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写作能力

2021-08-10 22:51李道兰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1年5期
关键词:支架资料语境

李道兰

统编教材的作文编排,摈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细碎教学指导,高度重视“写作活动”的设计,力求在活动中激活学生的体验,搭建作文支架,形成作文教学的全新格局,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运用教材语境,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

改版前的教材,编者往往都是单刀直入,直接点明学习内容,没有铺垫,这样的教材设计直接、生硬,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需求,导致学生在没有任何储备的情况下,直接面对写作任务,在写作时自然就会出现胡编乱造的现象。统编教材是将写作任务设置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体验后,产生写作冲动和表达欲望,然后再写作,或记录活动过程,或表達感悟、思考,将自我展示、自我反思的过程落到实处。

以统编教材五下第一单元的作文“那一刻,我长大了”为例,教材中分别给出了三个鲜活的语境:妈妈给我切蛋糕时,露出了浅浅的皱纹;爷爷走了非常远的路,给我买球鞋,我的心里十分感动;我在全校大会上发言,很紧张,但看到大家鼓励的眼神,又重拾了信心。很明显,这三个语境指向了生活中的不同维度,有一个共同点——感受到了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所以这个写作练习的本质就是写一封“感谢信”,从上述语境看,写信的对象分别是妈妈、爷爷和同学。重新回到作文主题,“那一刻”就应该是自己在生活中或学习中某一瞬间的经历,可以是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是想到的;而“长大了”则应该是“那一刻”作者内心活动和情感的表达,可以是自己对于往事的回忆和联想,或者外显出来的语言和举动。带领学生深入体验和感受这几个语境,他们就能掌握本次写作的要点。可以将教材中提供的三种语境作为推动学生语言表达的契机,并借助语境中鲜活的人或者事,唤醒沉睡在学生心中的“那个人、那一刻”,从而激活他们的感恩之心,使其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为写作奠定基础。在作文完成后,教师可以相机创设情境,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表白和被表白的对象,抒发真情实感,增加情感体验,从而将“那一刻”写得具体而生动。

写作作为一种活动,需要有具体可感的情境,因此,情境的创设应该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

二、做好“过程引领”,夯实语言基础

苏联著名教育家大卫多夫认为学习活动有五个核心要素:即需要、动机、任务、操作、评价。对于写作活动而言,必须借助“操作”环节,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给学生提供运用和锻炼的平台。统编教材所设置的作文板块和内容,就为学生提供了类似的“过程引领”,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结果维度”走向“过程引领”,关注学生的学情,将点拨和引导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

以统编教材五下第七单元的作文“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收集相关资料,比如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基本现状等;其次,要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甄别和筛选,将有价值的挑选出来;紧接着整理资料,在与同学分享、交流后,按照信息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整理,比如将记录历史变化的分为一类,讲述传统故事的分为一类,描摹外观和形状的分为一类。教师可以在分类过程中,再次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查,将一些与主题联系不紧密的资料删除,补充一些原来没有又非常重要的资料;最后,让学生根据整理好的资料写作,将想要表达的话写出来。

纵观这一过程,从一开始借助主题收集资料,到依托表达需要整理资料,再到依托资料写作,形成了一个完整、严谨的体系,展现了作文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从零散到统整的聚合过程、从缺漏到完备的拓展过程。学生经历了这个过程,可以提升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写作能力。这样,学生就不再是被动地“学写作文”,而是转化成了“尝试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

教师可从统编教材中捕捉“写作活动”的内容,与传统教材“只言片语”的描述对比,感受统编教材在编排方面的用心,并积极开展写作活动,推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运用写作支架,打通写作能力提升的通道

培养写作能力与教学一般性的知识不同,不是一蹴而就的,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实践,循序渐进。从这个角度看,能力的培养不能脱离具体的活动。写作活动之所以能够起到如此重大的作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中蕴藏着鲜明的写作支架。写作是运用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但单纯具备写作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开展写作活动,让学生在深刻的体验中,产生写作冲动。这意味着作文教学要从侧重传授知识向开展写作活动转变,教师要利用写作活动中蕴藏的“写作支架”,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写出更深刻的、有意蕴的文字。

比如,统编教材五下作文四“他—————了”,要求学生写一个人在某种状态下的样子,这篇作文与一般作文的描写人物完全不同,是描写动态画面,写作难度很大。为此,编者在指导时运用了问题点拨式的写作支架,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构思,设计文章框架,帮助他们理清写作思路,确定写作方向。比如,可以从不同维度展现人物处于特定情绪下的状态:可以关注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是否与从前相同;观察在此种情绪状态下,人物的哪些行为是平常没有的;人物在这种特定情绪下,说了什么话;说话的语气与平常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支架,让学生有了观察的方向以及深入体验的渠道,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从而轻松完成写作任务。

写作活动效率的高低是由教师运用写作支架的能力决定的,所设置的写作支架着力点越准,写作活动自然也就越成功,学生的表达过程也会越顺畅。写作支架设置得越精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越符合逻辑,所形成的写作思路也就越清晰,所以教师在运用写作支架指导教学时要做到尽可能精细,让学生有更好的活动体验,从而写出内容充实、情感充沛的作文。

写作指导绝不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相应的作文知识,不能让学生停留在“懂知识”的维度,而是要结合具体的写作要求,创设情境,组织写作活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情动而辞发”。

猜你喜欢
支架资料语境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