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效果分析研究

2021-08-06 11:12钟宝荣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新工科工科产教

杜 红 钟宝荣 吴 爽

([1]长江大学电信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2]长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3)

近年,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和产教融合的变革,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有很大的影响。2017年12月,十九大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倡导教育要变革,将学校教育与企业相互融合、协同育人,将“产教融合”提升到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层面上。

1 产教融合内涵探讨

“产教融合”是生产与教育的融合,是企业与学校互动的结果。早在1907年,著名的晚清状元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对我国的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以教育改良实业,以实业辅助教育,将实业和文化教育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对我国的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教育部于2017年6月12日发布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中,推出了“新工科”建设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5个部分共24个选题方向,其中“新模式”的内涵就是倡导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体制机制改革和大学组织模式创新。

“新工科”的建设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国家战略相结合,“产教融合”助推了“新工科”的成长。国务院也清晰地刻画了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在新工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除了学校的传统育人,更是可以依托政府、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等方式,结合新经济发展趋势和产业需求,吸引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可以依据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共同参与教育和生产活动,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模式,共同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实施,进行教育和产业的统筹融合,实现项目合作、成果转化、共同育人,将学校教学科研实力与企业最前沿应用结合,解决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把高校优势和社会资源进行真正的结合。

2 开展问卷调查,进行产教融合效果研究

本文以学生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产教融合实施效果调查,采用问卷设计、问卷实施、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方法,希望能客观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正确评价产教融合的必要行,检验其效果。

2.1 5W2H分析法

问卷要先设问,而5W2H分析法由于其采用逻辑思维清晰的分析框架,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其它技术活动。构建5W2H的主线,围绕工科与校外最多交融的实践活动进行思索:1W(WHAT)代表不同主题参与产教融合的目的是什么?2W(WHY)代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识别、参与、认识、收获、不足、建议?3W(WHEN)代表产教融合课程的时间长短?4W(WHERE)代表学校、企业开展的活动,学生参与的活动;5W(WHO)代表企业、学生、教师为主体;1H(HOW)代表应该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进行调查,如何分析?2H(HOWMUCH)代表不同对象对产教融合现状评价怎样?

2.2 问卷设计

学生接触到、感受到和希望达到的产教融合互动的效果为导向,开展问卷设计,希望通过问卷的调研,对校企共同育人的一些手段或措施进行分析,检验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效果,问卷设置部分示例见表1。对应到5W2H内涵,还有一些问题,如:“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下,您觉得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很大进步?”,“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有利于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有助于拓宽您的就业面?”,“你觉得所学专业的知识技能,在实训过程中能发挥出来?”,“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将来个人发展的作用很大?”等等。

表1:学生问卷设置举例

3 产教融合效果分析

3.1 学生问卷处理

(1)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问卷星,实现问卷试题制作。考虑到学生的习惯和操作方式,多会从切身经历和体会出发,问卷体现了常规的分类判断、偏好了解、自我认知、态度评价、原因探寻、看法建议等特性,题型包含单选和多选,问卷示例见表2。

表2:学生问卷示例

(2)利用问卷星进行问卷信息采集,导出为excel格式,将无效数据进行据的整理,形成数据源,结果示例见图1,该活动共有120名同学参加,有效回答118份,其中:男生37人,女生81人。

图1:学生问卷信息示例

3.2 问卷可视化

本文除了利用问卷星的图形化功能实现可视化,还同时采用Python编程,利用其可视化库seaborn对学生问卷信息进行了热力图、柱状图的绘制,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和使用。除了对单一问题进行图表显示,还重点针对性别与其它问题的关联性进行了交叉对比。交叉分析则是通过数据透视表pivot_table和热力图heatmap来实现的,部分结果见图2所示。

图2:“性别”VS“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下,自己学习进步的看法”

3.3 词云图的可视化

采用python编程对学生的问卷中最热门、最关注的回答高频词,进行中文词云的展示,编程利用了WorldCloud包和jieba库进行中文分词,再利用Matplotlib和Seaborn作为辅助工具来完成词云图片的绘制,图3显示了用不同背景图案制作的词云图。字体大小、颜色以其极有冲击力的效果展示了学生们最为关注的热点。

图3:学生们看法的词云图表示

4 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的启示

4.1 学生问卷数据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在“课程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异;在关于“时间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上,大部分认为理论时间过长;在关于调查“产教融合课程体系下,自己学习进步的看法”,“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是否有利于大学生职业技能提高?”的问题上,女生53.09%、69.1%的同学同意而男生稍低;“产教融合是否有助于拓宽就业面的看法”“课程是否实现学以致用的看法”上,持有同意的女生比男生多,但完全同意的,男比女生多;在“产教融合模式促进个人发展的看法”上,男生、女生都持比较同意的观点(62.16%、64.2%);从词云看,频度出现较高的有: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学校、实习、实训、能力、时长等。

从这些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产教融合持认可的态度,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愿望强烈,希望在校外多一些机会,在实践形式上和时间上得到保障,能够学以致用。

4.2 高校与企业问卷数据分析和评价

采用同样的方法还对企业和高校进行了问卷设计、调查、数据整理和分析,对调查对象基本做了筛选,保留了曾经有过产教融合经验或项目的企业或高校,获得了49条高校和55条企业的回复。

高校比较积极,一是从学生培养出发,希望能通过产教融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实践场地,加强新工科人才培养与市场结合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工程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二是从教师角度出发,认可通过产教融合,增强老师们对国家政策导向的认识,密切开展科研,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三是从专业角度出发,可以助力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企业的积极性一般,认为产教融合的运行机制不够完善,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缺乏很好的沟通桥梁和监督机制,学校标准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普遍都希望能在政府的引领下,带头给高校、企业“牵线”,在政策和财政补贴措施有一定的举措,深化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促进企业与高校互赢。

5 结语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和产教融合的变革,学校与政府、企业结合,学生、老师与社会直接相融,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共享互补,政府在学校、企业间搭建了交流的桥梁,在探索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面,除了弥合企业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以及学校经费不足的现状外,实实在在地为工程教育注入了活力,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为新形势下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

猜你喜欢
新工科工科产教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