本科教育以及博雅教育理念的落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结语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中CSSCI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借助知识图谱软件整理分析文献资料,对有关一流本科教育的研究进行比较全面述评,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一流本科教育研究话题持续升温、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长、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发表的文献来看,2016年以来,有关一流本科教育相关研究成果数量显著增长,且学术热度未有下降的趋势;研究队伍庞大,作者群体之间关系较为离散,知名学者占据重要地位,但研究队伍中也不乏青年学者;研究机构主要以大学机构为主,传统高教研究重镇保持领跑地位,机构之间分布松散,未形成系统的网络化机构联系。

(2)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方法多样。现有关于一流本科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一流本科教育内涵特征、建设路径以及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展开,对一流本科教育概念内涵和特征存在的争议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后续需对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进一步厘清其内涵和外延,为后续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供一致的思想认识和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多样,但是以描述型、概念型和规范型为主,文献型和实证型文章较少,多以案例分析、表明立场等研究为主。

猜你喜欢
发文一流文献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