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再生稻替代一季中稻可行性分析

2021-08-02 01:40罗文献肖军花袁素娟尹建平
中国种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中稻再生稻晚稻

罗文献 肖军花 袁素娟 尹建平

(1 湖南省衡东县新塘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衡东 421411;2 湖南省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衡东 421400;3 湖南省衡东县吴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衡东 421401;4 湖南省衡东县大浦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衡东 421421)

衡东县水稻种植主要有3 种模式:一季中稻、早晚双季稻和再生稻。其中一季中稻是农民最喜欢的,但总产低,不符合国家粮食安全要求;早晚双季稻是国家力推的,但因难度较大,不能实现全覆盖;再生稻是头季稻收获后,依靠适当的温光水肥条件,通过适当的技术管理,促使稻桩上休眠芽长成再生蘖并结实,再收获一季稻谷,种一季收两季的双季稻模式,目前有少量种植但占比不大。用再生稻替代一季中稻,补充早晚双季稻的不足,可达到扩大双季稻面积的目的。种田主体有大户和散户,二者农事操作和经济效益略有不同,大户是种植模式的主导,本文以中等规模种植大户为例进行分析。

1 3 种种植模式农事季节与经济效益

1.1 农事季节一季中稻4 月上旬至6 月上旬播种,4 月下旬至6 月下旬整地移栽,8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收晒。早晚双季稻3 月中下旬播种早稻,4 月中下旬移栽早稻,6 月中下旬播种晚稻,7 月上中下旬收割早稻、移栽晚稻,10 月中下旬收割晚稻。再生双季稻3 月中下旬播种头季,4 月中下旬移栽头季,8 月上中旬收割头季,10 月中下旬及11 月上旬收割再生稻。

1.2 投入产出调查2020 年衡东县农业大户和散户的一季中稻、再生稻、早晚双季稻3 种种植模式投入产出见表1,这是中等生产水平、机耕、机收、机插的一般情况。开支项目有:农资(种子、农药、肥料、农膜)按市价;农机(机收、机插、机耕)开支按散户租用农机价;工资按各工序耗工价,男工180 元/d,女工120 元/d;晒谷按专业化烘干价160 元/t;运输、流转费按当地市价。大户开支与散户开支不同。大户自有农机,自己驾驶,只算耗油、折旧和维修开支,农机开支打6 折;人工工资有一部分是自己做,只有一部分要雇工,工资打7 折;农资、晒谷、运输、流转费按100%计算。散户开支农资100%,农机100%,有田间运输费,无晒场转运费,无雇工、流转费。产值=产量×价格,利润=产值-开支,大户或散户自己的工资就包含在利润中。精确数据因具体情况而变。

表1 2020 年衡东县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经济效益比较 (元/667m2,kg/667m2,元/kg)

2 再生稻替代一季中稻的必要性

2.1 可补充早晚双季稻面积的不足稻田实现早晚双季稻全覆盖难度极大,一季中稻面积总有一定占比,有其客观原因。一是生产难度太大。早晚双季稻在同一丘田种两季,比种一季中稻增加1 倍的工作量。增加的工作量压缩在“双抢”期间。早稻收割、稻谷晒收、稻田翻耕、晚稻移栽4 道主要工序和施肥、施药、管水等配套工序凑到一起,相当于一整季水稻生产的工作量。早稻成熟了才能收,收割了才能整地,整地后才能插晚稻。机插晚稻秧龄只有15~25d,超龄秧会早拔节导致大减产;插期过迟抽穗扬花遇上寒露风也会造成大减产,迫使“双抢”期限只有20d 左右,一整季水稻生产的工作量压缩在20d 内进行,加上时值7 月,酷暑难耐,难度是客观存在的。二是经济效益低。早稻、中稻、晚稻生产工序相同,用工量差不多,种667m2早晚双季稻相当于种2×667m2中稻,工资利润分别是315+414=729元和2×457=914元。工价少20%左右,经济效益低,难以调动种植积极性。

再生稻也是一种双季稻,再生稻双季产量不如早晚稻双季产量高,但在早晚双季稻极难覆盖、一季中稻顽固存在的地方,不如退而求其次,推广再生稻,补充早晚双季稻面积的不足,依靠再生稻提高双季稻面积占比,进而提高粮食产能。

2.2 可大幅增产增收在一季中稻每667m2产量600kg、利润457 元的基础上多收一季,不播种、不整地、不移栽,投入少、利润高。两季(头季+再生季)合计产量770kg,较中稻增产170kg,增幅28%;利润698 元,增收241 元,增幅53%。这是按再生季150kg/667m2计算,掌握技术后,产量可上升到200~250kg/667m2,增产增收效益更大。

2.3 可充分利用早春和晚秋的温、光、水、地资源一季中稻全生育期130~140d,再生稻头季140~150d、再生季60~70d、两季合计200~220d,延长70~80d。头季播种由晚春提前到早春,再生季收割延后到晚秋,使早春和晚秋的温、光、水、地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 再生稻替代一季中稻可行性分析

中稻改种再生稻存在一定难度:(1)播种季节前移且集中,要求在3 月中下旬半个月内播种完,地膜育秧;(2)移栽期集中,4 月中下旬半个月内需移栽完成;(3)晒田要求更高,低洼田需要抽沟排水;(4)收割季节集中,要在8 月上中旬半个月内收完;(5)需要掌握一套新的技术;(6)水利灌溉和种子供应要跟得上。虽然有难度,但远不及“双抢”难。通过行政督促引导、奖励扶持、再生稻经济效益驱动、搭配不同中迟熟期品种缓解时间紧张、技术上保障高产稳产等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难关可以攻克。只需在转型期花点功夫,转型后就会成为农民由经济规律推动的自觉行动,实现有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增产增收。

3.1 农事操作是可行的3 月18-30 日分批播种,迟熟、中熟品种搭配。春节过后进行粗整地。4 月10-30 日秧龄到期后,抢晴天移栽,移栽前精整地。从3 月18 日至4 月30 日,有40d 以上时间,有播种、精整地、移栽3 道工序,时间够用。8 月5-20 日收割,15d 时间,有收割和晒收2 道工序。收割比较容易,晒收有一定难度,可通过延后晒收、机房烘干或专业化烘干服务、增加中熟品种面积提早收割等办法解决。10 月中下旬再生稻收割很轻松。

3.2 与早晚双季稻不相冲突头季与早稻播种、移栽期是重叠的,均在3 月中下旬播种,4 月中下旬移栽,但整地有充足时间,纯播种和移栽工序重叠着也能完成。6 月中下旬播种晚稻,7 月中下旬进行“双抢”,此时再生稻只有田间管理。再生稻头季收割在8 月上中旬,此时晚稻只有田间管理。再生季与晚稻收割期相重叠,均在10 月中下旬至11 月上旬,时间充裕。

3.3 再生稻百亩示范和大户实践情况2020 年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施了百亩再生稻高产示范项目。白莲镇谭家桥村晶两优1468 百亩再生稻示范片,每667m2头季产量707.02kg,再生季产量225.99kg,两季合计产量933.01kg。衡东县内各乡镇多年来都有1000~2000hm2连片或零星再生稻种植,不是靠国家补助,而是靠再生稻生产本身利益驱动。如新塘镇石杨村种植大户曾雄龙,自2014 年以来坚持种植再生稻,没有间断过,每年种植面积在6.7hm2左右,再生季产量一般在200kg/667m2以上,最高产量超过300kg/667m2。

3.4 有技术和种子基础衡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总结了一套适合当地的再生稻生产技术:包括注重品种选择[1],加大用种量,早播壮秧、适当密植,重施基肥、二次追肥,重晒田、二次晒田,青秆、活秆收割,高桩收割、切草收割[2]、窄履带收割[3],收割前施促芽肥,收割后施促蘖肥,再生季浅水勤灌,适当晚收。省、县农技部门筛选了一大批高产优质再生稻品种,可按需选择。

4 发展再生稻生产的建议

4.1 把握好再生稻的定位再生稻也是双季稻,推广再生稻能促进双季稻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产能,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府要把推广再生稻提到与早晚双季稻同样的高度与力度,使种植户享受同样的奖励。再生稻是早晚双季稻的补充,有能力、有习惯种植早晚双季稻的农户,要继续种植早晚双季稻,确保现有早晚双季稻面积不减少。再生稻要在事实上的一季中稻区大力推广,力争实现再生稻能种尽种。

4.2 在水利条件好的区域集中连片推广再生稻生产与一季中稻有所不同,要求排灌方便,满足头季二次干田和再生季早灌勤灌的要求。集中连片便于管理,相同的生育期,该灌水时都灌水,该干田时都停水。如果不集中连片,灌水时间不一,甲要灌水时乙要干田,甲要干田时乙要灌水,会形成灌水灌不上、干田干不透的局面。在再生稻连片区域,要按再生稻要求调度水利。在掌握了技术、形成了习惯后逐渐向周边扩展,直到能种尽种。

4.3 技术培训和示范再生稻生产有着与一季中稻不同的技术,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获得应有的产量。没有掌握技术而生产,头季虽没有多大风险,但再生季很难保证丰收。大规模推广再生稻首先要做好技术培训,让农民在课堂上学好技术。然后县、乡农技部门办好样板,关键时期组织现场观摩,让农民跟着样板学。这样才能做到种一片成功一片。

猜你喜欢
中稻再生稻晚稻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再生稻自适应仿形割台性能试验与分析
晚稻帖(外一首)
浅谈施用镁肥对晚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广州乘车海南路上
宜都市气候变化对中稻产量的影响
中稻广两优676“3414”肥效试验
湖南今年推广再生稻26.6万公顷
丰收的田野
武夷山市中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肥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