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糜烂性食管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1-07-30 07:57姚玮艳汤玉茗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21年3期
关键词:食管炎螺杆菌幽门

孙 超,姚玮艳,黄 佳,朱 颖,汤玉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25)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令人不适的症状和(或)并发症[1]。根据有无胃镜下食管糜烂GERD进行分类,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及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其中NERD是指存在反流相关症状,但在胃镜检查中没有发现食管黏膜糜烂;而EE是指存在反流相关症状并在胃镜检查中观察到食管远端黏膜糜烂[1]。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部分EE患者没有反流相关症状,被称为无症状EE(asymptomatic EE,AEE)[2-3]。

通常在进行胃镜的常规体检时才会意外发现AEE的存在,因其缺乏症状,容易被忽视。AEE患者同样有发生食管并发症的风险,如出血、狭窄、Barrett食管和腺癌等[4],但是在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的内镜筛查AEE显得不切实际。

本研究旨在探索AEE的患病率、危险因素、预后情况及对治疗的反应,以便指导临床能够筛查出高危患者,使患者进行内镜筛查并得到及时治疗。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2014—2019年在我院行胃镜体检的5 2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大部分完成了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等一般信息采集,以及问卷调查,其中包括GERD相关症状:①烧心、反酸;②上腹部疼痛或胸痛;③不典型症状,如吞咽困难、癔球症、声嘶和咳嗽等。排除标准:①有上消化道手术史;②近期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组胺-2受体拮抗剂、硫糖铝、抗胆碱药物、胃肠道动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治疗;③没有完成调查问卷的个体;④胃肠道肿瘤、食管损伤相关疾病(如异物、真菌性食管炎或嗜酸性食管炎)和消化性溃疡。排除55例患者,最后5 184例无GERD相关症状的个体被纳入研究,其中475例(9.2%)符合AEE的诊断,男性395例(83.2%),女性80例(16.8%);平均年龄(51.63±0.43)岁。在无EE也无GERD相关症状的个体中分层随机抽样选择了95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个体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1.63±0.30)岁。本研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KY2020-51)。

二、临床特征

收集2组的临床特征,如胃镜检查结果、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糖代谢、甲状腺功能和腹部超声检查。超声由于无创性和高敏感性的特征,作为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胰岛素抵抗的评估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本研究纳入病例较多,采用了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

三、内镜检查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

胃镜检查由我院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完成。当食管下段可见黏膜糜烂时,诊断为EE。食管炎根据洛杉矶(Los Angeles,LA)分类法A~D级进行分级[5]。在内镜下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时,从胃窦的大弯侧或小弯侧进行活检[6]。弯曲菌样微生物(Campylobacter-like organisms,CLO)试验阳性提示活动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和13C-尿素呼气试验(urea breath test,UBT)也用于检测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13C-UBT的临界值为3.5[7]。本研究中幽门螺杆菌的检测主要依据病理活检。

四、AEE随访

140例AEE患者在我院确诊后接受了内镜随访。根据随访结果,调查治疗情况和内镜复查后的结果变化。根据中国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共识[8],PPI为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因AEE无GERD症状,不影响生活质量且目前尚无关于AEE治疗的研究,因此,予以PPI治疗4周。接受PPI治疗的AEE患者归入PPI治疗组,而未接受治疗的AEE患者归入非治疗组。

五、统计分析

结 果

一、临床特点

475例AEE患者中食管炎A级338例(71.2%),B级125例(26.3%),C级11例(2.3%),D级1例(0.2%)。经内镜诊断为食管裂孔疝AEE组共有62例(13.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6.6%)(P<0.001)。AEE组的BMI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1)。

二、实验室检查

AEE患者的血红蛋白(P=0.031)、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P=0.034)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前白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白蛋白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酸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41),然而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EE患者的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化血红蛋白(P=0.003)和胰岛素抵抗(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游离甲状腺素较低(P=0.010),其他甲状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幽门螺杆菌感染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见表1)。

表1 AEE组与对照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比较[n(%)/±s]

表1 AEE组与对照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比较[n(%)/±s]

临床特点 对照组(n=950)AEE组(n=475) t/χ2 P年龄(岁) 51.63±0.30 51.63±0.43-0.012 0.963男性[n(%)] 790(83.2) 395(83.2) 0 BMI(kg/m2) 23.01±0.10 23.95±0.15 5.177 0.001食管裂孔疝[n(%)] 63(6.6) 62(13.1)2.526<0.001 C反应蛋白(mg/L) 1.6±0.2 1.4±0.08 0.741 0.045白细胞计数(×109/L) 6.11±0.07 6.16±0.09-0.434 0.669红细胞计数(×1012/L) 4.87±0.02 4.94±0.03-1.987 0.091血红蛋白(g/L) 148.03±0.57 150.18±0.80-2.222 0.031血小板(×109/L) 208.05±2.17 207.81±3.15 0.065 0.866糖化血红蛋白(%) 5.62±0.03 5.75±0.05 2.526 0.003空腹血糖(mmol/L) 5.52±0.04 5.60±0.06 1.172 0.242胰岛素抵抗(mmol·mU/L2) 2.24±0.11 2.84±0.19 3.251 0.001前白蛋白(mg/L) 288.02±2.04 288.32±2.99 0.035 0.696谷丙转氨酶(U/L) 28.36±0.70 28.95±1.01 0.406 0.534谷草转氨酶(U/L) 24.56±0.41 24.25±0.46-0.666 0.800碱性磷酸酶(U/L) 67.67±0.70 69.06±1.05 1.434 0.252 GGT(U/L) 35.69±1.39 44.27±3.01 3.007 0.034总胆红素(μmol/L) 15.62±0.23 15.54±0.35-0.512 0.678直接胆红素(μmol/L) 2.562±0.04 2.515±0.05-0.699 0.692总蛋白(g/L) 72.45±0.17 72.33±0.21-0.694 0.938白蛋白(g/L) 44.80±0.12 44.75±0.16-0.107 0.694总胆汁酸(μmol/L) 3.50±0.11 3.99±0.28 1.527 0.823血尿素氮(mmol/L) 5.31±0.05 5.21±0.06-1.576 0.306肌酐(μmol/L) 80.16±0.51 80.42±0.78 0.522 0.935尿酸(μmol/L) 344.70±2.94 356.32±4.19 2.243 0.041三酰甘油(mmol/L) 1.82±0.06 1.85±0.07 0.165 0.192总胆固醇(mmol/L) 5.12±0.04 5.13±0.05 0.247 0.940高密度脂蛋白(mmol/L) 1.30±0.01 1.30±0.02-0.836 0.298低密度脂蛋白(mmol/L) 3.17±0.03 3.17±0.04 0.338 0.873游离脂肪酸(mmol/L) 0.49±0.01 0.52±0.02 1.240 0.237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pmol/L)4.48±0.02 4.44±0.04-0.903 0.183游离甲状腺素(pmol/L) 13.36±0.07 13.22±0.15-2.951 0.010促甲状腺素(mU/L) 1.95±0.13 1.85±0.09 1.263 0.310甲状腺球蛋白抗体(U/mL)9.51±2.14 7.69±3.53-0.467 0.132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U/mL)12.65±3.55 16.27±6.40-0.440 0.456幽门螺杆菌感染(n/N) 128/509 68/306 0.175 0.551病理 72/276 43/182 0.353 0.552 13C呼气试验 16/63 13/34 1.737 0.188幽门螺杆菌抗体 40/170 12/90 3.824 0.051影像学(n/N)脂肪肝 191/429 137/244 8.414 0.004胆结石 30/429 11/244 3.087 0.195胆囊息肉 17/429 9/244 0.031 0.859肾结石 13/429 9/244 0.213 0.644

三、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AEE组脂肪肝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4)。而2组之间的胆结石(P=0.195)、胆囊息肉(P=0.859)和肾结石(P=0.644)的比例没有差异(见表1)。

四、单因素Logistic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脂肪肝(P=0.013)、食管裂孔疝(P<0.001)、BMI(P=0.001)、GGT水平(P=0.006)、尿酸水平(P=0.022)、胰岛素抵抗(P=0.007)、血红蛋白水平(P=0.027)、糖化血红蛋白(P=0.021)与AEE的发生相关(见表2)。

表2 AEE的单因素Logistic分析

五、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对在单因素Logistic分析里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脂肪肝(P=0.013)、食管裂孔疝(P=0.039)、GGT水平(P=0.013)、BMI(P=0.001)为AEE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AEE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六、随访

475例AEE患者中140例接受了内镜随访(见表4)。中位随访期为701(61,2 347)d。在末次随访中,103例(73.6 %)患者食管炎严重程度有改善或愈合,9例(6.4%)患者加重,28例(20.0%)患者分级保持不变。PPI治疗组中PPI治疗结束至内镜复查时间间隔大于4周。共有68例(48.6%)接受不同类型的PPI治疗(每天1片、持续4周),72例(51.4%)未接受任何治疗。PPI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在基线检查及复查时的LA分级见图1。PPI治疗组中有38例接受雷贝拉唑治疗,18例接受奥美拉唑治疗,4例接受泮托拉唑治疗,4例接受兰索拉唑治疗,4例接受埃索美拉唑治疗。PPI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未治疗组(见表4)(U=-2.354,P=0.019)。

表4 AEE的随访结果[n(%)]

图1 治疗组和非治疗组的基线及随访的内镜结果

讨 论

AEE是在内镜体检时发现的。Wang等[3]的研究中,纳入594名无症状者,其中86例(11.3%)有EE的内镜表现。韩国的一项研究招募了2 961人,其中诊断为AEE者568例(19.2%)[9]。另一项研究发现,在2 568名符合条件的受试者中,26.3%患有EE,其中AEE的比例为59.2%[10]。Peng等[11]在10年前的研究发现,中国AEE的总患病率为2.0%。本研究中发现AEE的患病率为9.2%,似乎低于其他国家的患病率。

研究已表明,老年和男性是AEE的独立危险因素[2-3,9-10,12-14]。本研究中AEE女性患者比例为16.8%,远低于男性。平均年龄为51.63岁,提示大多数AEE患者年龄较大。老年和男性患者发生AEE的比例明显升高,可能与此类人群的食管敏感性下降有关。

本研究发现食管裂孔疝是AEE的危险因素。作为抗反流屏障的一部分,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因食管裂孔疝的存在而减弱。AEE患者的BMI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这些结果与先前研究的结果相似。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会通过增加腹部压力而引起反流的发生[15]。

代谢性疾病与GERD尤其是EE相关[16-19]。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EE有关[20-21]。既往的一项研究仅研究了AEE中常见的血脂,如三酰甘油和胆固醇[3]。本研究中比较了AEE患者与非AEE患者的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AEE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糖化血红蛋白和尿酸水平显著升高。但在多变量分析中其并非AEE的危险因素,可能跟肥胖有关。

许多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内镜下GERD的发生负相关[22-24]。研究也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状态与AEE的发生呈负相关[25]。但在本研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与AEE无关。这可能是由于本研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胃窦活检诊断,胃窦活检虽为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受取材部位、取材深度等的影响较大。这可能解释了本研究未发现AEE与幽门螺杆菌存在相关性的原因。

许多研究表明,脂肪肝与EE有关[26-27]。但很少有研究探讨AEE与脂肪肝的关系。一项研究表明,脂肪肝与EE的发生风险并不独立相关,相反,EE的出现主要是BMI增加的结果[26]。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AEE仍与脂肪肝独立相关。脂肪肝与AEE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学有待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EE与肝功能受损有关,尤其是谷丙转氨酶[16]。本研究发现AEE也与肝功能受损有关,特别是与GGT相关,但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AEE的临床进程尚未完全明确,尽管韩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AEE患者在短期胃镜随访中自发消失,7.9%的AEE受试者出现典型症状[9]。但在韩国进行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大多数AEE患者保持稳定,即内镜检查结果没有变化[28]。本研究发现,有近3/4的AEE患者食管炎分级改善;与非治疗组相比,PPI治疗组的食管炎改善率显著提高。

本研究同样有一些局限性。一方面,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有限。另一方面,仅1/3的AEE患者接受了随访,这可能是与患者因无症状而对疾病不重视及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

猜你喜欢
食管炎螺杆菌幽门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
一人得病染全家,幽门螺杆菌会致癌吗?必须根治吗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