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髹漆技艺与人物绘画的融合

2021-08-01 12:28牛艺睿北京城市学院
天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螺钿漆画彩绘

牛艺睿 北京城市学院

一、传统髹漆技艺与人物绘画融合发展综述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木弓是中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漆器,由此可以将传统髹漆技艺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期。传统髹漆技艺与人物绘画的融合及从古至今的表现形式也不断更新,其表现载体大多为器皿。作为器物的装饰,往往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或描绘当时宫廷贵族的生活,或表现市井生活的场景。

例如,战国时期,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出土的彩绘狩猎图漆瑟残片(图1),湖北荆门包山二号墓出土的车马出行图奁(图2),湖北随县出土的曾侯乙墓彩绘漆棺(图3)。

图1 彩绘狩猎图(漆瑟残片)

图2 车马出行图奁

图3 彩绘漆棺

秦汉时期,湖北江陵凤凰山八号墓出土的人首奔兽图(图4),湖南长沙出土的西汉早期彩绘宫闱燕居图樽(图5);三国时期,安徽马鞍山朱然墓出土的彩绘宴乐图漆盘(图6);北魏时期,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夫妇墓出土的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图7);大多是彩绘的形式。

图4 人首奔兽图

图5 彩绘宫闱燕居图樽

图6 彩绘宴乐图漆盘

图7 彩绘人物故事图漆屏风

隋唐时期,以金银平脱技法最为盛行,如河南洛阳涧西唐墓出土的花鸟人物螺钿青铜镜;五代时期,浙江湖州飞英塔壁内的嵌螺钿说法图漆经函(图8);两宋时期,多出现文人意趣的题材,戗金工艺较为发达,如常州市武进村前乡南宋家族墓出土的庭院仕女图戗金莲瓣形朱漆奁(图9)。

图8 嵌螺钿说法图漆经函

图9 戗金莲瓣形朱漆奁

元明清时期,传统髹漆技艺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这得益于官方管理体系的完善,多数精细烦琐的器物出自宫廷,民间流传的相对较少,如元代故宫收藏的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盒(图10)、现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元代楼阁人物螺钿十角砚盒(图11),明代故宫收藏的明永乐年间剔红梅妻鹤子图圆盒(图12),清代南京博物院收藏的螺钿西厢记纹盘(图13)。

图10 剔红观瀑图八方盒

图11 楼阁人物螺钿十角砚盒

图12 剔红梅妻鹤子图圆盒

图13 螺钿西厢记纹盘

综上列举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运用传统髹漆技艺与人物融合的表现题材和技法都非常丰富,多样的人物风格、精湛的工艺技法,足以展现出中国传统髹漆技艺匠人的智慧,也为漆艺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二、传统髹漆技艺与人物绘画融合的特点

通过查阅史料可知,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的人物绘画多以装饰化的抽象符号和具象化的写实图案呈现,在人物的塑造中线的表现显得尤为细腻、柔和,色彩上多以黑色和红色为主。《释名·释彩帛》记载:“赤,赫也,太阳之色也。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古人用红与黑两种颜色分别代表了光明与黑暗,两种色彩搭配呈现出鲜明的对比,赋予强烈的神秘感。人物题材以代表图腾的物化形象和反映人物的现实生活场景居多,在构图形式中多采用连续重复装饰纹样,线条的疏密变化呈现出独特的装饰趣味。

三国、魏晋时期,仍以黑、红为主色调,但绘画语言更为突出,在人物造型和构图设色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题材更加生活化,表达内容更具有故事性与连续性;人物远大于周围的陪衬,突出了人物在画面中的主体地位;衣着纹饰也反映了当时庄重大方、雍容华贵的服饰特色。

隋唐五代时期,髹漆技艺中的金银平脱极为普遍。其方法是将金银制成薄片,镂刻出人物花卉等纹饰,贴至胎体上,后髹数道漆,其厚度超过金银薄片本身,经研磨显出金银纹饰,使纹饰与漆面保持水平。螺钿玉石平脱也是相似的技法,只是材料有所不同,与金银相比,螺钿的颜色更加丰富。虽然这种工艺费时费力,但在表现人物细节上极为精致,图例中人物神情怡然、体态丰盈,足以彰显隋唐时期物资富饶、锦衣玉食、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在人物题材的创作上也融入了佛教题材,在丰衣足食的安定生活中,逐渐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融入佛家思想,表现出了隋唐时期贵族超然脱俗的精神风貌。

两宋时期,戗金工艺影响广泛,其是金漆里的一种髹饰工艺。艺术形式大多表现文人倾向,在画面中反映贴近世俗的现实生活,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把握更加精准。由庭院仕女图戗金莲瓣形朱漆奁底部的人物描绘分析,宋代开始注重对人物周围环境的刻画,画面更完整,有层次和空间感,简化了人物造型,重视意境的表现,以戗金的线表现人物简练的轮廓,留出大量的空白,使画面表现单纯、明了,富有意境,更加符合文人士大夫高雅的审美特点。

元代时期,雕漆最为盛行,其以剔红为主,多次髹漆形成一定厚度后加以雕刻,有浅浮雕的效果。剔红观瀑图八方盒把亭台楼阁、山水人物的远近关系和透视效果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视觉和触觉上都有空间感,不同形状的锦地纹有序排列,分别表现天、地、水,这种以刀代笔的纯熟技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明代时期,漆树的种植更加广泛,明王朝在南京郊外设立漆园,迁都北京后在京城设立果园厂,漆的提炼加工更加成熟,规范的管理和明确的分工使漆器产业在全国各地得到普及,安徽漆工黄成撰写的《髹饰录》说明古代漆器工艺已体系化。明代帝王尤爱雕漆,在剔红梅妻鹤子图圆盒中可以看出,房屋的结构、山水树木的层次、人物体态和容貌特征都非常精致,雕漆的痕迹较元代更加纯熟圆润,是明代永乐漆器的典型代表。

清代时期,着色薄螺钿兴盛,这种螺钿片薄如蝉翼,可以透出背面涂的颜色,丰富了螺钿的色彩表现,同时也将螺钿屑作为装饰,使画面在细节上有粗细的对比。此工艺最具代表性的是扬州软螺钿工匠江千里。在螺钿西厢记纹盘中,人物面部神态和衣纹转折都有极细致的表现,人物、树木、房屋的颜色也有鲜明的区别。

传统髹漆技艺在中国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工艺的精湛和材料的多样以及与人物绘画的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清代后期经济发展,漆器作为商品交流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传统髹漆技艺在当代人物漆画创作中的审美

当代漆画是传统髹漆技艺与人物绘画融合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其创作审美融入了时代赋予的新的创作方向和表达方式。人物漆画不再仅仅依附于器物,而是作为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来。漆画创作的审美意义在于利用传统髹漆技艺,顺应时代潮流,提取出现实中存在的符合时代审美的元素,在物质资源丰富的当下社会,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笔者查阅资料了解到,在漆画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30—40年代越南的磨漆画发展相对繁荣,其在越南也作为独立画种存在,其中以阮文寿、阮嘉智、陈文谨为代表创作的人物漆画流传比较广泛。20世纪60年代初,越南漆画在北京展览,也为我国漆画创作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比较有影响力、能代表美术创作发展方向的就是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下文列举部分作品阐述传统髹漆技艺与人物绘画融合在当代漆画创作中的审美。

1964年,漆画作品以“其他”类别在我国首次参加全国美展,到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中,漆画才以独立画种身份正式登上全国美展的舞台,其中福建漆画家居多,笔者认为这与地理位置、大漆干燥的环境、特殊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漆画创作更具有地域性。

中国传统髹漆技艺与人物绘画融合的色彩表现多以红色和黑色为主,郑力为的作品《拉网》依然是以红、黑为主色调进行创作,画面由点、线、面相结合以及连续纹样的平面构成,画面疏密分布更有节奏感和律动感,人物衣着上运用了蛋壳的白色,鱼群在黑漆上以红色点状分布,使主题更加明了。

王和举的作品《老子出关》具有与剪纸和木版年画相类似的装饰感,色彩搭配大胆,画面丰富;夸大近处的人物,缩小远处的建筑,加强画面的纵深感,人物、动物的夸张变形更有趣味性,个人色彩较浓厚。

第七届全国美展中,陈立德的作品《皓月红烛》荣获金奖,主色调为红色,画面由空间分割和象征色彩构成,喜庆的元素与人物忧郁的神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八届全国美展中,陈金华的作品《远音》荣获最高奖,主色调不再是红色,题材具有民族化装饰效果和形式语言,材料运用了银箔等元素,抽象的背景衬托出具象的人物。

第九届全国美展中,苏国伟的作品《花季》荣获金奖,人物题材表现的是农村生活,采用切割重组的画面构成,色彩鲜艳明快,以大漆的黑作为背景,赋予神秘色彩,人物皮肤的表现更加自然。

第十届全国美展中,汤志义的作品《渔舟飘至》荣获金奖,在人物皮肤的表现上更加细腻,铝箔粉的运用使得人物绘画材料和形式更加多样化。陈金华的作品《大地飞歌》的金色背景使人物更加突出,黑、白、金红的色彩搭配,使画面更加饱满;郑频的作品《晨妆》运用蛋壳镶嵌的技法表现人物的衣着,铝粉罩漆工艺表现人物面部神态。画面整体用大漆的黑衬托蛋壳的白,搭配人物黄色的皮肤,画面表现更加明快。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张玉惠的作品《织情叙意》荣获金奖,选择的题材也是表现地域特色的渔女形象,渔网层次繁而不乱,构图形式是具象与平面相结合,材料选择更加多样化。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当下,艺术的创作日新月异,传统髹漆技艺与人物绘画融合的表现形式日渐丰富,在历届全国漆画作品中,也涌现出一大批漆画创作者,他们用传统的技法表现不同的创作理念。笔者在参观美术馆优秀漆画作品时发现,以表现少数民族和历史题材的人物漆画居多,无论是色彩还是构图方面都非常完善,正因为漆画独特的材质美和表现语言的影响力与感染力,使得诸多艺术家的创作逐渐丰富了现代人物漆画的视觉效果,极大地增强了人物漆画艺术的表现力。

猜你喜欢
螺钿漆画彩绘
李思思漆画作品
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螺钿镶嵌工艺概述
分析漆器中的螺钿镶嵌
漂亮的陶瓷彩绘
蒲美合作品选
花梨木嵌螺钿玉石人物图顶竖柜
郭栋、路艳红漆画作品
彩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