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与对策: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生产要素环境的思考

2021-08-05 02:32孙长坪
当代农村财经 2021年5期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孙长坪

摘要:良好的生产要素环境有利于推动市场主体发展。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需的核心生产要素。但我国农村生产要素环境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问题,如土地要素资源供给不足,劳动要素资源质量偏低,技术要素资源供给滞后,资本要素资源获取困难。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需的核心生产要素环境的优化,实现各类要素资源供给充沛、质量优良、流动活跃、配置合理,更好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生产要素环境 土地要素 劳动要素 技术要素 资本要素

2018年7月1日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随着新法的正式施行,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进入了提质增效和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更是明确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国经济生活中的一类重要市场主体。生产要素是任何市场主体发展所必须的基本要素,良好的生产要素环境有利于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是其发展所需的核心生产要素。和其他市场主体一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需要有优良的生产要素环境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的生产要素环境状况,相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其的需要而言,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更好地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我国应当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所需的土地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技术要素等核心生产要素环境的优化力度。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土地要素环境优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土地要素环境优化的需求

土地要素是市场主体发展的基本要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土地这类基本的生产要素。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以及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等,其所经营的业务有着鲜明的“农色”特征,这决定了其对土地要素有着不同于一般市场主体的特别需求,即需要有适宜于农业产生经营或服务的特殊用地供给。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农业产生从小农经营走向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其发展需要有这类特殊土地资源的充足供给。

(二)土地要素环境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实现了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可流转性,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取土地资源提供了制度条件。但现实中却存在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的状况,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基本是农民自发进行,且大多是在亲戚、朋友之间流转,流转活动主要呈现出一种自然、随机、分散的状态(曹前满,2019);另一方面,由于一些错误的导向和地方政府、基层社区当局的冲动,又存在土地快速“被流转”的现象,导致农村土地被人为地集中流转到大企业手中(杜志雄、肖卫东,2019)。这种土地资源流动的不充分性和配置方式的不恰当性,制约了合作社发展所需土地要素资源的充分供给。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土地要素环境的优化对策

我国《土地管理法》通过多次修订完善,为农村土地资源的依法供给提供了法律依据,但目前农村的土地要素环境依然存在着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的瓶颈,政府必须采取措施优化土地要素环境,以实现土地要素资源的充分、有序、规范供给。

1.应加大土地要素资源的可流动性改革。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力度,依法通过土地入股、土地合作、土地租赁等多种形式(文龙娇、马昊天,2020),将农村土地的经营权分离出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更好地合理合法流动,从而有效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要素资源供给。

2.应提高土地要素资源的流动活跃程度。政府应积极打造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及时发布相关流转信息,建立土地要素资源流转服务体系,破除土地流转的障碍,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土地要素资源的流动活跃程度,满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土地要素资源的需求。

3.应健全土地要素资源的流动规则。政府应建立土地经营权流动的评估作价的规则,为土地流转供需双方提供合理的价格指导,防止由于价格的错误引导而出现土地资源的无序流动。同时,应当建立土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等,有效保障土地资源合理有序流动。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劳动要素环境优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劳动要素环境优化的需求

劳动要素是市场主体发展的最具活力的生产要素。与成员进行劳动成果交易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运作的基础模式,这使其对劳动要素有着不同于其他市场主体的特别的需求。农民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主体部分,占有80%以上。同时,农民又是合作社的劳动成果提供者,农民的素质状况怎样,直接影响着合作社的发展。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需要一批优秀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虽然不占合作社成员的主体,但他们往往是合作社发展的领头羊,对合作社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劳动要素环境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农村提供大量的优质的劳动要素资源,但现实中,我国农村劳动要素资源质量整体偏低。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的程度也大多较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在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的青年人只占19.2%;在受教育程度上,具有高中(含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仅为8.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有1.2%。同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机制还不健全,优秀的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业技术人才难以留住。农村現有的劳动要素环境状况,对提高合作社发展所需的劳动要素资源质量难度较大。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劳动要素环境的优化对策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规范化发展,更好地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当前农村劳动要素环境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劳动要素的需求不相适配,政府必须加大对农村劳动要素环境的优化。

1.应加大对农民群体培养培训力度。政府应采取措施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主动对接农业生产经营与农村服务业,鼓励职业院校通过集中培养和送教下乡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农业生产经营与农村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广大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特别是接受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技术教育的程度,从而提高广大农民的基本素养和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与农村服务业的技术技能,以实现为合作社发展供给高质量的劳动要素资源。

2.应重视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政府可以通过专项培养、定向培养等,培养一批专门从事农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技术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可以对具备一定素质和基础的人员,通过“星创天地”“双创空间”等项目培育孵化一批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从而满足合作社发展对这类特殊人才的需求。

3.应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机制。政府应采取适当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加大对农村人才的支持,吸引优秀人才留在农村,鼓励优秀人才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尝试建立管理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合作社分配的机制,通过分配激励,使合作社留住优秀人才,从而多途径提高合作社发展所需的劳动要素资源的供给质量。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技术要素环境优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技术要素环境优化的需求

技术要素是市场主体发展最具创新性的生产要素。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农业生产与服务的技术含量,为市场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服务。而国家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保障要求,更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了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水准要求。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的支撑。

(二)技术要素环境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社具备相应的现代农业技术。然而,我国对现代农业技术开发的投入还很有限,合作社自身技术开发的条件和能力基本缺乏,社员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普遍偏低。目前,合作社主要是通过寻求农业技术服务来实现其发展对技术要素的需求,但农村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也严重不足。农业技术开发、应用及服务的供给滞后,成为合作社发展对技术要素资源需求的制约瓶颈。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技术要素环境的优化对策

加大技术要素的投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当前农村技术要素环境的资源供给滞后状况制约了其发展。为顺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技术要素资源的需求,政府必须加大优化农村技术要素环境。

1.应增加技术要素资源的供给量。政府应加大对现代农业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农业科研人员研究和开发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多途径增加农村技术要素资源的供给量。

2.应提高技术要素资源的利用率。政府应积极搭建农业技术要素资源信息平台,疏通技术要素资源流动的各个环节,完善技术要素资源的流动规则,促进技术要素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从而提高技术要素资源的共享性和利用率。

3.应提高技术服务质量与效能。政府应强化技术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农村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优化技术服务人才的使用方式,允许农村技术服务人才多方取酬,从而多途径提高农村技术服务人才的技术服务质量与效能。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本要素环境优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资本要素环境优化的需求

资本要素是任何市场主体发展都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是市场主体,其发展也需要有资本的投入,但其资本投入必须符合合作社制度对资本需求的特征,即应当是在劳动控制下的资本投入。

(二)资本要素环境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农村的资本市场以及资金的流动性还十分薄弱,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取资金的途径还非常有限,其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合作社的营利、社员的股金、金融机构的贷款、政府扶持的资金等;合作社取得资金的难度也较大,一是由于合作社自身可供抵押担保的财产非常有限,难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融资难度较大;二是由于政府资金扶持的力度、覆盖面和精准性也很有限,甚至还出现了政策性资金的滥用,故获取政府扶持资金也存在难度。资本要素环境资源获取困难的状况,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又一瓶颈。有调查显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拥有资金在20万元以下的,占了绝大部分,为57.3%;资金在20-50万元的,为36.5%;而拥有50万元以上资金的,仅占6.2%(董红、王有强,2018)。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本要素环境的优化对策

资本在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中都是最具基础性的生产要素。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资本要素的需求有其特殊性,其资本要素环境的优化,应符合其发展对资本要素需求的特征,既要能满足其对资本的需求,又要防止资本对其的异化。

1.打通农村资源资本化转变的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在農村“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如果农村此“三变”有了合理的途径,那么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可以通过此“三变”实现资本的本地化融通。另外,还可以采取允许合作社成员以劳务作为出资的做法,实现劳动资源的资本化转变,这样既有利于合作社扩充资本,又可以稳定合作社的劳动要素,也符合合作社制度的本质特征(曲承乐、任大鹏,2019)。

2.用好政府扶持资金。应建立激励性扶持机制,针对带动农户发展作用大,在“乡村振兴”中作出贡献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更有力的扶持;应建立分类扶持机制,针对经营规模大、行业发展所需资金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当加大扶持力度;应建立健全政府扶持资金的申报规则,规定具体明确的申报条件,制度严格规范的申报程序,禁止政府扶持资金申领中的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的乱象出现。总之,要提高政府扶持资金的针对性、有效性,实现政府资金的精准扶持。

3.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应加快建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新型信用类金融支农产品和服务,拓展合作社信用贷款的途径和方式(杨志武,2020);应加快完善农村融资担保体系,盘活农村资产,创新农村资产担保及变现流动机制,拓宽合作社金融融资的渠道;应通过奖励、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工具,以及授信、增信等方式,降低合作社的融资成本。总之,就是要多途径提升合作社金融融资的可获得性。

4.合理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民专业合作社。一方面,政府应鼓励工商资本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流动,充实其发展的资金实力;另一方面,政府要防止工商资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度进入,造成资本联合控制劳动联合,合作社被异化为一般的企业,农民成为工商资本的雇佣工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5-19(01).

[2]曹前满.论中国农业转型中的经营主体变迁与成长环境[J].当代经济研究,2019(10):79-90.

[3]杜志雄,肖卫东.农业规模化经营:现状、问题和政策选择[J].江淮论坛,2019(04):11-19.

[4]文龙娇,马昊天.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模式比较与路径优化研究[J].农业经济,2020(11):20-22.

[5]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农业普查(全国和省级主要指标汇总数据)[EB/ OL].农业普查数据库,网址:http://www. stats.gov.cn/tjsj/pcsj/nypc/nypc3/ d3cqgnypchzsj.pdf.

[6]董红,王有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探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05-109.

[7]曲承乐,任大鹏.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困境及对策——惠顾返还与资本报酬有限原则本土化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9(03):100-107.

[8]杨志武.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金融需求测度分析[J].东北农业科学, 2020(01):63-67.

(作者单位: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农民专业合作社
破解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约因素 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隆阳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基于流通视角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育
关于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思考余霞萍
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诚信缺失及治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