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小先生制”育人模式研究

2021-07-21 08:16李咏梅贺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定岗小先生制师范教育

■李咏梅,贺敏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太原 030401)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师范学校担负着为国家培育合格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未来教师怎么培养,培养什么样的教育工作者,师范教育又将如何发展,这是新时代赋予高职师范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师范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手段在高职师范教育同样适用。十八大以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十三五”末期,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到874万人,随着社会分工更加明确,如今劳动力市场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虽说学历并非完全能够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但在某种程度上,学历往往是一个人能力的证明。高职师范教育与普通本科师范教育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吸引力方面,显然无法相提并论。目前大部分高职师范学校入学门槛较低,生源质量一般,这不仅是因为高职师范教育本身学历层次不如普通本科师范学校,在就业率和薪资待遇方面与其他非师范类高职学校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职业教育要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大部分高职师范教育和普通本科师范教育在育人方面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差别,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来看,高职师范教育几乎可以说就是普通本科师范教育的“瘦身版”。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课程内容,高职师范学校与本科师范学校几乎没有区别,只是在学制上本科师范教育是四年,高职师范教育是三年。从目前来看,高职师范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重知识、轻师德”“重理论、轻实践”“重职前、轻职后”的问题。此外,高职师范学校和普通本科师范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是有区别的,高职师范教育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重,课程设置更要突出实践性、实用性。如果高职师范学校不能改变育人模式,迟早一天会如同中等师范一样,在历史发展中被淘汰。因此,对于高职师范学校来说,转变育人理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找准定位,才能在未来师范教育中继续发挥作用。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太原幼专”)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2012年开始,积极开展育人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推进育人方式的变革,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师范教育特点的育人新模式——新“小先生制”。

二、新“小先生制”之“新”

太原幼专的育人模式——“小先生制”,这一名称虽并不是太原幼专首创,但称之为“新”主要是从产生背景、培养对象、培养目标三个方面来看,太原幼专的“小先生制”与其他“小先生制”都有所不同。

(一)产生背景“新”

“小先生制”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荷兰,又称见习教师制,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学徒制基础之上,它不同于正规师资培养制度,是一种非正规的师资培养制度。这种旧式学徒制“小先生制”在18世纪中后期被正规师资培训制度所取代。20世纪30年代,由于经费短缺、师资匮乏、文盲率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了推行教育普及,也提出了一种“小先生制”,陶行知的“小先生制”不同于旧式学徒制“小先生制”,它不是一种师资培养制度,而是一种教学方法,让识字的小孩子或成年人去教不识字的小孩子或者成年人。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教育的普及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形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2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54.4%,实现了从大众化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义务教育巩固率更是高达95.2%。截至2020年底,我国教师人数为1732万,比“十二五”末期人数增长了12.5%。同样“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并且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小先生制”是正规师范教育下的育人模式,而且也并非是在师资短缺、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产生的。

(二)培养对象“新”

旧式学徒制“小先生制”作为一种见习教师制度,所谓的“小先生”,是从初等学校中挑选的优秀生,年龄在13-15岁,以学徒的方式进行小学教师的培养。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不针对特定人群,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也不分职业,身边所有脱盲的人,都可以是“小先生”。但是陶行知先生不是让小孩子代替教师,也不是让年龄大的孩子去教年龄小的孩子,而是采用“即知即传”的方式,由一个小先生教会两个人识字,这两个小先生又分别去教其他不识字的人,持续地“教人去教人”。太原幼专的新“小先生制”针对的对象主要是高中毕业之后通过高考升入大专的学生,年龄在18-22岁,以师范专业学生为主。这与前两种“小先生制”所针对的对象就非常不同。

(三)培养目标“新”

旧式学徒制“小先生制”培养的主要是未来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小先生”属于教师的学徒,学生在学徒期间是可以领取薪水的,学徒期满,考试成绩合格后担任助教,成绩优秀者可以进入师范学院继续学习,最后成为合格的教师。陶行知先生“小先生制”的目标就是脱盲,推行教育普及,不是培养人成为什么样的人。太原幼专的新“小先生制”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每一位学生未来成为合乎标准的教育工作者,帮助学生成为未来的教育者、合格的工作者、主动的学习者和全面的管理者。

三、新“小先生制”育人模式

2012年,太原幼专尚未建成专科学校,还是一所幼儿师范中专学校。彼时学校技能教师师资不足,因此学校从舞蹈专业的学生中选拔了一批学优生作为小教师,承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的教学任务。这些小教师教学态度非常认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同龄小教师的教导下,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异乎寻常的好。而这些舞蹈专业班的学生自从担任了小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些小教师不仅在遵守纪律、规范言行、礼仪风貌、自律意识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且对舞蹈专业技能和教育理念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有了这一阶段的经验,学校开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小教师。从2017年起,学校培养小教师的工作进入了系统培养的新阶段,这些小教师被正式定名为“小先生”。通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太原幼专的新“小先生制”便应运而生,新“小先生制”既有对陶行知“小先生制”的传承,也融入了学徒制的内容,又结合了新时代高等师范学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根据育人培养目标,基本上形成了独具幼专特色的育人模式。

图1 “新小先生制”育人模式

表1 三种“小先生制”的比较

(一)师徒结对,过程培养——未来的教育者

师范学校以培养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为己任,在校期间教学技能的训练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太原幼专在师范教育培养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教学以外,提出了师徒结对、过程育人。以班级为单位,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在入校第二个学期开始,找一位或者多位任课教师,在原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结成师徒关系。师徒之间形成师徒协议,教师的责任不是教学生专业知识,而是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师徒之间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在过程中育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在校期间成为“小先生”。

2018级舞蹈教育专业某班,在校期间学生和老师共结成46对师徒关系,46位同学在校期间都登上过讲台独自授课,其中13位同学在学校“小先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优秀小先生”称号。

2019级美术教育专业的牛某,通过师徒结对活动和美术专业教师刘老师结成了师徒关系,成为了刘老师的第5个学徒,之后两人的交流较以前增加了很多,刘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等教学环节对牛同学进行指导。牛同学作为刘老师的助教已经独立上课5次。刘老师和牛同学还曾多次参加学校“小先生”经验交流会,介绍她们师徒的经验。

(二)自主选择,定岗培养——合格的工作者

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太原幼专按照“人人都做小先生”的原则,在全校范围内推行新“小先生制”。每学期都开展定岗培养,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定岗培养。自主选择,指的是每学期各部门罗列出岗位需求和岗位职责,学生根据岗位,结合自身意愿进行自主选择,在规定的时间到岗实践。定岗培养,要求各部门提前制定学生岗位培养计划,根据培养计划对每一位到岗学生进行管理、培养和评价。定岗培养期间,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做好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天下班之后完成一则工作日志,记录一日的工作情况或心得体会,一周岗位培养结束以后,独立完成一篇工作总结。各部门严格要求每一位定岗培养的学生,把学生当作同事,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位接受岗位培养的学生在岗位上有所收获。

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李某玲,根据自己意愿在大一、大二时分别在教务处、学生处两个部门接受了定岗培养,在教务处的岗位是文印助理员,在学生处的岗位是文件管理员。在两个岗位上,李某玲同学分别工作了一周的时间。在教务处文印助理员的岗位上,李某玲同学学会了一般的文印工作,能够独立地完成排版、打印等工作,在岗位培养评价表中,是这样评价李某玲的,“李某玲同学在定岗实践期间,认真好学,勤于动手,基本能够独立胜任简单的文印工作。”学生处对她的评价是“李某玲同学在工作中一丝不苟、不怕苦、不怕累、不惧繁琐,经她整理的档案没有出现丝毫的错误,不过对李某玲同学提一点建议,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和同事之间加强交流。”

2019级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王某艳,大二下学期到图书馆接受定岗培养,王某艳在图书馆的岗位是图书整理员。一周的时间,王某艳每天第一个到图书馆,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她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写道:“图书馆工作,看似清闲,实际上却一点也不容易,从图书馆老师身上学到不少,在图书馆的工作让我体验到了今后走入社会,工作的不容易!”

(三)下园锻炼,实战培养——主动的学习者

太原幼专附属幼儿园是学生实战训练的最佳场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有一次下园锻炼的机会,每次下园时间为两周。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下园锻炼就是去幼儿园当“小先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工作当中。下园锻炼期间,“小先生”要与附属幼儿园签订劳动合同,幼儿园完全按照正式教师的标准要求每一位下园锻炼的“小先生”。“小先生”锻炼结束后,需完成一份工作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陈老师对学生下园锻炼非常认可,“学生下园锻炼,就是学校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下园锻炼不是走过场,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下锻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真切地了解幼儿教师真实的职业状态,对未来的职业选择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马某琴同学自从参加下园锻炼回来之后,更加坚定了做一名幼儿教师的意愿,她在工作报告中写道“曾经以为幼儿园老师就是看孩子的,没有什么难的,只有爱心、耐心就能把工作做好,当下园锻炼了一周之后,才真切地明白幼儿园教师没有那么好当,平时所学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四)参与管理,全面培养——全面的管理者

学生担任技能教师的助手,协助辅导员参与管理工作。作为“小先生”承担的任务有技能训导和班级日常管理两种工作,“小先生”主要根据学生特点,由系部和辅导员择优选拔产生。技能训导“小先生”强调榜样示范,以大带小,以优带弱。技能训导主要是在同年级或高年级当中,选拔在技能方面较为突出的学生作为技能小先生。通过技能教师的培训,承担对低年级或同级学生进行引导、训练和检查技能学习等工作。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训导过程当中以教促学,强化个人的技能和提高教学能力。

日常管理是在学生当中选拔具有较强责任心、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且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班主任的助手,作为管理“小先生”,承担部分管理工作。其意义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管理、沟通、协调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也是学校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体现。

2018级学前教育专业的田某,作为班里唯一的男同学,在一年级时被辅导员老师选为“小先生”。经过一年的锻炼,田同学在二年级的时候不仅成为入党积极分子,而且担任了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在学习方面,勤奋努力、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成绩名列前茅。在学生工作方面,他恪尽职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认可。2019年5月,荣获“七美幼专生”“优秀团干”等荣誉称号。在生活中,田某同学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和能力回报社会。他积极参加山西省儿童医院“爱在暖冬、关爱白血病患儿”活动,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参加山西博爱血友病关爱中心关爱白血病儿童活动,获得“爱心志愿者”称号。在“山西省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体育舞蹈赛事”中获“优秀志愿者”称号。

传统教育的中心是“教师”,新“小先生制”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成为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承担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这无疑丰富了当代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内容。太原幼专在新“小先生制”育人模式上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目前的实践来看,新“小先生制”作为一种育人模式,对大专师范生提前进入教师职业状态,体验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的高尚品格,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

猜你喜欢
定岗小先生制师范教育
“美育视域下的音乐师范教育教学价值重构”学术研讨会线上召开
浅谈新时期国有企业如何做好定岗定员管理
高举师范教育大旗 服务乡村教育振兴——天水师范学院创新办学模式纪实
高职院校大学生定岗实习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附属医院定岗定编必要性探析
“三定”探索与实践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小先生制”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谈学生班级管理自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