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及沟通技巧课程的调查分析

2021-08-03 03:26王慧丽金光辉赵亚利黄亚芳路孝琴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本门感兴趣课程内容

王慧丽,金光辉,赵亚利,黄亚芳,邵 爽,贾 音,杜 娟,路孝琴

(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北京 100069)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增多,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其原因有很多,但是医患沟通障碍是一项很重要的原因。医学生作为医院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从学校进入现实的医疗环境,需要进行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其医患沟通能力也需进一步提升,才能适应我国现有的医疗环境。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医患沟通类课程[1],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被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所重视[2-3]。

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及沟通技巧是我校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医患关系有相应的了解,理解并初步掌握一定的医患沟通技巧,为学生今后进入临床阶段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一定基础,同时使学生对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疗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切实使课程内容设置与提升医患沟通技能紧密贴合,并兼顾学生对医患沟通的关注内容,增加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特进行本次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选修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及沟通技巧课程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调查问卷设有半开放式问题,内容由学生一般信息、对本门课程目前授课内容的看法和建议、对目前考核方式的看法和建议以及希望增加或调整的授课内容建议4方面共19个问题组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55份。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男生64人(41.3%),女生91人(58.7%);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共153人(98.7%),其中大一 74人(47.7%)、大二 36人(23.2%)、大三43人(27.7%);学生所学专业主要为临床医学(51人,32.9%),中医 /中药学(48人,31.0%),管理学(27人,17.4%),康复学(19人,12.3%)以及其他。

83.9%(130人)的学生表示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未进行过相关/相似内容的学习,学生选修本门课程的原因排序见表1。

表1 学生选修本门课程的原因

2.2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

65.8%(102人)的学生表示对第一讲“总论”内容非常感兴趣/感兴趣,80.6%(125人)的学生表示对第二讲“医疗中的人际关系与医患交流的基本知识”内容非常感兴趣/感兴趣,78.7%(122人)的学生表示对第三讲“全科医生的接诊过程”内容非常感兴趣/感兴趣,83.9%(130人)的学生表示对第四讲“与不同类型病人的交流”内容非常感兴趣/感兴趣,85.8%(133人)的学生表示对第五讲“医患纠纷及其处理”内容非常感兴趣/感兴趣。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排序见表2,认为最实用的课程内容排序见表3,认为可以适当减少的课程内容排序见表4。

表2 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内容

表4 学生认为可以适当减少的课程内容

对于适当减少课程内容的原因进行调查,大多数学生认为“总论”一讲中理论内容过多,与实际联系不大。

学生希望增加的课程内容主要为真实并具有时事性的临床案例、医学心理学相关内容、医患沟通过程中的矛盾/纠纷的处理以及医患关系现状的影响因素的分析等方面。

2.3 学生对授课及考核方式的反馈

学生希望本门课程采用的授课方式排序见表5,希望本门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排序见表6。

表5 学生希望本门课程采用的授课方式

表6 学生希望本门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

2.4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建议和意见

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建议仍为增加临床实际案例分享与分析,减少学生人数以保证与学生的互动。

3 讨论

3.1 基于医疗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讲座形式开展医患沟通技巧课程教学适用于低年级医学生

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对于每一个医学生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技能,与临床技能同等重要。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既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

刘利丹等对12所医学院校医患沟通课程内容设置的调查研究显示[1],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医患沟通课程内容设置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模式是先进行医患沟通理论的讲授,然后针对就诊过程中的语言/非语言沟通、医患冲突的处理、提高患者就医遵医性等医疗过程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另外一种模式是按照内、外、妇、儿等不同科室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这两种课程安排模式各有优势,第一种模式参考国外医患沟通的课程设置方式,实用性强,能够更准确地针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场景进行学习,同时也要求授课教师全面了解临床实际以及各种情况的处理方式;第二种模式主要依照国内医患沟通教材,各科室特点明确,对各个科室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医患沟通方式和特点的讲解,且方便邀请不同科室临床医生授课,但是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现象。

我校开设的选修课——全科医疗中的医患关系及沟通技巧,是大部分学生踏入我校最早接触的相关课程。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入临床学习阶段后,会由临床教师再次进行必修课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的讲授,因此,本门选修课内容设置参考国外医患沟通课程模式,以讲座形式开展,共分5个模块,分别是总论(主要内容为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技巧)、医疗中的人际关系与医患交流的基本知识、全科医生的接诊过程、与不同类型患者的交流以及医患纠纷及其处理,涵盖一般性医患沟通理论基础、病史采集、问诊技巧、坏消息的告知、医患冲突的处理与调解以及提高患者依从性等内容,而全科医生的接诊过程是本门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3.2 增加视频及案例分享,提升低年级医学生学习兴趣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大部分内容比较感兴趣,也认为比较实用。主要问题集中在总论部分,大部分学生认为总论部分理论内容较多,实用性不强。除此之外,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中较多的理论知识无趣,更愿意接受与实际临床工作相关的案例分享与分析,若案例以视频的形式呈现,会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更容易认识和理解相关知识和理论。

究其原因主要是本门课程授课周期较短(本课程课时安排为18学时,每次3学时),而医患沟通技巧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细节的内容较多,因此本门课程主要采用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输出较多的理论知识,尤其是总论部分,主要内容为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旨在为后续授课内容打下理论基础。过多的理论讲授会使课堂趣味性降低,且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以低年级为主,尚未进入临床阶段的学习,对医疗过程及细节了解较少,对这些理论难以深入理解,因此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研究显示[4-8],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专题讨论、小组角色模拟、标准化病人教学和经验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医学生对实际问题综合思考的能力,能使沟通策略灵活运用到医患沟通中。但是这些教学方法需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之上开展,以保证每一位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本研究结果显示,人数较多,教室过大,对教学效果有一定影响。但是选修课采用小班授课,目前较难实现。也有一些研究[9-10]将翻转课堂、CBL、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引入医患沟通技巧课程,取得较好效果,但是由于这些教学方法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低年级学生中使用这些教学方法较为困难。

总之,本门课程内容设置总的来说比较合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内容过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可以适当减少理论内容的讲授,采用案例或视频的形式阐述理论,使学生对医患关系和沟通有感性认识,进而通过今后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切实提高医患沟通技能。

猜你喜欢
本门感兴趣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更 正
OBE 理念下的“纺织品染色与印花”课程思考与教学改革探索
Control-Oriented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n Rigid-Aeroelasticity Coupling for Hypersonic Vehicle
体育学院学生对理论课课程改革的适应现状
——以《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为例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编读往来
现在是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