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大肠癌行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

2021-08-04 14:27殷克孙哲董毅王丽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20期
关键词:梗阻性大肠癌开腹

殷克 孙哲 董毅 王丽敏

大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直肠癌与结肠癌,其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三位。近年来,该病逐渐趋向于老年化。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等,大肠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1],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肝癌,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大肠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腹部不适、大便潜血或消化不良等非典型性症状,不易引起患者的重视[3],随着症状越来越明显,患者会出现腹 痛、腹胀、腹部包块、肠梗阻、便血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贫血、发热等全身症状,肿瘤浸润及转移会导致受累器官改变,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导致死亡。针对梗阻性大肠癌,及时确诊并进行有效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4],为遴选科学、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案,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从而为改善患者预后效果提供参考依据,随机择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 例梗阻性大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不同手术方案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展开探究,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2017 年1 月~2020 年1 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4 例梗阻性大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依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 组和B 组,各32 例。A 组男 18 例,女14 例;年龄42~73 岁,平均年龄(60.12± 6.06)岁。B 组男17 例,女15 例;年龄45~76 岁,平均年龄(61.31±5.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X 线、CT、磁共振成像(MRI)及直肠镜检查患者均确诊为梗阻性大肠癌,临床分期Ⅰ~Ⅲ期;②患者均伴有腹痛、腹胀、便血、排气排便停止等症状。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②患有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③伴有精神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首先进行保守治疗,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并纠正患者脱水症状,改善患者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进行胃肠减压,调节电解质失衡状态,调控患者的血糖及血压水平,充分做好术前准备。

A 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于患者下腹部肿瘤处做一15 cm 切口,游离病变部位肠管,结扎后完全切除,吻合器重建消化道,最后缝合手术切口。

B 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在患者脐部做一1~3 cm 切口,置入腹腔镜,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控制在10~15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间,在腹腔镜引导下对病变部位进行探查,将肿瘤附近的血管使用钛夹进行结扎,沿肠系膜根部通过超声刀对病变部位进行游离,将病变肠管切除后,使用吻合器对肠管断端进行吻合,最后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基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术后患者腹痛、腹胀等症状消失,肠梗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或逐渐解除为有效,反之则无效。手术基本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A 组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3.75%(30/32),B 组手术治疗有效率为96.88%(31/32)。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0,P=0.554>0.05)。

2.2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B 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 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注:与A 组比较,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B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n(%)]

3 讨论

大肠癌是指来自于大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大肠癌发病上升速度约4.2%,远高于国际水平的2%,每年新增病例超过40 万,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及生命安全[5-7]。梗阻性大肠癌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便血等,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患者的生活习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酸性食物会加快患者肠道内毒素的吸收,降低肠道蠕动,食物纤维素含量低也会减低肠道的蠕动。梗阻性大肠癌患者因为大肠内表层保护屏障出现损伤而出现细菌扩散感染,导致低位肠梗阻,严重者会诱发肠道穿孔甚至死亡,由于该病临床特征不具有辨识性,患者确诊时多为中晚期,如治疗或处理不及时,极易导致出现中毒性休克、肠坏死穿孔、粪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死亡率较高,实施手术治疗是肠梗阻大肠癌患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8]。

开腹手术是治疗梗阻性结肠癌的有效术式,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开腹手术容易对患者神经直肠周围神经组织造成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容易出现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还有可能损伤患者的盆腔自主神经,导致患者排尿排便困难、肛门功能丧失[9]。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被逐步应用到梗阻性大肠癌的治疗中[10],在腹腔镜引导下进行手术能够准确定位肿瘤位置,手术视野清晰,能够观察到各解剖层,区分周围的血管及神经,减少对周围淋巴和结缔组织的损伤及术中出血量,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盆腔自主神经,显著提高了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及成功率[11]。本院对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大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 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12]相符,说明腹腔镜手术能够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但腹腔镜手术安全性更高,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手术效果更加理想,是治疗梗阻性大肠癌的理想 术式。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大肠癌能够取得与开腹手术治疗相当的疗效,但腹腔镜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安全性更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 使用。

猜你喜欢
梗阻性大肠癌开腹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