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探究

2021-08-03 07:22江金荣
考试周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法治素养培养方法道德与法治

江金荣

摘 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主要内容,作为教师应该将其贯彻落实。但是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会因为理论知识的逻辑性太强,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讲解上,忽视了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由于具备法治素养的学生可以拥有较高的素质,可以将所学到的法治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法治素养的培养重视起来。文章从必要性、现状、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素养;培养方法

法治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不断推进导致的必然结果,也是让学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手段。因为当前的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还是会对知识进行灌输,所以学生不仅没办法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产生兴趣,学生的法治素养、各项能力也没办法得到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转变,要在教学中将学生的法治意识激发出来,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法治素养进行培养。

一、 法治素养的培养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呢?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具备法治素养的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强,在面对自己所需要承担的社会义务的时候并不会有太多的推辞,可以正确地去对待。

相较而言,具备法治素养的学生的道德品质也较为良好,会在看到教师、长辈的时候给予尊敬,会在待人接物上文明、有礼貌且和善,会严格地去遵守各项法律规则,会努力地进行创新,会学会分辨是非黑白,并对自己需要承担的公民义务积极主动地去承担。除此之外,通过法治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将良好的三观养成,会以正面的态度去对待生活,会好好学习,会在生活中遵纪守法,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二、 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

虽然现在的教育已经从应试教育转变为了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毕竟已经实施了十几年了,很多教师一时之间没办法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还是会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成绩上,要求学生必须要将教师讲的内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背下来,忽视学生三观的培养。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仅仅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就更别提从中获取法治素养了,更别提树立起辨别是非的能力了。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如果接触到的事件是带有负能量的,那么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就会受到影响。

(二)教学形式与内容僵化

道德与法治科目相较而言较为枯燥,其注重的是学生的情感教育、价值观培养和态度,而且教材中的案例是与生活有关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不知道要怎么处理教学目标和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问题,从而采用了单一的教学形式、内容进行教学。简单来说,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仅限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

(三)学生认知不够深刻

道德与法治科目虽然理论性较强,但是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取得良好的分数。不过由于道德与法治的分数占比相较而言是很低的,学习起来难度也不是很大,所以部分学生会将道德与法治科目的学习忽视,将重点放在比较难的科目上。举例来说,部分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会写其他科目的作业,不认真听课。学生都没有认真听课,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怎么能提高呢?学生的法治素养又怎么能得到培养呢?

三、 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方法

(一)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相结合

教材内容虽然说是编写者精心挑选出来的,但是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能够呈现的都是理论性知识。虽然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经验,但是在面对理论性知识的时候还是会觉得头疼。如果教师这个时候仍旧不管不顾地对知识进行灌输,学生就没办法对道德与法治学习产生兴趣,就更别谈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开展课堂教学呢?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教材内容与社会热点结合在一起,使理论性知识变成了真实的案例,使教学内容从枯燥乏味变得生动形象,在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接受知识。

例如,在教学《全面依法治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运用起来,将近几年来的较为热门的大型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将其最后的处理结果进行阐述。因为这些内容学生多多少少看到过,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出来,思维也能一直呈现出活跃状态。之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案例,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分析、思考,学生会这样进行回答:“这些事件的处理都较为合理,正义可能会来迟,但是它一定回来。”“伸张正义的前提是有一个庞大的、严格的、谨慎的体系,管理人员需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要保护每个人的利益,要对破坏规则者严惩不贷。那么你们知道其是怎么实现的吗?”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轻松地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对理论性知识进行简单阐述后,教师可以将一些社会案例及热点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并思考其违反了哪条规定,应该怎么处理。在学生进行探讨的时候,教师不能完全不管,但也不能管得太严。简单来说就是需要在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况下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可以得到有效地激发。

(二)将法治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虽然教材中呈现了较多的法治内容,但是编写者们只是从中挑选了一些基础的、较为重要的内容,法治内容细细研究起来是很多的。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局限于教材,要适当地进行拓展。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讲解一些与学生有关的法治教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通过教师详细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和权利,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别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的时候将法律手段利用起来。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可以将自我保护意识树立起来,也会自觉地去遵守法律法规。与此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体验机会,要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在教学《追求民主价值》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满18周岁后去参与到村官选举中,去体验自己的权利的使用,去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民主。在学生参与完之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感想。這样一来,学生就能加深对其的理解、感悟。

猜你喜欢
法治素养培养方法道德与法治
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素养现状分析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高职院校法治意识素养的培育和养成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对策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