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联合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在小儿全身麻醉清醒拔管中的临床应用Δ

2021-07-29 06:34郭晓圆李克伟刘连涛秦寿泽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6期
关键词:喉罩脑电苏醒

郭晓圆,李克伟,刘连涛,郭 斌,秦寿泽

(1.石家庄市第三医院麻醉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石家庄市第三医院小儿骨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脑电双频指数主要是指基于成人脑电图的衍生监测指标,在成人麻醉中,其能有效显示麻醉深度,有利于减少麻醉药使用剂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儿童正处于大脑皮层不断分化和成熟的过程中,成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设备和算法在小儿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是否适合有待验证[2]。相关报告指出,在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选择脑电双频指数60~70时拔除喉罩,有利于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其满意度,促进病情归转[3-4]。但此方面的报告非常少,依然缺乏临床依据。本研究对150例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患儿的苏醒期喉罩拔除时机展开研究与讨论,目的在于探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喉罩拔除时机的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石家庄市第三医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儿150例,进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将全部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经告知后,所有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相关文件;同时,医学伦理委员会对研究项目知情并予以相关支持(批准文号:ATPX-4879)。纳入标准:(1)患儿符合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Ⅱ级,年龄3~12岁;(2)患儿可对本研究进行良好的配合;(3)患儿无意识障碍,且具备基础沟通能力;(4)患儿无呼吸道感染、哮喘;(5)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6)患儿临床资料全面。排除标准:(1)临床信息资料不全面的患儿;(2)困难气道患儿;(3)患儿家属不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4)存在失联风险患儿;(5)脑部发育缓慢或障碍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见表1,统计学分析后显示,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Tab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information between two groups

1.2 方法

全部患儿给予喉罩插管全身麻醉,进入手术室后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器监测患儿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脑电双频指数、平均动脉压、心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及脉搏等。在患儿麻醉前10 min,静脉滴注阿托品注射液0.02 mg/kg,咪达唑仑注射液0.1 mg/kg,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随后进行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注射液0.3 μg/kg,顺阿曲库铵0.1 mg/kg,丙泊酚2 mg/kg;后进行PVC模式通气,吸气压力为11 cm H2O(1 cm H2O=0.098 kPa),通气频率为16次/min,氧流量为1.5 L/min,吸呼比为1∶1.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5~45 mm Hg(1 mm Hg=0.133 kPa);术中给予全凭静脉麻醉,持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45~60;手术结束前15 min给于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规格:2 ml∶200 μg(按右美托咪定计)]0.2 μg/kg,静脉滴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泵注其他麻醉药。手术结束后苏醒期,对照组患儿在脑电双频指数60~65时拔除喉罩,观察组患儿在脑电双频指数75~80时拔除喉罩。当患儿出现喉痉挛等并发症时,及时给予托下颌、吸氧等紧急处理。

1.3 观察指标

(1)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儿拔管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2)监测患儿拔管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等指标,对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评价。(3)统计患儿的呛咳发生率、屏气发生率、SpO2<93%发生率及喉痉挛发生率等,对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评价。(4)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患儿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按照调查结果将其满意度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病例数+满意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拔管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

两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术前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拔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拔管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Tab 2 Comparison of mean arterial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2.2 两组患儿拔管前后的SpO2、SBP水平比较

两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术前SpO2、SBP水平以及拔管后SB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拔管后的SpO2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拔管前后SpO2、SBP水平比较Tab 3 Comparison of SpO2 and SBP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2.3 两组患儿拔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拔管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拔管后呛咳、屏气、SpO2<93%及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拔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Tab 4 Comparison of incidences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extubation [cases (%)]

2.4 两组患儿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的总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6.67%;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的总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儿的满意度比较[例(%)]Tab 5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cases (%)]

3 讨论

目前,喉罩全身麻醉是儿科手术的常用麻醉方式,具有操作简便、可快速建立气道以及应激反应少等特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5]。右美托咪啶作为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患儿的脑干蓝斑,能够起到很好的镇静、镇痛及抗焦虑的效果,进而减少应激反应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功能亢进问题。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减少了部分患儿在苏醒期浅麻醉过程中喉罩拔除出现呛咳、屏气和喉痉挛等并发症的概率;脑电双频指数是用以评估患儿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的主要指标,可为苏醒期喉罩拔除时机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6]。

脑电双频指数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监测技术,在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监测的应用中日益受到关注[7]。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通过数学方法对脑电图的频率和功率进行分析,并整合各变量,从而反映麻醉和镇静的深度。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应用于成人麻醉中,能有效显示麻醉深度,有利于减少麻醉药的使用剂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相关研究结果证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用于患儿的结果和成人相似,有利于患儿及时苏醒,减少并发症[9]。

在患儿苏醒期,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可准确判断患儿的麻醉深度和镇静水平,有利于反映患儿麻醉中的大脑皮质电活动和镇静效果,且对患儿的生理指标不存在干扰。因此,做好脑电双频指数的监测工作,可充分保证患儿的预后效果[10]。脑电双频指数为0~100,其中0表示完全无脑电活动状态,100表示患儿处于清醒状态,60~80为浅麻醉状态,40~60为临床麻醉状态,<40为深麻醉状态。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能够有效反映麻醉药和镇静药对大脑皮层的作用效果,对镇静药浓度变化较为敏感,可反映麻醉深度。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脑电双频指数较高或较低均不利于患儿苏醒。相关研究结果指出,在患儿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的并发症发生率比清醒状态下少2倍[11]。在脑电双频指数为60~65时拔除喉罩,能够有效减少患儿拔管时的呼吸系统刺激,减少患儿的恐惧情绪,使其平稳渡过麻醉恢复期[12]。

白玉玮等[13]的研究结果显示,将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用于妇科腹腔镜全身麻醉手术拔管中,能够取得较好效果,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呛咳明显减少,其结果与本研究类似。说明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喉罩拔除时机具有指导作用,有较高价值。叶力肯·叶尔道来提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将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用于喉罩全身麻醉手术拔管中,也能够取得较好效果,喉罩拔除满意度显著提高,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其结果与本研究类似,可见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的应用效果受到了一定的认可。

临床工作中,多数麻醉医师考虑到患儿拔管后可以及时恢复条件反射,有利于患儿术后安全,故更倾向于在患儿逐渐清醒时拔除喉罩。由于在麻醉减浅后拔除喉罩,会造成儿茶酚胺释放,皮质醇大量分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本研究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使患儿在清醒期拔管[14-15]。本研究中,相较于脑电双频指数为60~65时拔除喉罩,全身麻醉手术患儿联合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脑电双频指数为75~80时拔除喉罩后的SpO2、SBP水平更高,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更高,可见在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应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并有意识地在患儿脑电双频指数正常范围内拔除喉罩,有利于维持患儿的SBP、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对患儿心脑血管的损害。在患儿脑电双频指数为75~80时拔除喉罩,可减少恢复期并发症发生风险,且患儿拔除喉罩后可快速清醒,安全性更高,有利于促进病情转归,改善预后[16-1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全身麻醉手术患儿的总满意度更高,提示联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脑电双频指数为75~80时为患儿苏醒期拔除喉罩最佳。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脑电双频指数为75~80时拔除喉罩的效果优于脑电双频指数为60~65时拔除喉罩,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拔管期安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气管拔除时机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喉罩脑电苏醒
认知控制的层级性:来自任务切换的脑电证据*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工作记忆负荷对反馈加工过程的影响:来自脑电研究的证据*
按压舌状软骨与增加喉罩型号用于喉罩漏气患者的效果研究
两种supreme喉罩的型号选择方式比较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乒乓球运动员在经验相关图形识别中的脑电相干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