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儿童

2021-08-09 21:56赵秀秀
江西教育B 2021年7期
关键词:小蝌蚪蜗牛小男孩

赵秀秀

啃了三个星期的《童年论》,又望望身边的一个个精灵古怪的七八岁的孩童,再捯饬一下家里三四岁的上蹿下跳的小男孩,我不禁问道:儿童到底是个什么生物?

一代代的人试着去理解儿童,慢慢地去接近儿童,却始终已经不再是儿童,也全然不知身为儿童的感受。研究者把儿童看作小白鼠,用一堆数据来解释儿童。教师,往往手里端着一个班级,而不是三四十个儿童。父母,早已不记得自己曾经也不喜欢被牵着鼻子走。唉,儿童到底是个什么生物呢?

社会学中的儿童似乎更接地气一些,说白了,儿童也是这个人类群体中的一部分。儿童不再附属于家庭或者成人,他成为一个个体参与社会的活动,也影响社会的发展。这么一看,儿童在社会中的影响力简直是越来越大了。各大商场,儿童商业区的面积已经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一。儿童的衣食住行,都成为最火爆的商业投资点。社会最关注的点在哪儿,商业就在哪儿,做生意的人都瞄上了儿童。再看看教育领域,马云和马化腾都开始投资教育行业。马云的云谷学校已经在杭州如火如荼地生根发芽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云谷教育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腾讯也大力投资线上课程的研发。各大商家都盯上了儿童的早期教育,各种艺术教育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再看看每一个家庭在儿童身上的投资,简直是疯狂。每年在儿童身上花费几十万元的家庭比比皆是。儿童到底是个什么生物,让成人们如此疯狂地付出?儿童成了一个家庭的最重要的部分,甚至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未来。所以,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且这些问题衍生出了很多的家庭问题。进而,人们开始关注家庭教育,关注成人与儿童的相处方式。儿童,看似一个小不点,却撬动着整个家庭。

没有看《童年论》之前,我觉得这些社会现象说明儿童的社会地位提高了,是一件好事。可是,读过《童年论》之后,我感受到了成人对儿童强烈的控制欲。我们往往不考虑儿童的立场,把成人的妄想强加于儿童身上,这给很多儿童带来了诸多麻烦。一旦儿童出现反抗或者叛逆,成人往往冒出“别的孩子为什么可以做到”这样带着强烈愤怒的反问。

诚然,作为一名教师,这样的话我也对班级里最调皮的那个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估计他也在爸爸妈妈嘴里听到过,所以他总是以沉默对待,瞪大眼睛看着我,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如果有心理感应器,我想,他那强烈的“我为什么要跟别人一样”的宣告一定可以震慑到我。

想一想从去年刚认识这个小男孩到现在,我跟他产生冲突的次数真是数不清了。第一次是刚入学的时候,我找到他,因为他不能按照要求在座位上安静坐好。一开场,我就以“别人为什么可以”回应他说的坐不住的问题。他大眼瞪着我,使劲儿往我身上靠。我推开他,他怒了,跑了出去……每次跟这个孩子发生冲突都是这样的场景,每次都是因为他没有办法跟别的孩子一样。

我們常说面向全体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但是在工作中常常忽视儿童的立场。如果下次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想我应该好好听一听这个小男孩的想法,试着去理解他,同时,一步一步地让他明白班级规则为什么要遵守,等着他在班级规则中找到自己。

儿童到底是个什么生物呢?或许每个儿童都是一只小蝌蚪,我们成人是青蛙。小蝌蚪需要一天一天演变,怎能用青蛙的标准去要求小蝌蚪呢?小蝌蚪需要的空间是水,可是我们却硬拉着它上岸。

儿童到底是个什么生物呢?或许每个儿童都是一只蜗牛,上帝要求我们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们总是嫌弃蜗牛又慢又笨,蜗牛从开始走路就低下了头。蜗牛需要的是沿途的风景,可是我们却推着它冲向终点。

儿童到底是个什么生物呢?或许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外星人,我们成人连他长什么样子都没有研究明白,就颐指气使地指挥他成长。

总之,儿童到底是个什么生物,不是我们成人说了算的。或许每一个儿童都是不同的生物。我们作为成人,首先应该接受他本来的样子,然后带领他进入这个社会,让他喜欢这个社会,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适应这个社会。

(作者单位: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蝌蚪蜗牛小男孩
“聪明”的小男孩
小男孩
小蝌蚪
小蝌蚪
萌萌哒的小男孩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小蝌蚪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