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联合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治疗腹部感染性伤口的效果分析

2021-08-09 12:56韦瑞丽马辉余芳孙敏韦丽娇钟荣桂王月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1年3期
关键词:渗液换药负压

韦瑞丽,马辉,余芳,孙敏,韦丽娇,钟荣桂,王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广西南宁530021

腹部切口感染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医院感染中需要控制的重要指标[1],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2-3]。腹部感染性伤口的常规处理方式包括拆除缝线、敞开伤口、选择敏感抗菌药物、伤口换药,再根据肉芽的具体状况进行二次缝合。应用负压引流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局部血供、清除渗出物、避免二次感染、减少住院费用,还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换药时的痛苦,在临床中已经广泛应用于慢性伤口治疗中[4]。对难愈性伤口应用新型敷料治疗可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普朗特(Prontosan®)液体伤口敷料可以有效溶解变性蛋白质,分解细胞覆盖层,去除已形成的细菌生物膜,防止细菌生物膜形成,降低细菌负荷,治疗感染性创面效果显著。本研究旨在分析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与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的联合使用对腹部感染性伤口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5例腹部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科室包括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胃肠腺体外科、妇科、泌尿外科。按照伤口换药处置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三组:普通换药组共14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39~83岁;自制负压引流组(使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共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38~85岁;联合治疗组(使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联合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共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9~86岁。患者和(或)其家属对换药处置目的、方法明确知晓并同意接受换药处置,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符合感染性伤口特征[5],如肉芽组织过度增长,组织脆性增加、容易出血,组织呈现慢性炎性反应,伤口破溃、扩大,疼痛加重或有新发疼痛,伤口不断产生大量渗液、异味增加。排除标准:(1)有大血管或脏器暴露的伤口;(2)伤口有瘘管与器官相通;(3)全身疾病控制不佳或疾病终末期[6]。

1.3 治疗方法

换药人员为患者的主管医师以及经过专业培训的、有资质的造口治疗师、伤口治疗师、伤口专科护士。

1.3.1 常规换药组 对伤口实施清创,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创面、碘伏纱布湿敷,如果引流液多则使用胶片引流,根据伤口渗液和感染情况决定换药频率。

1.3.2 自制负压引流组 (1)制作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取一次性F14号硅胶胃管(长度为30 cm,内径为0.2 cm),根据创面大小在胃管顶端两侧每隔1 cm开启侧孔(7~9个孔),作为引流管。(2)制作双套管:取头皮针并剪去针头,将塑料管从胃管侧孔置入,作为冲洗管,可滴入生理盐水或者注入药物。(3)其他主要耗材:①脂质水胶体含银敷料(优格公司),即银离子油纱,规格10 cm×10 cm;②无菌纱布;③中心负压吸引装置。(4)操作方式:清创完毕后取20 mL生理盐水,采用漩涡法低压冲洗创面基底部,再用无菌纱布擦干。用银离子油纱将双套管包裹后自伤口外侧置入至创面基底部(图1),注意避免管道与创面直接接触。在最外层粘贴透明薄膜敷贴,边界达伤口外侧2~5 cm远的位置。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控制负压为-200~-100 mmHg。将生理盐水以45~50滴/min的速度滴入,根据引流液性状、颜色调整滴速。每2~3 d更换一次敷料,根据需要实施清创。停止负压冲洗指征:皮温正常,感染控制,触摸局部无疼痛。

图1 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的制作与使用

1.3.3 联合治疗组 在自制负压引流组处置方法基础上,根据创面大小和深度使用注射器注入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注入前关闭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夹闭负压吸引管道,每日夹闭2~3次,每次夹闭10~20 min,每次注入敷料5~20 mL。

1.4 观察指标

(1)创面愈合情况,包括:创面初始面积,换药第3、7、10天创面愈合百分率,创面愈合时间。其中,创面愈合百分率(%)=(初始面积-当前面积)/初始面积×100%[6]。(2)伤口深度,记录伤口初始深度及第3、7、10天深度。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三组创面初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换药第3、7、10天时,自制负压引流组、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百分率均高于普通换药组,在换药第10天时,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百分率高于自制负压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普通换药组、自制负压引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三组伤口深度比较

组别与测量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Waldχ2=57.979,P<0.05)。

三组伤口深度随时间增长呈逐渐变浅趋势(普通换药组、自制负压引流组、联合治疗组Waldχ2值分别为60.663、97.827、323.741,均P<0.05),普通换药组初始伤口深度与换药第3天时伤口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内不同测量时间点伤口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在初始测量及换药第3天时,三组伤口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0.906、3.634,P=0.636、0.163)。在换药第7天时,三组伤口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18.422,P<0.05),普通换药组与自制负压引流组伤口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伤口深度较其余两组浅(均P<0.05)。在换药第10天时,三组伤口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94.898,P<0.05),联合治疗组伤口深度较其余两组浅(均P<0.05),自制负压引流组伤口深度较普通换药组浅(P<0.05)。见表2。

2.3 典型病例伤口护理过程

患者女性,57岁,开腹宫颈癌根治术及切口二期缝合术后,腹部正中手术切口部分裂开,伤口全程贯通,有大量暗黄色浑浊渗液,伴腥臭味,周围皮肤无红渍,NRS评分5分,予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联合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护理伤口,经24 d(回访)伤口完全愈合。见图2。

3 讨论

腹部手术伤口感染的发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经济及心理负担,寻找经济、有效的方法来促进感染性伤口愈合是临床工作中的研究重点[7]。传统的换药方法使创面处于暴露状态,有交叉感染的风险[8]。同时,传统敷料无法保持创面湿润,不能锁住渗液,无抗菌作用,且换药次数频繁,创面愈合时间长,甚至还会导致医患纠纷发生[9]。

1992年,Fleischmann博士首次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处理四肢软组织创面感染。1994年,裘华德教授引进该技术并应用于骨科、普通外科患者,效果较为理想[10]。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和发展,已较为广泛应用于外科创面治疗[11]。负压作用可以清除创面渗液,减轻组织水肿,保证创面洁净,同时机械牵拉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刺激肉芽组织健康、快速生长,促进组织修复[12]。

规范的负压吸引装置由专有泡沫敷料、专用负压泵、连接管组成[13],费用较为昂贵,一般需要数百元至数千元。腹部感染性伤口通常是深腔狭长创面、存在窦道,泡沫敷料面积过大,难以置入其中,尤其后期创面。同时,大部分腹部术后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医疗支出大,家庭经济负担较重。我们所制作的简易负压引流装置成本相对低廉,一般不超过200元,实用性高、操作简单,对于换药初期的换药处置尤为便利。此外,银离子敷料可有效防止生物膜形成、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14],透明敷贴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湿性、防水隔菌,能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也便于观察炎症消退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换药第3、7、10天时自制负压引流组创面愈合百分率均高于普通换药组,在换药第10天时伤口深度较普通换药组浅,提示该自制负压引流方法对创面愈合有促进作用。

但是,单纯的负压引流技术难以完全清除隐藏于创床与敷料内的残留物、坏死组织与微生物,在此过程中持续滴注生理盐水则可有效去除坏死组织、降低局部的细菌负荷[15],也可防止引流管堵塞、引流不充分。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含有表面活性剂十一碳烯酰胺丙基甜菜碱和聚己双胍,与其他抗菌敷料(如银离子敷料)相容性高,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16],其中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渗液的表面张力[17],聚己双胍可发挥抗菌作用[18]。本研究观察到联合治疗组换药第3、7、10天时创面愈合百分率均高于普通换药组,换药第10天时创面愈合百分率高于自制负压引流组,换药第7、10天伤口深度较其余两组浅,创面愈合时间较其余两组短,体现了联合治疗组的应用优势。笔者认为,使用联合治疗组的方法能更为有效清除感染原发灶,防止生物膜形成,及时清除渗液,改善腹部伤口感染的转归。

综上所述,在腹部感染性伤口治疗过程中,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与普朗特液体伤口敷料的联合使用对促进创面愈合有较为理想的效果,实用性高、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渗液换药负压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新型肛肠科医用简便换药裤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自动控制技术的创面软组织负压给液系统研究
腹腔引流管管口渗液应对方法的研究进展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自制式弹力绷带在重度水肿患者股静脉拔管后渗出中的应用
中心静脉置管外周静脉穿刺处渗液的原因及控制
PICC穿刺点渗液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