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语言训练点的确定

2021-08-11 04:33宋艳玲
中小学班主任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一年级

宋艳玲

[摘要] 统编低年级语文教材更加关注字词句的应用,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加以落实。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确定一年级下册教材的语言训练点:把握好识字、写字、标点符号等语言训练的基础;根据每个单元的阅读主题确定语言训练点;衔接单元阅读主题,充分利用课后练习。

[关键词] 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语言训练点

语文阅读教学要回归本真。语言训练,训练语言是根本。吕叔湘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中谈道:“撇开语言文字训练进行语文教学,这是一种半身不遂的语文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重新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些都表明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文字训练。统编低年级语文教材更加关注字词句的应用,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落实字词句的应用。教材的每一个板块都是有机的整体,拼音用来识字,识字用来阅读,阅读用来发展思维,学习表达,积累知识,从而更好地生活。

一、把握好识字、写字等基础语言训练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比如,引导学生用图配字制作识字卡片,组织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常常碰到各种食品饮料的包装、家用电器的广告以及报纸杂志的刊头等做识字小报。我们还要求学生讲述识字小故事,介绍自己认识某一个字的过程和方法。这样不但可以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果,而且分享识字乐趣,有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写字教学中,我们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上。写字前,教师详细指导学生观察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各部分的比例和关键笔画。教师在课堂上要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要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一年级上学期重点指导写好每一个基本笔画,讲清各笔画的要领,特别是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或起笔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的笔画怎么写。下学期主要在字形整体结构的观察上下功夫。我们班编了一个观察字形口诀:先说结构,其次说部首,再说关键笔画,再说占格,最后说笔顺。独体字只需要说查什么,不说结构。按照这个顺序观察写字表中的每一个字,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达成了“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一学段目标。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写话目标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一年级下册《彩虹》第一自然段仅一句话,以句号结尾,二、三、四自然段各由3个问句组成。全篇以问句为主,是孩子们第一次遇见,在统编教材中也极为罕见。这是学习标点符号的好资源,教师应当及时抓住这个语言训练点,教孩子好好认识问句,学习使用问号。学句子,读是根本,指导孩子充分地读问句,在问号旁边批注上扬符号,帮助孩子读出并体会问的语气,发现问句和肯定句的区别,最后练说问句。孩子们兴致很高,有的带着表情和动作绘声绘色说出一串问句,从而扎扎实实学会了使用问号,达到了学段目标。

二、根据每个单元的阅读主题确定语言训练点

统编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除去两个识字单元,共有六个课文单元。教师可以围绕着阅读主题梳理出每个单元语言训练主题。

比如,第二单元主题是“愿望”,可以依次设计这样的语言训练点: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指导学生用“想念”说一句话。教学《我多想去看看》,指导学生读例子,用上“看一看”“和”“告诉”说说自己的愿望:我多想去祖国的宝岛台湾,亲眼看一看阿里山的日出,赏一赏日月潭的美景,还要和台湾的小朋友一起讲故事,告诉他们我的家乡是多么美丽。教学《一个接一个》,组织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自信、清晰地说说自己的某个经历。教学《四个太阳》,依据7岁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心理特点,引导思考:你们想画个什么样的太阳?要表达什么心愿?课后画一画,比一比谁画得好。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将课内观察、朗读和课后绘画结合起来,培养想象力,从而在欣赏、感悟中激发阅读兴趣,提高思维能力,学会表达美好的祝愿。“语文园地二”中“和大人一起读”《阳光》语言优美,特别是两个比喻句特别美:“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朗读时,孩子头脑中想象着“金子”“锦缎”的画面读,再看视频体会这样比喻的好处。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什么是比喻句,这里的比喻句有多美。随后,相机让孩子说说还能把阳光比喻成什么,也来用比喻句说一说自己的愿望。有了之前的铺垫,孩子们说得也很精彩:月亮像香蕉,我真想咬一口。星星像宝石,我真想摘下来给我的芭比娃娃做项链……

三、衔接单元阅读主题,充分利用课后练习

提到教材,我们往往想到的是课文,其实课后练习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每个单元语文学习的目标都清晰地在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中加以呈现。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文本内容的学习,对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处理比较随意。其实课后练习正是编者精心设计的能力训练点和语言思维训练点。如果我们能透彻解读课后练习的编排意图,合理开发和利用,将课后练习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就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语言思维。

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是同伴互助。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言训练点不仅紧扣单元阅读训练主题,还紧密结合课后练习题设计。譬如说,《小公鸡和小鸭子》课后题是“读一读,比一比”:小公鸡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首先,我们让孩子对比读,然后说一说“偷偷地”是什么意思,并用“偷偷地”说一句话,再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个“偷偷地”说明了什么。这样,孩子明白作者用“偷偷地”是为了描写出小公鸡瞒着小鸭子下水时的样子,即使小公鸡的行为是偷偷地,小鸭子还是救了他。因为之前小公鸡捉到虫子就给小鸭子吃,小鸭子知恩图报,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救小公鸡。这就是团结友爱,互相幫助。教师最后总结:用上了“偷偷地”这个词,确实使句子生动形象多了。这样孩子们就明白了形容词的用处,以后在写话中也会尝试运用。这样设计,既结合了单元阅读主题,又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

再如,第六单元《荷叶圆圆》出现了“圆圆的”“绿绿的”“透明的”“亮晶晶”等AAB、ABB式的叠词,课后练习题也出现了“读一读,写一写”,要求用上形容词形容苹果。上课时,我们先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找出这些词语的构词规律,发现它们和普通词语有什么不一样,特殊在哪里;再让学生联系熟知的事物,用上这样的词语描述一下,并结合课文《我多想去看看》中的叠词,比较一下和这篇课文的形容词在构词形式上有何不同;最后告诉孩子,今天又积累了一种形式的形容词,并在书上做批注。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词语教学,教师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对这类词语产生语感。

一年级正是学字学词的好时机,教师要善于找到教材中学生积累词语的好素材,加强训练,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新生广播体操有效教学法
浅谈小学一年级英语词汇卡片教学策略
一年级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几点做法
《一年级》看片花成毅回应公司发通稿过度宣传
幽默、缓慢、有趣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一年级学生不良握笔姿势成因剖析与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