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发言稿

2021-08-04 10:53姚蕾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游历发言稿西塘

题目

游历,可指去远地游览,也可指在近处参观。你所在的班级近期将举行以“游历”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发言稿,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解

近年的高考、中考作文有一个流行的趋势,即考查实用类文章的写作。如2020年全国高考Ⅱ卷的作文题要求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完成一篇演讲稿;2020年全国新高考Ⅱ卷的作文题要求以“带你走近______”为题,写一篇主持词;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卷的作文题要求给新学校负责社团工作的张老师写封信;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卷的作文题要求向阅卷老师写推荐语;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卷的作文题要求向上初中的弟弟介绍记笔记的方法,写一篇说明文。

实用类文章之所以“实用”,是因为它们有明确的表达对象,有一定的交际功能。如主持词重在以情感人,书信重在以理服人。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从近年来中高考作文题的命题趋势,我们不难看出考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面向未来的交际能力,会逐步改变过去那种没有交际对象却要抒发“真情实感”的传统考查方式。

具体到这道作文题,我们可以讲“我的游历故事”,用生动曲折的故事印证自己的观点、态度;也可以讲“我的游历观”,用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引领自己的论据。不管用哪种表达方式,均需做到观点态度鲜明、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在此基础上,要体现演讲的针对性,运用语言技巧吸引听众、引起共鸣,增强演讲的感染力、说服力。

一这篇发言稿应当具有明确的交际对象

本篇发言稿的对象是班里的同学、老师,所以我们的发言稿可以针对同学们叙述共同的游览经历以求共鸣,也可以叙述独特的旅行进行分享,在打动同学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如果选择议论的表达方式,则可明确自己的主要观点,再列出两三个分论点,以典型论据、具体分析支撑自己的观点,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二这篇发言稿应当具有较强的交际功能

要想使这篇发言稿具有较强的交际功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开头,可明确观点,吸引听众,交代背景、引出话题或提出问题,让听众迅速了解演讲的主题,同时引入正文。二是正文,可明确思路、充实内容,让听众有收获。文章可用并列式、递进式或者对照式的结构,就演讲主题提出明确观点,观点和论据要匹配。三是结尾,可引发思考,引起共鸣。可用归纳法,概括演讲的中心思想,总结强调主要观点;可用引文法,引用名言警句,升华主题,留下思考;可用反问法,以问句的形式引发听众思考和对演讲者观点的认同。还可以用感谢、展望、鼓舞等语句作结。

三这篇发言稿还应当具有一定的交际技巧

除了以上两点,我们还要注意演讲格式规范,包括题目、人称、开场白、结束语等;注意现场互动,如“你知道吗”“大家可能和我一样”“也许你会想”等语句。

学生例文

用心感受世界

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九年级张鑫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用心感受世界》。

许多人心中都有一个梦———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呢?

我认为出门游历,目的地是否有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游历中用心感受,能够从中有所收获。我妈妈的老家———永泰小镇上有一座为船工祈福的妈祖庙。这座始建于南宋时期饱经沧桑的建筑,墙壁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斑驳的木架彰显着时间的流逝,不变的是建筑背后所承载的记忆与文化。漫步巷间,白墙黑瓦,诉说着近千年的美丽与哀愁。它虽没有故宫与颐和园那么驰名中外,但它所承载的,亦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

同学们,如果你们认为游历就是去远方,那么你们可能会错过许多身边的小美好。我们身处的城市———南京,是六朝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令游人赞叹不已的美景,更有多位文人为它写下流传千古的名篇。来到金陵,许多人都会去夫子庙转转,去看看传说中的贡院是什么样子。同学们,你们第一次来到贡院时会怎样做呢?是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个景点之间,还是漫不经心地听爸爸妈妈念着导览牌上的介绍呢?静立在贡院之前,你们是否会想起《儒林外史》中周进一头撞在贡院号板上的情节?你们又是否会由贡院森严的大门联想到古代读书人所承受的不公和苦难?漫步在贡院里,脚踏青苔,轻触白墙,你们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号房中的破旧木板让我想到了古代读书人皓首穷经只为博一功名的心酸与奋斗。这,是你们用心才能感知的情感。

世界很大,但你们能够走多远并不在于你们知道多少,而在于你们用心走好的每一步、感受的每一处。游历游历,重在历,用心去经历,去感受,去铭记。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热爱,一起用心去感受世界,一同用心去经历四季风物!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教师点评

《小王子》中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同样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重要的不是眼睛看到的风光,而是用心的感受。小作者用亲身经历为我们展示了游历的正确打开方式,文笔细腻,联想丰富,情感真挚。(姚蕾)

西塘梦忆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九年级许雨轩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家在生活中跟随父母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不少难忘的回忆。同学们,你们去过西塘吗?那是一座别有韵味的水乡。我很小的时候去过一次,便再也忘不掉了,每每回忆起那段旅程,恬静悠闲的水乡风情便似画卷般徐徐铺陈于脑海中。因此,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西塘梦忆”。

西塘的那段游历使我明白,自古文人骚客喜好游历远足,是为了寻觅岁月的风光与痕迹,依偎异乡的人文与情怀。

我们登上小楼,在朦胧的烟雨中,俯瞰那泛着涟漪的小河,河上卧着的小桥,如长虹、似新月。走下楼去,跟船夫攀谈几句,便能乘着他的小舟游荡。船夫用吴侬软语哼唱着民谣,在温柔的波光里,驾船穿过那石桥。我抬头望去,石桥的石缝中生长的苔藓、石砖上斑驳的裂痕,在细雨的浸润下,泛着星星点点的光泽。暮色渐深,烟雨渐消。下了船,我披着夕阳的余晖漫步于狭长的街巷中,小心躲避沿着屋檐接连跃下的晶莹雨珠。那斑驳的窗棂可曾被美丽的少妇轻倚,等待晚归的爱人?那褪了色的朱门曾被人轻轻叩响,是登门拜访、把酒吟诗的老友吗?翠绿的莲蓬、紫色的菱角何时生长于此?也许在很早以前,便有顽皮的孩童下水采摘……十里长街,一隅小亭,我望见温庭筠伫立于此,吟咏着“雨涨西塘金堤斜,碧草芊芊晴吐芽”……游历西塘,使我寻觅到岁月的风光与痕迹。

夜凉风徐,皓月西悬。华灯初上,我们来到餐馆里吃晚饭。端一杯西塘的黄酒,赏着杯中盛着的那一轮明月,一饮而尽,酒香化作清辉,留下沁人心脾的甘甜。层层叠叠的白墙黛瓦恬静地倚在河畔,抬头望去,夜色织成的纱幔被屋檐分割得支离破碎。我和家人在这喧嚣的“迷宫”里兜兜转转,若不是热情的屋主在楼上招呼了几声,怕是怎么也找不到订好的民宿了。游历西塘,使我依偎于异乡的人文与情怀。

西塘,也许并非如我回忆里那般如梦似幻,但它一直承载着我对纯粹本真生活的向往。在它的身影中,显露着自然的风骨与恣意。也愿你能心怀热爱,拥抱山海!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教师点评

本文情境感很强,也有鲜明的对象意识。最为难得的是,小作者梦忆西塘,提炼出“自古文人骚客喜好游历远足,是为了寻觅岁月的风光与痕迹,依偎异乡的人文与情怀”的观点。回忆中的西塘如梦似幻,表达着小作者对纯粹生活的向往,并号召同学们心怀热爱,在游历中找寻诗和远方。(姚蕾)

在游历中完善我们的品性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九年级张宁阳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在游历中完善我们的品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作为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好方法,自古便和读书一样重要。游历,有助于完善我们的品性。

有的同学或许要问,如何在游历中完善品性呢?这需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欣赏的眼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同学们熟悉的名句。苦寒的边塞,在富有诗意的游历者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可见,捕捉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既为风景平添动人之处,又能提高一个人的洞察力。李白年少时走遍名山大川,留下众多名篇,诗风也增了几分豪迈,性格多了几分豁达。因此,从细微中发现美,会让每次游历独具风采,最终积淀、完善一个人的品性。

在游历中完善品性,还需要我们拥有探索、求知的精神。这位同学正微笑着,你认可这个观点吗?苏轼为考证石钟山名字的由来,在询问当地人后仍不满足,夜里泛舟到山脚,方才根据亲身经历得出结论。正是这种寻根究底的精神,让他能揭开事情的真相。我看到第一排的那位同学点头了。反观李渤,以探寻石钟山为目的远游,却止于当地的传说,不加考证。无论读书还是出游,浅尝辄止都是不可取的。同学们,怀着追求真理的态度游历吧,让这种习惯伴随我们一生吧!

那位同学皱眉头了,是不是在想:做到这些就算真正的游历了吗?确实,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游历中完善品性,更需要我们拥有为国奉献的志向。心系祖国、胸怀理想的游历能够促使我们选择更有意义的生活。大家熟悉的王洛宾为了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远赴新疆,致力于收集、整理当地民歌;郦道元走遍大小山川,方才实现了他为地理学做贡献的志向;司马迁游踪覆盖大半个中国,始终以记录真实的历史为己任;李时珍长年在民间访求医道,只为深入研究中药,造福社会。游历不同于游玩,它推动人格的塑造,助力理想的实现。大家出游也应不止于赏景娱乐,而应在自然的奇伟和人文的厚重间,培养家国情怀,让这一经历不只留下美好回忆,还能让我们从中汲取灵魂的养料。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次游历呢?将游历变成超越自我的机会吧,让我们一起在生命的征程中完善品性!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教师点评

本文观点鲜明,首先提出“在游历中完善我们的品性”,然后从需要善于欣赏的眼睛、需要探索求知的精神、需要为国奉献的情怀三个方面进行分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观点,有情境,有针对性。更可贵的是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多种句式增强文章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姚蕾)

片段一

踏上玉龙雪山观景台,清新的云雾扑面而来,这是我第一次尝到云雾的滋味。我再向上看去,冰川画出岁月的痕迹,给高耸连绵的山峰增添了一抹冷毅的线条,向阳处大片山脊裸露,黑白交替,勾画出一幅色彩浓艳的油画。不知这些年,冰川近旁是否有过生命的影子?不知这些年,冰川的融雪是否喧腾奔流,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征程?玉龙雪山用冰川的痕迹向我诉说时间的轨迹,在云雾下展现自己的身姿。通過这次游历,我看到了时间的影子,它们藏匿于山河,永存于风,等着我们慢慢发现、挖掘。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九年级侯佩佳

片段二

游历使人忘情于景,静心凝神。刘禹锡被贬永州,游小石潭。只见“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被贬的忧伤悄然忘于身外了。白居易屡寻初春美景而不得,来到庐山大林寺,漫山桃花使他欢喜、沉醉,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佳句。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校区九年级张思捷

素材一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欧阳修《游褒禅山记》

素材二

南京是值得流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风流,秦淮的艳迹。这些也许只是老调子,不过经过自家一番体贴,便不同了。所以我劝你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豁蒙楼一排窗子安排得最有心思,让你看的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寺后有一口灌园的井,可不是那陈后主和张丽华躲在一堆儿的“胭脂井”。那口胭脂井不在路边,得花点儿工夫寻觅。井栏也不在井上;要看,得上明故宫遗址的古物保存所去。

———朱自清《南京》

素材三

从前的人,因为交通工具没有今天发达,一般没有条件去国外旅行。但有不少人还是通过旅行进入了世界。比方说,日本十七世纪的江户时代,有一个俳人,即俳句诗人,叫作松尾芭蕉。他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俳人,甚至有俳圣(俳句圣人)的别名,估计很多人都听说过。芭蕉四十五岁的时候,带着一名徒弟,徒步前往日本本州岛北部。他们足足花了七八个月的时间,总共走了两千四百公里路。那趟旅行的记录以《奥之细道》(有中译叫《奥州小道》)的书名出版,成为松尾芭蕉的代表作,也是日本纪行文学的代表作。

———[日]新井一二三

猜你喜欢
游历发言稿西塘
游西塘
我来做侦探
“小康社会”主题班会发言稿作文导写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Древний поселок Ситан
西塘古镇
蚂蚁帝国游历记
游西塘
游历阳光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