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导航指导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手术的学习曲线分析

2021-07-30 07:57潘文麒贾康妮林长坚凌天佑谢玉才吴立群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术者操作者消融

李 翔,金 奇,潘文麒,贾康妮,张 凝,林长坚,凌天佑,陈 康,谢玉才,吴立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内科,上海 200025)

导管消融是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idiopath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IVA)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1]。精准标测和消融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然而,由于心室的解剖结构复杂,手工操作导管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不高,难以达到特定的消融靶点,因而消融的成功率受限,手术风险相应上升[2-3]。机器人磁导航(remote magnetic navigation,RMN)系统指导下的导管消融能够精准、灵活、稳定地操作消融导管[4],具有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5]、患者和操作者的X线暴露时间短[6]、减轻术者疲劳等优势,为复杂心律失常实施精准消融提供技术支撑。国内引进RMN操作系统多年,目前仍缺乏RMN对IVA消融术学习曲线的系统分析和评估。本研究通过分析RMN指导IVA消融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学习曲线,探讨学习曲线对手术参数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纳入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心脏内科收治的249例接受消融的IVA患者,其中起始标测右心室(right ventricle,RV)的IVA患者171例,起始标测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的IVA患者78例。平均年龄(55±16)岁,男性174例(70%)。所有患者均在RMN指导下进行导管消融术。纳入标准:①有症状的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或反复发作的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②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长期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有结构性心脏病者(如缺血性心肌病、遗传性心肌病、心瓣膜病等);②心功能不全,临床分级Ⅳ级或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le ejection fraction,LVEF)≤35%。患者的诊断标准参照最新的临床指南。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停止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减期。

二、电生理检查和消融

局部麻醉后常规行股静脉穿刺,必要时将十级导管和双极导管(St Jude Medical,Inc,St.Paul,MN)分别放置于冠状静脉窦和RV心尖部。采用RMN系统(Niobe ES,Stereotaxis)与Carto 3D标测系统(Biosense Webster),结合冷盐水灌注导管(Navi Star RMT ThermoCool,Biosense Webster Inc.)进行电解剖建模、标测和消融(见图1)。手术终点定义为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停止滴注30 min内,观察无术前起源相同的PVC发生,程序电生理刺激不能诱发VT。本研究所有患者消融术均由1位电生理介入医师完成。

图1 RMN指导IVA的标测和消融

三、手术相关参数

记录手术相关参数,包括手术时间、临床时间、标测时间、总X线暴露时间、控制室及操作者X线暴露时间、消融次数以及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定义为开启至关闭RMN系统的时间。临床时间定义为首次至末次应用磁场进行操作的时间。总X线暴露时间和控制室X线暴露时间分别为术中X线透视总时间和运用RMN系统操作时X线透视时间。操作者X线暴露时间为两者的差值。消融次数和消融时间分别定义为手术中的放电次数和消融累积时间。上述数据均从RMN系统中导出,同时记录手术成功率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的急性成功定义为消融后临床VT或PVC不能诱发,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停止滴注30 min内无术前相同起源的PVC,电生理刺激不能诱发VT。

四、学习曲线

为消除不同PVC起源手术对手术曲线分析的影响,选用RV组作学习曲线分析。按时间顺序将171例RV组IVA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曲线拟合,获得其学习曲线。再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P1、P2、P3三组,用以分析操作者的学习曲线对手术相关参数的影响。

五、统计学分析

结 果

一、手术相关参数

消融手术急性成功率为91%(227例)。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和临床时间分别为(93.8±50.0)min和(63.7±44.5)min,平均标测时间为(22.7±16.4)min,消融次数和消融时间分别为(14±11)次和(9.4±7.8)min。总X线暴露时间以及操作者、控制室X线暴露时间分别为(3.7±4.2)、(2.3±2.9)和(1.5±2.5)min。2组患者均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LV组仅1例IVA患者发生腹股沟血肿,但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3 3)。与RV组相比,LV组的手术时间延长23 min(26%,P=0.000 1),临床时间、标测时间和消融时间分别延长17.0(29%)、4.2(20%)和2.3 min(26%)(均P<0.01)。LV组的总X线暴露时间较RV组明显增加[(5.9±5.3)min比(2.7±3.2)min,P<0.000 1],其中,操作者X线暴露增加时间比控制室增加的X线暴露时间更多(2.4 min比0.9 min)(见表1)。

表1 RMN指导IVA消融的手术相关参数[±s/n(%)]

表1 RMN指导IVA消融的手术相关参数[±s/n(%)]

项目总计(n=249) RV组(n=171) LV组(n=78) P手术时间(min) 93.8±50.0 86.8±48.3 109.3±50.7 0.000 1临床时间(min) 63.7±44.5 58.4±42.1 75.4±47.7 0.002 1标测时间(min) 22.7±16.4 21.4±16.0 25.6±17.0 0.002 7消融次数(n) 14±11 12±10 17±13 0.011 7消融时间(min) 9.4±7.8 8.7±7.5 11.0±8.2 0.009 7总X线暴露时间(min) 3.7±4.2 2.7±3.2 5.9±5.3 <0.000 1操作者X线暴露时间(min) 2.3±2.9 1.5±1.9 3.9±3.9 <0.000 1控制室X线暴露时间(min) 1.5±2.5 1.2±2.1 2.1±3.0<0.000 1并发症[n(%)] 1(0.4) 0 1(1.3) 0.313 3

二、学习曲线

RMN指导的IVA消融的手术时间学习曲线见图2(y=-0.38x+120.1,R2=0.98)。RV组按时间顺序分组,P3较P2和P1分别减少24%(P<0.01)和41%(P<0.000 1),术者经过P2以后,P3的手术时间仍缩短近20 min[(85.3±40.7)min比(65.1±30.1)min,P=0.003 2]。X线暴露时间在学习曲线初期已相对较低[平均仅(3.8±4.1)min],但仍可在通过学习曲线后明显下降[(1.3±1.0)min,P<0.001]。与P2和P3相比,P1阶段放电次数和消融时间明显增加,P1的消融时间比P2和P3同时延长84%(P<0.01),但P2和P3两期在放电次数和消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图2 RMN指导IVA消融手术的学习曲线

表2 RMN指导RV-IVA消融术不同时期手术参数比较(均n=57,±s)

表2 RMN指导RV-IVA消融术不同时期手术参数比较(均n=57,±s)

项目 P1 P2 P3 P手术时间(min) 109.9±59.1 85.3±40.7 65.1±30.1<0.000 1临床时间(min) 70.7±51.9 59.8±38.3 44.6±29.4 0.011 1标测时间(min) 26.3±17.6 24.6±17.6 13.4±7.3<0.000 1消融时间(min) 12.5±10.2 6.8±5.5 6.8±4.0 0.001 1消融次数(n) 14±11 10±10 12±7 0.127 1 X线暴露时间(min) 3.8±4.1 3.0±3.3 1.3±1.0 0.000 1

讨 论

本研究发现,RMN指导IVA消融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MN指导IVA消融手术的手术时间和学习曲线相关;即使在学习曲线初期,RMN指导IVA消融手术X线时间短,学习曲线后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术者和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

一、RMN指导IVA消融的手术相关参数

本研究结果表明,RMN指导IVA消融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较低,但LV组的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均显著高于RV组。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首先,RV组消融手术只需放置RV电极,而LV组除放置RV电极外,需放置冠状窦电极,这些电极的放置均在X线下进行。其次,对于起始标测LV的IVA消融术,均采用穿刺房间隔,使用可调弯鞘置入消融导管,因此,LV组的手术时间以及X线暴露时间会相对延长。再次,本研究结果显示,LV组的操作者X线暴露时间和控制室X线暴露时间均高于RV组,这提示导管在LV的操作更加复杂,RMN可明显减少X线暴露,但遇到复杂结构影响导管活动时,术者在控制室内必要的X线辅助仍是必需的,但这不额外增加术者的X线暴露时间。另外,与RV组相比,LV组的放电次数和消融时间明显增加,这可能与消融导管受LV内特殊结构(如乳头肌、二尖瓣环和主动脉交界处等)的影响,以及消融LV起源IVA时心室壁厚,需延长消融时间等因素有关。

二、RMN指导IVA消融手术的学习曲线

与手动消融相比,RMN指导下的导管消融是否能够缩短总体手术时间尚有争论。Qian等[7]回顾性分析了手动消融与RMN消融VT的手术结果,研究发现无论是对特发性VT、缺血性心肌病VT,还是对非缺血性心肌病VT,RMN消融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手动消融组。然而Aagaard等[8]的研究表明RMN指导的VT消融手术时间更短。也有研究表明手动消融与RMN消融手术时间相当[9-10]。这种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术者的操作经验有关。由于RMN指导的消融需要多种设备与系统配合,因此在早期进行消融手术时,术者对RMN系统的熟悉程度对总体手术时间的影响较大。但相对于手动消融来说,RMN系统对导管的控制更加精准、灵活,使得操作者无需关注复杂的手动操作技巧。磁导航指导下的导管操作可达到1 mm和1°级别的精确度。在外部磁场的控制下,消融导管能够不受呼吸、心律的影响,保持与组织的稳定贴靠[11]。另外,计算机控制下的磁场,可以使导管在心腔内做出许多传统消融很难实现的导管形态,达到传统消融操作难以达到的靶点[12]。空间记忆功能可以方便对同一部位进行重复标测和消融。对于VT等复杂心律失常的消融,上述导管控制上的优势使得磁导航系统的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均明显优于手动消融。另外,较短的学习曲线也有助于降低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消融次数基本一致的情况下,3组患者手术的手术时间、标测时间、消融时间以及X线暴露时间均依次显著下降。这提示术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RMN消融的效率,缩短学习曲线。

三、RMN指导IVA消融的安全性及局限性

Hosseini等[13]分析美国2000年至2013年接受导管消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显示,院内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46%,VT消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达9.9%。这可能与VT患者的合并症更多、消融手术的性质更加复杂有关。已有研究表明RMN指导下的VT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动导管消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7,14]。本研究纳入RMN指导下的IVA消融患者249例,仅1例LV组IVA患者发生腹股沟血肿,且没有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与RV组相比,LV组虽然手术复杂性更高,所需手术时间更长,但2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差异。提示对于IVA等复杂性心律失常,人工智能包括RMN指导下的消融手术具有较大的潜在优势。

本研究不是随机对照试验,亟需进一步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RMN指导IVA消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RMN指导IVA消融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MN指导IVA消融手术的学习曲线相对较短,且学习曲线内手术安全性高;即使在学习曲线初期,RMN指导IVA消融手术X线时间短,学习曲线后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术者和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

猜你喜欢
术者操作者消融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见信如晤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浅析汽车制造业人机工程标准
心血管造影辐射剂量检测与防护控制研究
论《塞翁失马》中的“善术者”
水稻插秧机主要故障维修技术要点
消融
China’s Glaciers in Hot Water
说“父fǔ”道“父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