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2021-08-06 18:22杨兴义
天津教育·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杨兴义

【摘  要】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是一项十分有必要的教学探索任务,而一般而言,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更加深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引导的方法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引导;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8-0019-03

【Abstract】For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how to guide students to conduct deep learning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is a very necessary teaching exploration task, and generally speaking, problem guided teaching method can enable students to think more deeply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so that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is more obviou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use the problem-guided method to enable students to conduct deep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hoping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Problem guidance; Deep learning

在小學数学教学中,问题引导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教学内容上,使原本对学生而言理论性较强、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对学生的数学深度学习而言,是一种能够起到明显帮助作用的教学方法,因此值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对其具体应用方法展开探索,实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虽然新课程改革持续不断地推进,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数学教师仍旧习惯在课堂上使用灌输式教学法,突出教师主导地位,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仍旧未能改变。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时容易心生畏惧,加上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导致学生的学习情趣更加减弱,难以真正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致使多数教师将视野集中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之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知识积累以外其他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等都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不深刻,自然无法感知数学的实用价值,并有意思地将其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数学教师通过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深度学习,是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生本理念和教学方式创新的要求,旨在真正打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质疑批判和合作创造的能力,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然要深入教学实践探究,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用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一)关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任何学科教学,学生在学习时的兴趣点都是教师所需要首先关注的,对于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而言也同样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利用问题引导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时,首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学生的常见爱好来设计问题的切入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身对教师所提及事物的兴趣转移到对课堂学习知识的兴趣上,以此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着手设计问题。本课的知识内容大多以纯粹的计算为主,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明显是属于难以产生学习兴趣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数学知识具体应用问题来设计提问,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学生受限于认知水平,往往会回答“大象”,这时教师就可以回复学生:“大象的确体型十分庞大,可是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生物,它的体重相当于36头大象加在一起,那就是生活在海洋里的蓝鲸,它们的体重非常重,有的可以达到198吨。”学生在听了教师的描述后,会明显产生惊奇、兴奋的情绪,教师这时就可以提问学生:“那同学们能够算一算,一只蓝鲸的体重是一头大象体重的多少倍吗?”从而让学生产生动手计算的欲望,将枯燥的数学计算问题转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

(二)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教学氛围

情境创设能够为课堂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投入,而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情境创设的作用则更加明显。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中包含了许多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在教学时,教师需要联系具体的现象或事例进行提问,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这种情境提问式的教学方法也能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理解更深刻,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和探索。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周围常见事物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暑假里有一天,咱们班的甲同学觉得有些无聊,于是想要找乙同学一起玩,随即打电话约好了一起从家里出发向对方家的方向走,在中途碰面。两位同学的家相距780米,甲同学的步行速度是每分钟80米,乙同学的步行速度是每分钟50米,那么两人在出发后多长时间能够相遇?”通过这种教师将学生设计进问题情境中去的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新奇感,并由此产生对问题的代入感,使学生投入更多的专注力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优化提问方式,加强引导效率

要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度学习,教师的提问方式设计必须更加科学有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优化课堂提问的方式,提高教学引导的效率。一些数学知识概念对小学生而言理解过于困难,教师就应该在提问时借助教学工具或具体事物展示进行辅助提问,并将问题设计成层层递进的形式,让学生的思考逐步深入。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學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圆柱与圆锥的特点,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式,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应围绕这些知识展开。首先在圆柱与圆锥的特点上,教师可以利用木棒、硬纸片制作简单的展示工具,让学生观察硬纸板快速旋转之后所形成的图形,并提问学生:“圆柱与圆锥分别有什么特点?”然后在进行圆柱表面积的教学时再利用纸筒形式的教学工具,将其剪开向学生展示,提问学生:“圆柱的表面积该如何计算?”在进行圆柱、圆锥体积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教学工具,为学生直观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并提问学生:“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应该怎么计算?”通过这种利用教学器材辅助、层层递进的提问方式,使学生能够围绕着一个单元的知识进行逐步深入的学习,并借此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联系新旧知识,培养迁移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不同年级阶段所学习到的知识通常本身就是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而教师只要在教学时能够以问题引导方式将这些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掌握的旧知识加强对新知识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更加轻松提高数学水平,并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在六年级上册“比的认识”中所学的相关知识,由两张图片是否相像的问题来引出学生对比例的具体认识。教师可以先仿照“比的认识”的教材内容,再次为学生提供几组图片对比,并提问学生:“这几张图片中,哪些图片之间更像呢?”让学生快速指出其中具有比例关系的图片,接着将这些图片放置在方格纸上,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学生:“这几张图片更相像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在认真思考之后得出结论,即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相等,它们就相像;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不相等,它们就不像。教师随即就可以引出比例的知识内容。通过这种联系旧知识进行提问,借此引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面对陌生知识时不仅能够减少畏惧心理,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起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便于深度学习。

(五)适当拓展提问,提升综合能力

在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提问的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让学生适当接触一些课外思维拓展性质的知识,即适当进行拓展性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给学生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运动方式后,为学生出示一些利用图形的运动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并询问学生:“在这幅画作中,运用了哪些图形运动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寻找相应的图像运动,然后教师可以接着提问学生:“有哪些画作中所运用到的图形运动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得出的?”使学生将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知识贯通融合,从而帮助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锻炼出良好的思维能力,便于进一步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度学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利用问题引导的方法,教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展开知识的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提问角度、提问方式、提问内容,保证在问题引导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被充分调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逐步深入的数学探索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自身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J].教育界,2020(23).

[2]蔡丽萍.问题导学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J].名师在线,2020(07).

[3]孙传华.以有效问题引导学生——小学数学教学思路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18(11).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