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振兴途径探析

2021-08-05 02:32李璋段晓迪
当代农村财经 2021年5期
关键词: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李璋 段晓迪

摘要:新时期乡村振兴必须摆脱传统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这不仅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也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分析绿色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从绿色发展的角度进行多维、多角度的整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格局,以期通过绿色生态手段提升乡村振兴中的环保意识,促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振兴。

关键词: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 途径探析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发展道路必须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走农村绿色发展道路,建设工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效治理,繁荣生活。

一、绿色发展是振兴农村的必由之路

(一)绿色发展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发展是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旗帜和实践。绿色发展是在反思和定位人与自然关系后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人类对自然的理解经历了对自然的崇拜、对自然的征服和对自然的顺应过程。绿色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制约下,促进经济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产物。绿色发展已成为当前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它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和历史性任务,也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大局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因此,乡村振兴不能再重复传统的发展模式,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绿色发展既是人民群众的需求,也是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绿色发展是践行“两山理论”的生态发展路径

需求是一个动态的词汇,它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也就是说,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人们需求的内容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进入新时代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需求,不仅包括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还包括更广泛的政治参与自由、社会公平正义以及生态环境的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又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把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和谐的美好家园。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路径。农村环境保护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重要手段。长期以来,农村地区被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所主导,农村生态环境日益堪忧。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农产品污染,都迫使乡村振兴走绿色发展之路。生态繁荣带来文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必须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在乡村振兴中保护生态环境,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促进乡村振兴。

二、绿色发展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产业繁荣、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有效治理、生活富裕。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达到这些要求不仅要了解发展的要求,还要了解这五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一)产业繁荣是乡村振兴的重点

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产业繁荣就是要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过度消耗资源的生产方式向绿色节能减排发展转变,从保证数量到提高质量。与其单纯追求农产品的数量增长,不如更加注重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绿色的生态产品。同时,要加快绿色制造在全产业链的应用和渗透,以科技创新推动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加强绿色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

(二)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建设绿色宜居的人居环境,就是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依托农村优质自然文化资源,建设美丽特色乡村。要把农村发展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将乡村旅游、农村经济与特色产业整合,完善道路硬化、渠道硬化、水厕整治等民生工程,建设一个天空更蓝、山清水秀的现代化美丽乡村。

(三)乡村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乡村文明就是要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使生态保护理念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乡村文明包括培育村民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活观,摒弃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倡导节俭生活方式。

(四)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有效治理是指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也要求对生态文明进行有效治理,实现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效治理必须与自治、法治、德治有效结合,一方面,通过村委会的努力,引导村民形成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自发行为;另一方面,要加快环保执法向农村延伸,严格执行环境标准,避免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

(五)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生活富裕不仅包括极其丰富的物质生活,还包括安全的饮用水、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生态本身蕴含着无限的经济价值,能够创造综合效益,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发展视角下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乡村建设必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乡村振兴必须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强农、美丽乡村、富农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其目标包括许多方面:强农包括农业产业的数量和质量;美丽乡村包括基础设施的改善,尤其是生态宜居;富农包括收入的增加,特别是享受美好的生活环境。因此,乡村振兴必须打破单一的GDP增长目标。必须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产品加工、废弃物利用的全过程,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增长方式、形式、内容和评价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振兴必须把产业发展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供给和需求并重。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乡村振兴要在发展农业、保障粮食产量和安全的基础上,要根据人民群众对健康食品的需求,继续深化农业结构供给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农业转型升级,使绿色优质农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

同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等绿色农业发展模式,增加产业附加值,形成产业链,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美丽繁荣。

(三)乡村振兴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农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在资源环境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从农产品种植到新肥料的使用,从病虫害治理到农田水利工程设计,都要将科技创新结合进去,绿色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绿色发展引领生态农业,不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四)乡村振兴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与法治理念结合起来

在我国法治化的大背景下,乡村振兴必须走法制化的乡村道路。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农村法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中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难以实施,也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因此,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与发展建设相结合,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法制建设,制定更加详细、可行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同时,要加强执行,严格执法。

(五)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宏伟战略。要实现这一战略,需要政府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村民要践行绿色發展理念、当家作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一方面,政府要统筹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村民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另一方面,村民要自觉树立绿色生活观,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共同建设和共享美丽乡村。

(作者单位: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绿色发展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