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初中写作教学技巧

2021-08-10 22:57张天梅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1年5期
关键词:家乡素养情境

张天梅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它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初中作文教学,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发现写作的魅力,引导他们自觉投入到写作中。

当前,素质教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但许多教师还没有体会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只是让学生凭空想象写作;即便进行了写作指导,也只是简单点拨几句,并没有给出科学的指导,这样是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写作能力的。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写作,让他们发现写作的乐趣,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将发现的趣事及时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素材。如此,不仅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的写作远离空话、套话、假话,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创设一些有趣且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情境,或者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视频或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思考,把他们顺利带入写作情境中,使其理清写作思路,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例如,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我家乡的可爱之处”为主题写作。这样的写作主题貼近生活,学生看见话题,脑海中就会呈现出一些画面,能快速找到写作思路。具体写作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的家乡哪里最美,什么季节最美,或者回忆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找出美点和可爱之处。教师也可以在课前给出话题,让学生在课后搜集资料,可以借助网络,也可以询问长辈,了解家乡近年的变化;还可以进行问卷调查,找不同年龄段的人,让他们谈谈对家乡的看法。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锻炼他们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而且,学生在深入挖掘这个话题内涵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从前忽略的家乡的美好之处,从而加深对家乡的情感,这何尝不是对学生的一次思想和精神的洗礼呢?

二、走进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要求,而且也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年龄特点,能让学生的学习不脱离生活实际,把生活素材运用到作文中。研究表明,如果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那他们对于知识的接受会更快。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去探索、观察、感知,从而认识写作的真谛。要在学生的生活与写作之间搭建桥梁,拉近写作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素材本,让他们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或者自己经历的趣事记录下来,也可以把读的书籍里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或者记录一些写作手法、读书心得等,这样学生便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然后让学生模仿所读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慢慢摸索出自己的写作风格。比如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里面有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巧妙运用了拟人修辞,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力旺盛的特点,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绿草图,让人的脑海中不禁呈现出绿草如茵的景象。可以让学生把这句话摘抄下来,模仿朱自清的写作手法,写花、树木或白云等,让学生练习运用拟人修辞,从而能在写作时运用到作文中。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带领学生走出“无话可说”的写作困境。

三、科学命题,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

作文题目往往起着概括全文的作用,所以,题目对于一篇作文来说是重中之重。一个好的题目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让读者忍不住想要阅读;反之,如果作文题目不精彩,脱离实际或者太大众化,往往拿不到高分。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也是这个道理,设置的命题有趣,便能让学生产生写作兴趣。所以教师要合理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说心里话,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命题:“我心里的妈妈”“美丽的祖国”等,让学生观察生活,发挥想象力,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还可以布置一些半命题作文,如“我爱    ”“假如我变成了    ”等,给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发挥创造力,补全文题。笔者认为,根据实际情况来补充题目,能给学生最大的发挥空间,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着手,进行补题、写作,这样能降低写作难度,便于他们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作文教学是一件苦差事,却十分重要,关系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教师一定要重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作文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写作中,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家乡素养情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