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气辨证指导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21-08-10 07:12韩春陈广烈王喆琦胡梦云关园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委中腰椎针刺

韩春 陈广烈 王喆琦 胡梦云 关园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疼痛类疾病,以一侧或双侧下腰部疼痛为主,或伴有臀及下肢疼痛不适症状,同时在第三腰椎横突处可明显触及结节状及触痛或压痛[1]。有研究表明此病发病率高,尤以男性居多,易误诊为髋关节滑膜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延长病程,给患者带来疼痛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2]。对于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方法较多,包括口服药物、推拿、针灸、电针、理疗、针刀等。近年来针灸疗法是医师推崇的治疗方法,但针灸流派、手法较多,疗效也不尽相同。作者根据形气辨证指导针刺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满足《推拿学(第九版)》[3]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6~60岁;③能完成治疗疗程者。排除标准:①髋关节滑膜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等;②严重心血管、肝肾等器质性疾病;③对躯体症状变化表达不清及精神疾病者;④孕妇;⑤其他不适合针刺治疗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形气辨证指导的针刺疗法,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0~60岁,平均(39.35±4.46)岁,病程0.5~13个月,平均(4.23±1.15)月;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8~55岁。平均(38.69±3.79)岁,病程1~12个月,平均(3.85±1.3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项目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形气辨证指导的针刺疗法 华佗牌(承臻)0.3×40 mm针针刺疼痛侧腰痛点(如双侧疼痛针刺双侧腰痛点),针刺得气行捻转手法,嘱患者做行走并循序渐进做腰部屈伸旋转动作5~10 min;然后患者俯卧于治疗床,0.3×40 mm针针刺患者委中,捻转得气;0.35×75 mm针针刺第三腰椎横突尖处压痛并有结节状处,采用齐刺法,针刺得气行苍龟探穴手法,每针四方斜刺角度<15°。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参考《针灸学(第十版)》[4]中腰痛的针刺方法。主穴:阿是穴、大肠腧、委中;配穴:根据辨证配穴,如寒湿型加腰阳关、瘀血型加膈俞、肾虚型加肾俞,督脉痛加腰夹脊、后溪,膀胱经痛加志室、昆仑等;0.3×40 mm针针刺得气,主穴泻法,配穴采用虚补实泻,手法均采用捻转补泻。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次。

1.3 观察指标 (1)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2)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法(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分数越高腰椎功能越差;(3)简体中文版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SC-ODI)评价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共10个方面,总分50分,分数越高功能障碍越大。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功能障碍恢复,JOA及SC-ODI改善率≥75%;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功能障碍改善,75%>JOA及SC-ODI改善率≥25%;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减轻,功能活动受限,JOA及SC-ODI改善率<2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观察组最终完成50例,对照组完成49例,脱落1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观察组 50 6.57±1.44 1.25±0.58 19.686 <0.001对照组 49 6.66±1.32 2.33±0.87 15.494 <0.001 t值 0.262 5.956 P值 0.794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SC-OD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SC-ODI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SC-ODI评分比较(±s)

组别 n JOA评分 t值 P值 SC-ODI评分 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50 12.77±3.2721.20±2.4911.782<0.00137.86±3.3615.34±4.3323.604 <0.001对照组 49 11.89±3.3117.49±3.82 6.267 <0.00138.13±3.2021.86±2.2223.632 <0.001 t值 1.078 4.624 0.332 7.603 P值 0.285 <0.001 0.741 <0.001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第三腰椎位于五个腰椎的中间部位,是腰椎活动的枢纽,是椎体旋转和向前弯曲的中心,两侧横突较长,有多个肌肉附着,因此腰椎和腹部的收缩可能在第三腰椎横突的顶点引起机械应力,导致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长期机械应力性损伤,出现软组织局部出血、炎性渗出、甚至瘢痕粘连,产生无菌性炎症刺激神经而发为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6-8]。因而,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在形气辨证中多为“形伤”,且第三腰椎横突为腰部多裂肌、腰大肉、腰方肌等肌肉的附着点,此处劳损,易导致腰骶部肌肉张力异常,进而影响督脉、膀胱经等经脉的气血运行,因而必不可免的产生“气伤”。中医学将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归于“痹症”“腰痛”范畴。此病因内伤外感均可有,常以肾亏体虚为本,外感风寒湿热邪气、跌扑闪挫为其诱发因素,最终导致腰腿部局部经络气血瘀滞,运行受阻,经脉不畅,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中医在对其辨证论治时,辨证方法较多,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经络辨证等,形气辩证法是结合八纲辨证提出的针对伤科疾病的辨证法,在治疗伤科疾病中常获良效[9]。在伤科疾病中形气辨证将分为形伤、气伤及形气俱伤;形伤是指筋、脉、肉、皮、骨、脏腑、关节、孔窍等发生肿胀、长短、青紫、凹陷等可见、可触查等变化,而气伤则是痛、麻、木、痒、酸胀、有力、无力等触不及、摸不到的功能运动变化,其中气伤轻浅者可不伤形,但伤形必及气;形气辨证指导的治疗原则是远端调气近端调形,亦有先伤先调、后伤后调,然形气俱伤难辨先后者,可远端先调气试治,再近端调形;形气者实则阴阳也[10],调形气即调阴阳。

根据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辨证为形气俱伤,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可辨先伤气,而其他则难辨先后,故采用先调气后调形。首先采用针刺腰腿部疼痛同侧的手背部腰痛点穴位,针刺得气捻转行针增加刺激量,并嘱其患者做行走并循序渐进做腰部屈伸旋转动作。腰痛点为手部经外奇穴,是治疗腰部疼痛的经验穴,《灵枢·动输》云“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是说四肢是阴阳交会之处,经脉之气循行的大络,所以针刺手部穴位可以调和阴阳经气;嘱患者针刺时行走并做腰部运动是为了促进气机流转运行,现代医者称此法为针刺运动疗法,具有显著的行气止痛作用。“腰背委中求”,委中为膀胱经穴,委中是治疗腰背痛循经远取以疏通膀胱经络气血,为调气之用,捻转行针以增强调气之功。局部调形采用75 mm长针直刺第三腰椎横突尖压痛并触有结节状处,采用齐刺并行苍龟探穴手法,每针四方钻剔角度宜<15°。齐刺是《灵枢·官针》十二刺之一,“齐刺者,有入一,傍入二”,故又名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适应于范围小而深的病痛,三刺的目的是增加刺激量,更有效激发振奋经脉之气,以和阴阳[11];苍龟探穴手法首见于《金针赋》,是传统“飞经走气”复试针刺手法之一,其手法特点是“如入土之象,一退三进,钻剔四方”,即直刺进针,针刺得气后退针皮下,再分别以天、人、地三个层次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探钻刺之[12-13];苍龟探穴法是一种针刺范围大、刺激强度大,具有通经络、散瘀结,并鼓舞气血运行,祛邪止痛,多用于软组织局部粘连肿痛及筋骨关节痹痛[13]。

形气辨证指导的针刺腰痛点、委中及第三腰椎横突局部行苍龟探穴手法的齐刺共奏行气止痛、舒经通络、活血祛瘀消肿、松解粘连的作用,相较于对照组有辨证简单、取穴少、易操作等优点。本资料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51%,且观察组在改善患者VAS、JOA和SC-ODI评分方面也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形气辨证指导针灸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优于普通针刺组,能较好改善腰部疼痛及其活动功能,适宜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委中腰椎针刺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电针“委中”对多裂肌损伤模型大鼠钙调蛋白 信号通路的影响
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初步效果
单侧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新疆抓获75名“针刺”嫌犯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