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立性肺结节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相关性分析

2021-08-10 07:12石丹刘庆猛陈丽阳韩秋俞金娜潘洪琳张义忠杨帆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腺癌影像学恶性

石丹 刘庆猛 陈丽阳 韩秋 俞金娜 潘洪琳 张义忠 杨帆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2019年最新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肺癌年发病78.7万人,死亡63万人,约70%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15%,这一现状与缺乏早期筛查有关,也与缺乏科学鉴别肺内结节的良恶性有关[1-3]。在肺癌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SPN),SPN是指肺内单一、影像不透明的、周围被肺组织包绕、直径≤3 cm的结节,且不伴有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表现[4-5];如何准确判断SPN的良恶性,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探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并分析SPN恶性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本院手术切除并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完整;(2)影像学诊断SPN,病变最大直径≤3 cm,边界清楚;(3)不伴有纵膈淋巴结的肿大、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并发症;(4)术前未行化疗、放疗和任何针对SPN的治疗。其中男139例,女157例;年龄(58.61±11.27)岁,97例患者有吸烟史,21例有肿瘤家族史。

1.2 方法 (1)胸部CT检查:采用GE BrightSpeed16或西门子Definition AS型64排螺旋CT行胸部CT扫描。每例患者均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在不知晓临床资料、无固定阅片模式、无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做出诊断。记录每例肺结节CT特征包括结节位置、边界、钙化、结节长径(结节最大径与其相垂直径线的平均值)、密度[纯磨玻璃(pGGN)、含磨玻璃密度和实性软组织密度的两种密度混合(mGGN)、实性)]、支气管充气征(在病变的肺组织区域见透亮的支气管影)、血管集束征(常有多条血管向肿块聚集)、空泡征(结节内1~2 mm的点状低密度透亮影)、胸膜凹陷征(胸膜局部凹向瘤体)、毛刺(自结节边缘向周围伸展呈放射状且无分支的细短线条影)、分叶(结节轮廓表现为凹凸不平的多个结节,形似多个结节融合)等。(3)病理诊断:依据WHO(2015版)肺肿瘤分类[6-7],由1位病理医师初步诊断,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审核。根据病理结果将SPN分为良性病变(错构瘤、肉芽肿性炎(结核/真菌、炎症、机化性肺炎、硬化性肺细胞瘤等)、恶性病变(原位癌、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鳞癌、转移癌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SPN影像学特征 见表1。

表1 SPN影像学特征

2.2 病理诊断结果 SPN病理诊断恶性232例,良性64例。恶性SPN以浸润性腺癌(见图1)为主,其次为微浸润腺癌(见图2)、原位腺癌、鳞癌,转移癌和小细胞癌等较为少见。良性SPN以结核/真菌等感染所致的肉芽肿性炎(见图3)为主,肉芽肿性炎比例分别为31.3%,其次是错构瘤及机化性肺炎(见图4),占比12.5%。见表2。

图1 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腺体结构异型性明显,融合成筛状或实性片状

图2 右下角AIS癌细胞贴壁生长;左上角MIA癌细胞浸润性生长,浸润灶<5 mm

图3 肉芽肿境界不清,内含多核巨细胞

图4 肿瘤为肺实质内结节,境界清,肿瘤由成熟软骨构成

表2 病理诊断结果

2.3 SPN良恶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见表3。

表3 SPN良恶性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 SPN良恶性独立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4。

表4 SPN良恶性独立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随着影像学诊断水平的提高及低剂量螺旋CT薄层扫描广泛应用,SPN结节检出率逐渐增多[8-10],多项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诊断肺结节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1],逐渐成为无症状高危人群肺癌筛查常规体检项目[12-13],美国肺癌筛查试验研究提示,与常规胸片对比,高分辨率CT筛查能清晰显示结节的大小和形态学特征,SPN检出率为51%,其中恶性结节占12%[13],及时筛查早期肺癌,有望使肺癌患者病死率降低20%[14]。但SPN的形态特征不典型,加之良、恶性SPN的CT表现存在较多相似,鉴别存在困难,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该类结节应给予高度重视。

磨玻璃结节是SPN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密度较正常肺实质稍高,包括p GGN和m GGN,两种磨玻璃结节均呈现一种惰性生长方式,可长期存在,GGN影像特征与周围肺实质肺泡病变相对应[2],有研究显示,持续存在>3个月的GGN病变即被认为与肺腺癌有关[15-17]。有研究显示,GGN在亚裔、非吸烟女性患者中常见,且发病年龄相对较轻[18],m GGN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最高[19],尤其是m GGN中实性成分的占比,对不同分期的腺癌诊断具有显著鉴别意义[20]。

肺癌专业委员会建议SPN处理应更为积极,而影像学检查是初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检查发现结节后临床医师依据影像学诊断选择性干预SPN结节,如动态观察、活检、手术切除等方式。动态观察是对增强前后SPN结节的变化进行观察,通过CT扫描参数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从而判断病灶良恶性;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是良性还是恶性,病理诊断是最终诊断,病理医师在诊断SPN性质时不能仅停留在切片上,组织形态上的改变不是孤立的,其与人体机能和代谢改变相对应,病理医师需做到在取材和阅片时组织形态结合患者人体机能,病变特征结合临床资料,简言之,患者年龄、结节长径、胸膜凹陷征、纯磨玻璃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和毛刺等也是病理医生判断SPN良恶性时必须要参考的危险因素,只有采用多中心技术平台联合诊断SPN结节才能提高良恶性鉴别的成功率,使恶性SPN结节的患者尽早获得治疗,同时避免良性SPN结节患者接受过度治疗。

猜你喜欢
腺癌影像学恶性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miRNA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管状腺癌伴有黏液腺癌分化结直肠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