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贝母与川贝母的异同点及平贝母发展优势研究△

2021-08-05 09:41王海璐魏宇金银萍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川贝母贝母川贝

王海璐,魏宇,金银萍*

1.中国农业科学院 特产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00;2.吉林农业大学 中药材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2

1 贝母基本概况

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植物的干燥鳞茎,味苦,性寒。百合科贝母属植物约80多种[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2015年版主要收载贝母8个植物种:川贝母FritillariaussuriensisMaxim、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P.K.Hsiao & K. C. Hsia、梭砂贝母F.delavayiFranch.、甘肃贝母F.przewalskiiMaxim.、浙贝母F.thunbergiiMiq.、新疆贝母和伊犁贝母F.pallidifloraSchreb.、平贝母F.cirrhosaD. Don、新疆贝母和伊犁贝母,主要功效均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清热散结[2]。其常作为治疗痰热咳嗽、咯痰带血、干咳少痰、阴虚劳咳、肺热燥咳、瘰疬疮疡和肿毒等症状的首选中药之一[3]。

早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味甘而补肺,治虚寒咳嗽以川贝为宜”。两千多年来,川贝母因其药效佳、历史久而闻名,被广泛应用。但随着川贝母野生资源日渐枯竭、需求量增大,市场出现贝母类药材供不应求,伪品、劣品和混淆品流通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其治疗效果和应用发展。因此,寻找川贝母替代品成为贝母类药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之一。

平贝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东北珍贵的药用植物,作为东北地区贝母类道地药材,有着较长的使用和发展历史,在药材市场和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位置。平贝母不仅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录的川贝母入药部位、性味、归经和主治功能基本相同,而且临床上与川贝母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功效和作用,常被应用在止咳化痰的单味或复方药中,为平贝母成为川贝母替代品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平贝母资源广、栽培易、产量高等优势也解决了川贝母资源匮乏的难题,为贝母类药材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物质基础。

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平贝母与川贝母的产地、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异同点,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共性和差异,为贝母类药材的临床用药提供合理依据;同时,分析平贝母成为川贝母替代品的可行性,并阐述平贝母的发展优势,为贝母类药材的可持续发展和平贝母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 平贝母和川贝母的异同点

2.1 产地溯源和生长特点

川贝母与平贝母均为百合科植物不同贝母的干燥鳞茎。其中,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和甘肃贝母的干燥鳞茎,平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干燥鳞茎。川贝母和平贝母生长地区完全不同。川贝母分布于四川、云南、甘肃和青海等高海拔地区,主产四川,故称“川贝”,品质最优;而平贝母在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和陕西等省均有分布,主要种植在东北三省平原和低海拔地区。两者都喜冷、喜湿、耐寒,生长习性相同,但川贝母不同于平贝母多为天然野生,对生长条件的要求较高,一般种植于肥沃、排水性好的高山土壤,栽培难度大[4]。平贝母在贫瘠土壤也可种植,人工栽培面积大、产量高等优势可以成为解决川贝母难培育、产量低、供应少的问题的替代品,为贝母类药材在市场上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2 性状

较小的平贝母外观与川贝母极为相似,主要以颜色和贝母特有结构 “怀中抱月”形态来区分。川贝母为白色,平贝白中泛黄;川贝母 “怀中抱月”到顶,抱合紧密,而平贝母不到顶,抱合不紧密;川贝母底部较平贝母形状平坦,易放稳。

2.3 化学成分

贝母化学成分主要分为生物碱和非生物碱两大类,其中生物碱类成分[5]绝大部分属于甾体生物碱,是贝母主要的活性成分和特征性成分,可分为异甾体类(A)和甾体类(B)2种结构类型。根据其杂环结构类型,异甾体类生物碱[6]包括瑟文型(cevanine,A1)、黎芦胺型(veratramine,A2)和介黎芦型(jervine,A3)[2,7];甾体类生物碱可分为茄碱型(solanidine,B1)和裂环茄碱型(verazine,B2),通常有1个六元C环和五元D环,见图1。

图1 贝母属植物中生物碱类成分结构类型

平贝母和川贝母生物碱类成分骨架基本相同,其中,贝母辛、贝母碱、去氢贝母碱[8]、贝母素甲、贝母素乙[9]、西贝素、西贝碱和贝母酮[10]等为两者共有的活性生物碱类成分。车朋等[11]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UPLC-ELSD)同时测定平贝母和川贝母中贝母辛、西贝母碱苷、西贝母碱、贝母素乙、贝母素甲和湖贝甲素6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发现两者在这6种成分的有无和含量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总生物碱和总皂苷含量也有所不同,川贝母总生物碱和总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2.52%和0.117%,平贝母总生物碱和总皂苷质量分数分别为1.61%和0.121%[12]。翟映红等[13]为了有利于川贝母的鉴别研究和解决指纹图谱辨识度较低的问题,建立了专属薄层色谱法(TLC) ,可从川贝母中较好地检识和区分出平贝母。平贝母和川贝母的特有成分也可以作为区分两者的指标,如平贝母中平贝碱甲(pingoeimin A)、平贝碱乙(pingoeimin B)[14]、平贝碱丙(pingoeimin C)[15]、平贝酮[16]、西贝素苷[17-18]、西贝母碱苷[19]、平贝啶苷[20-21]、乌苏里宁、乌苏里啶,乌苏里啶酮、乌苏里酮、黑龙贝母碱、浙贝母碱甲(verticine)、浙贝碱酮(verticinone)、茄啶(solanidine)、西贝素-3-β-D-葡萄糖苷[22]等,川贝母中川贝碱甲(cirrhosinine A)、川贝碱乙(cirrhosinine B)、川贝酮(chuanbeinone)、川贝酮碱、棱砂贝母碱、棱砂贝母酮碱、异棱砂贝母碱(isodelavine)、去氢浙贝母碱、异浙贝甲素、龙葵胺[23]、新贝甲素(singpeinine A)、蒲贝素B(puqienine B)、鄂贝啶碱(ebeiedine)、去氢鄂贝啶碱(ebeiedine)[24]等。

此外,平贝母和川贝母中非生物碱类[25-27]成分种类繁多,基本相同,主要包括蔗糖、木糖[23]、葡萄糖、半乳糖[28]、β-D-葡萄糖4-1β-D-半乳糖[29]、β-谷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30]等糖类及其苷类,胸苷[31]、腺苷[32-33]、腺嘌呤、鸟嘌呤、鸟嘌呤核苷、鸟嘧啶、胸嘧啶、尿嘧啶、胞苷、肌苷、鸟苷和尿苷[34]等核苷类,E-对-羟基桂皮酸、E-对-甲氧基桂皮酸、E-肉桂酸(E-cinnamic acid)、单棕榈酸甘油酯(2-monopalmitin)、阿魏酸和咖啡酸等有机酸类,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35]等甾醇及其苷类,苍术内酯Ⅲ(atractylenolideⅢ) ,萜类,木质素类,油酸类,多元醇,硬脂酸,软脂酸[36-37],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氯酸、瓜氨酸、缬氨酸、半胱氨酸、异亮氨酸、亮氯酸、酪氯酸、苯丙氯酸等氨基酸,挥发油[38]和Ca、Mg、K、Fe、Mn、Ba[39]、Co、Ni、Ti、Al、Sn、Cr、Sr、N、P、Zn、Pb、Cd、As、Hg等元素[40-42]。

平贝母和川贝母化学成分的异同点均可为进一步研究两者药理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2.4 药理作用

贝母主治肺虚咳嗽、肺热燥咳、咳痰带血及阴虚劳咳等症状[43]。在平喘、止咳和祛痰等方面,平贝母和川贝母均具有良好的功效,因不同品种贝母中成分种类和含量的差别,可能会使药理作用和功效强弱有所不同,因川贝母用药历史悠久,被人们普遍认为药效最佳,但无研究结果确切证明。平贝母和川贝母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异同点比较见表1。

表1 平贝母和川贝母药效成分和药理作用比较

2.4.1平贝母和川贝母共有药理作用

2.4.1.1平喘 平贝母和川贝母都具有较好的平喘疗效[44-45]。两者共有的贝母碱[46]、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西贝素、西贝素苷[47]和贝母辛[48]被认为是平喘功效的有效成分。

2.4.1.2止咳祛痰 贝母为常用止咳化痰的中药,其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川贝酮和西贝母碱[49]被证实是止咳祛痰的有效成分,虽然平贝母和川贝母在主成分种类和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止咳祛痰药效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都有着良好的止咳祛痰作用[51],且平贝母对呼吸系统疾病不良反应更小[52]。此外,贝母中总生物碱止咳和总皂苷[53]祛痰功效也非常显著。

2.4.1.3镇痛 平贝母和川贝母中贝母乙素相对吗啡在外周和中枢能持续发挥镇痛作用,不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54],表明贝母乙素有望开发成为新型的镇痛剂。

2.4.1.4抗肿瘤 平贝母和川贝母中共有的去氢贝母碱、贝母甲素和贝母乙素及川贝特有的鄂贝总碱、鄂贝啶碱均具有抗肿瘤活性,其中鄂贝啶碱毒性小[55],贝母素乙具有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特性[56-58]等特质,使两者均有希望成为新型、低毒、高效的抗肿瘤药物。

2.4.1.5抗菌 平贝母和川贝母中贝母碱、去氢贝母碱和鄂贝啶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9]。

2.4.1.6抗血小板聚集 平贝母和川贝母可抗血小板聚集,贝母腺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60]。

2.4.1.7降压 平贝母和川贝母中西贝素能促使血压降低,有解痉平滑肌作用;而贝母碱对血压有着双向调节作用[61-62],对心血管和平滑肌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4.1.8其他 最新研究表明,贝母对心脑系统具有一定的改善和保护作用。郭苏兰等[63]发现,贝母素甲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动脉栓塞和脑组织坏死的现象;黄亚萍等[64]发现,贝母素乙可保护心肌受损,对改善心脏功能有显著作用。此外,贝母素甲对急性肺损伤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65]。

2.4.2平贝母特有药理作用 平贝母和川贝母因生物碱类有效成分基本相同,都具有平喘、止咳、祛痰等功效,同时因含量和特有成分的差异使药效强弱略有差别,但差别不大。随着对贝母类药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及对其药理和药效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平贝母许多不同于,甚至优于川贝母的药理作用,如平贝母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不仅可以体现在自由基清除能力强[66],还可以提高宿主酶性和非酶性的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水平[67];平贝母中总黄酮和总皂苷成分也能有效清除机体中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68];平贝母总生物碱能抑制大鼠结扎幽门性溃疡、消炎痛型溃疡及应激性溃疡[32],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28,69-70],在抑制过敏反应[71]和调节皮肤黑色素的形成[72]上也有突出功效。两者各自的特有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可能是造成药效差别的主要原因。

3 平贝母的发展优势

近些年来,随着贝母类药材的广泛应用和对平贝母研究的深入,发现平贝母不仅在成分组成上与川贝母大体相同,在临床上也有相似的功效及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止咳化痰的单味或复方药中,这为平贝母成为川贝母替代品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以往研究的支持[73-74]。

同时,平贝母具有在贝母类药材中无性繁殖系数最高的特点,加上其生产技术和栽培技术已日益成熟,使得平贝母易于种植,产量逐年提高。价格低廉等优势,缓解了川贝母野生资源匮乏的难题,缓和了市场对贝母类药材供应的需求,这样平贝母将会逐渐占领中药贝母市场,在药材市场和临床应用中占有重要位置,为贝母类药材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物质基础。

另一方面,平贝母与道地药材川贝母有着相同的平喘、止咳、祛痰、镇静、耐缺氧作用,不仅可以发挥两者之间共同的药理活性,同时自身特有的活性也可以弥补川贝母的不足,如平贝对哮喘非常有效,其消炎抗菌作用能协同治疗呼吸道感染。此外,从平贝母提取出的总生物碱作用已较为确切,是很有开发前途的治疗支气管炎及抗溃疡的纯天然高效药物。同时,从平贝母茎、叶、花、果中提取出了具有镇咳、化痰作用的生物碱,用以制成治疗气管炎的新药,效果良好,展示了综合利用的优势。可见,平贝母在资源利用、药效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优势,在中药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 展望

中药贝母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人们对贝母用量的不断增加,贝母的野生资源早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药量需要,而其中川贝母更是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野生药材物种,市场需要出现供应不足的状况。因此,平贝母已作为川贝母的代用品进入国内市场。在不断研究与总结中发现,平贝母在镇咳、祛痰、平喘方面的作用已被多数人所知所用,而降压、抗溃疡、抗癌等作用很少被研究。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明确平贝母中可能存在的新活性成分,挖掘具有确切生物活性的药效物质,进一步研究完善平贝母降压、抗氧化、抗癌等作用机制。

随着平贝母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为今后研究平贝母作用机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更多、更详细、更全面的参考内容。国内外学者对平贝母的研究仍在继续深入,相信随着平贝母有效治疗的证据被发现,平贝母应用于临床的前景将更加广阔。

猜你喜欢
川贝母贝母川贝
川贝母栽培及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不同产地的贝母中主要生物碱的含量比较及其毒性评价
咳嗽有痰 喝雪梨川贝盅
川贝蜂蜜粥可清肺化痰
王莹作品赏析
中药止咳有川贝母
Black Gold
“热咳”用川贝
止咳化痰药膳
贝母素乙对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