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1-07-21 08:16■马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中心理念

■马 瑜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随着外语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职英语教学的生态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19年2月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中强调指出“职业教育应主动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普遍应用”。同时依据《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大学英语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融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此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因此,通过教育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

一、文献回顾

“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源于国外,斯蒂芬(2005)[2]认为学生应自主完成自我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习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他们根据实际需求自主建构、学习知识的过程,这种过程式的学习无可替代。同时,R.B.Barr和J.Tagg(1995)[3]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某种意义上提高学生的使命感,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全方位提高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能力。Von Glasersfeld(1990)[4]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知识建构的协助者和参与者,以学为中心来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对知识的理解。Huba&Freed(2000)[5]认为教育观念和评价首先应“从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有效性的突破。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了探究,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首先,对“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内涵界定,李培根(2011)[6]指出,“以学为中心”是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它不是弱化教师的作用及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道德的培养;李恋(2014)[7]则认为,“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指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是指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转变。其次,围绕相关的研究现状和问题,林光彬(2013)[8]和郑娜(2019)[9]认为,我国高等教育通常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需求及个性化发展,缺乏实践创新,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在“以学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方面,周光礼和黄容霞(2013)[10]提出“以专业为中心”的教育正在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这种新的教育理念重视知识的创新性和实践性,强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学习意愿、学习动机及学习态度。李志义(2015)[11]认为要实现教学方法从怎么教向怎么学转变,就要坚持“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顾明远(2017)[12]强调信息技术必然会引起教育手段的巨大变革,全方位、多维度地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变革,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总体而言,上述研究对如何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理论多于实证,在高职领域开展的相关教学研究十分匮乏,存在厚此薄彼、用力不均的情况。李玉倩(2019)[13]认为现阶段的研究对“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内涵介绍偏多,在解决现实问题及实现路径方面的研究较少,缺乏客观系统的规划论证。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1.“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2.分析基于该教育理念开展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现实障碍及转变路径。

(二)研究对象

从江苏省内具有代表性的3所高职院校,根据职称、教龄情况抽取了5名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以及4个非英语专业2018级145名大一学生为调查对象。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以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为例,针对“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对江苏省内3所高职院校的5名教学一线英语教师,以及4个非英语专业2018级145名大一学生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内容展开:是否了解“以学为中心”这一教育理念;是否认为学生可以一定程度上脱离教师,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否是最重要的课堂要素;现行的大学英语课堂是否根据“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来开展教学活动?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3份,其中教师5份,学生138份,数据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部分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显示:多数高职院校师生不太了解“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超过一半的师生认为学生不应该或者没有足够的能力脱离教师的指导来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多数师生习惯了知识“填鸭式”灌输,他们并不认为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要素,认为教师才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因此,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中,学生往往难以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学活动容易偏离学生需求,从而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2.深度访谈法

结合问卷调查,本研究针对5名高职院校一线的英语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针对高职院校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具有多年的教学经历,教学经验丰富。访谈主要围绕问卷回答部分的内容进一步展开,笔者采用了访谈为主、叙事为辅的研究方法对成员开展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施中现实障碍的相关研究,同时通过行动研究法收集相关研究素材,具体包括: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日志、笔者与成员教师在研究过程中的非正式交流记录;对成员进行深度访谈和课堂教学情况的跟踪调查,并记录动态变化。参与访谈的教师信息见表2。

表2 受访教师信息

由教师访谈可知,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往往这样呈现的:教师煞费苦心地一遍遍讲解知识要点、语言技能,生怕遗漏了重要教学内容。学生稀稀拉拉进入教室抢着后排的位置,找到远离老师的“安全区域”频繁地刷手机。为了保证良好的学风,教师不得不一再强调无故旷课、上课迟到、课堂表现欠佳等将会带来“挂科”的严重后果,同时尝试以点名形成“威慑力”。学生中流行着这样的说法:“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甚至有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教学秩序。在此类课堂教学状况下,“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中难以实施,存在着诸多现实障碍。多位教师感叹这样的教学课堂确实让教师感到无力,学生缺乏主体主人翁意识,课堂危机四伏。

此外,5位受访教师认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具有以下特点:高职扩招后,学生生源多元化,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偏低,相对缺乏学习主动性。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分离,课堂教学没有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缺乏教学互动,没有真正做到有效教学[14]。”教师习惯了传统课堂“讲授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习惯了“被动听讲、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还停留在“silence和answer”层次,未能激发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5]。当学生对教师讲的知识内容缺乏兴趣时,甚至往往表现出不听、不学的消极怠倦情绪,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对教与学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鉴于以上调查研究,本文根据“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聚焦信息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从学生需求出发,以有效解决高职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教学问题为目标,探索推进“以学为中心”的高职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新路径显得尤为迫切。

三、基于“以学为中心”的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是课堂学习与在线学习两种形式的混合;第二个层次是“教与学”的混合,目的为实现师生教与学的交互融合;第三个层次是知识的学习和迁移应用的相互融合。根据“以学为中心”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在Robert Talbert、McLaughlin、张金磊等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作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构建了“以学为中心”的高职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型(见图1)。该教学模型主要由课前自主学习(线上)、课堂知识内化(线下)、课后能力提升(线上)组成。其中,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如图1所示)。

图1 “以学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型

首先,课前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预热,使学生能自我初步了解、学习到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发现并提出问题,在线进行师生、生生交流讨论。其次,通过课堂解决问题性讲授、独立探索、交互学习、个性化指导、成果展示、评价总结以及基础知识学习评价等环节来完成课中的知识内化。在课后,通过评价反馈、研讨总结来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整个教学过程在线上及线下的协作环境中完成。评价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利于指导下一轮的课堂教学。定期开展研讨总结有利于师生、生生相互交流,总结分享好的教学经验,整个教学流程通过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能力提升以形成良好的混合式教学闭环,以此达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及个性化的发展。

基于“以学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笔者开展了历时一学期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在学期末,为了解一学期以来学生参与英语教学的情况及“以学为中心”混合式教学的教学实施情况,分别对受试两个班级的103名学生发放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03份,回收101份,有效问卷100份。最后的问卷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超过80%的学生认为“以学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更能促进激发自己的英语学习兴趣,总体满意度较高;其次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的英语课堂更有灵活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课前能及时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课后能随时复习巩固知识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课堂的教学内容虽来源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网络资源的填补使教学资源更丰富、更具拓展性。此外,课前、课中、课后的师生、生生线上线下讨论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思辨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通过各个教学活动设置的环环相扣,逐步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四、总结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混合式教学日益广泛运用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教育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深度融合为“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推动着“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发生质的转变,并以此来突破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障碍。同时,在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高职大学英语教师应转变固有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育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新方式、新路径,努力提高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效能。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中心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