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文创产业次元壁

2021-08-16 18:50费凯澜
新闻世界 2021年8期
关键词:文创文化产业技术

费凯澜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文化;文创;文化产业

埃森哲首席技术和创新官Paul Daugherty说:“为了抓住人工智能的发展机遇,企业现在就开始采取行动,制定围绕人工智能的战略,将人们置于中心,并承诺开发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些系统与道德、伦理价值观相一致,从而推动积极的结果,并解放人类,去做他们最能做的事情——想象、创造和创新。”[1]人工智能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取代了部分目前由人类完成的机械性工作。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要突破产业之间的壁垒,成为人类个体、产业、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人工智能成为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曾经提出,媒介是人的延伸,在经历了部落化和非部落化阶段后,人类社会将重新回归部落化时代。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媒介进步正是麦克卢汉理论的实现。麦克卢汉早在1964年的《理解媒介》一书中就提出了“地球村”这一概念。[2]“地球村”表现为“网络虚拟世界”的构建。人们在三次元的维度中存在着时间与空间的差异,但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人们的交流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二次元世界达成了信息的瞬间发送与反馈。例如在互联网中处在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跨越时差和空间距离的隔阂做到实时通讯。从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角度来说,网络不仅做到了消除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重新部落化,还延伸了人的听觉和视觉。而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将会实现人在其他方面的延伸,例如触觉、嗅觉等。人工智能将全方位助力“地球村”的实现。

人工智能作为人的延伸可以代替人们处理一些工作以提高人类的工作效率。2018年7月,成都的蜀菁馆推出了全国第一幅通过人工智能实现图像处理的3D蜀锦蜀绣作品。蜀菁馆的馆长说,他们将AI图片处理技术应用到锦绣设计中去,将AI算法运用到边缘检测、图像分割、图像识别、图像匹配等方面,缩短了制作周期和成本。[3]对于非遗类作品的制作和技艺传承是近年来人们热议的话题,非遗类作品的珍贵性突出表现在其复杂独特的工艺。培养非遗匠人的成本和制作非遗类作品的成本十分高昂。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高科技成为了人的延伸,它可以代替人类完成更加复杂的手工工作。一方面降低了人们学习技艺的成本和难度,另一方面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品质,对于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降低了文艺创作的门槛,给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平台,让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文艺创作中来。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加快了创新速度,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创作。以字节跳动开发的产品“抖音”为例,其算法推荐功能是人工智能的一大成果。但“抖音”的火爆并不仅仅因为其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为他们推荐感兴趣的内容。“抖音”降低了视频拍摄和制作的难度,一部手机也能够拍出“大片”,让很多普通人也能够加入到文艺创作中来。人工智能的核心在于“深度学习”,通过已有的数据积累进行新的创造。人们现在只需要将想要编辑的视频导入“抖音”的制作软件“剪映”,利用模板就可以生成大片般的视觉效果。

二、人工智能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好处不仅仅作用于个体本身,也会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比如,“新基建”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基调,围绕着5G、云计算、AI展开,全力构建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助推我国经济持续飞跃增长。[4]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人们不仅越来越重视数据、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更加重视如何对其加以利用。在利用数据的过程中,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人工智能发展的阶段,并不是所有公司和行业都能熟练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很多进行数据处理和运用的新兴行业应运而生,并且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兴服务业的诞生。以“领聚数字”和“新榜”这两家企业为例,它们均是进行数据分析和利用的第三方公司。“领聚数字”作为一个帮助中小型制造企业出海的数字服务公司,帮助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海外进行网络站点建设和精准广告投放,推动了国内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海外发展。原先中小型制造企业在海外的发展以贴牌和代工为主,作为原产品提供商被品牌方分走了大部分的利润。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给了它们更大的自主权,摆脱了贴牌、代工工作,走出国门接触海外市场。由于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成本和专业性高,中小型制造企业会选择以“领聚数字”一类的公司帮忙完成数据分析、利用等工作。人工智能降低了企业出海的成本,并且提升了广告投放的精准度。

“新榜”作为新媒体界的数据服务公司,其自身的定位是“内容产业服务平台”,帮助网红通过人工智能分析进行精准定位和有效的广告投放,以此降低了网红产业的制作成本、提升了网红产业的发展效率。相较于以前的网络红人的走红充满了偶然性和机遇性,基于人工智能分析打造的网红比传统网络红人有更高的成功几率。

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部分产业的发展都融入了人工智能技術。以博物馆发展为例,博物馆作为文创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的政策和模式一直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搭建线上数字博物馆、VR、AR博物馆等都是各大博物馆正在进行的尝试,人们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够游览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更是被人工智能所代替,扫码听展品讲解、扫码搜索展品信息都使人们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信息获取工作。以首都博物馆为例,其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首都博物馆第一次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延伸展陈内容,[5]更加真实地还原了考古现场。考古技术没有办法还原和展现的物件和场景都能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得到呈现。人工智能利用促进博物馆业的转型与发展具有可借鉴性,在传统书店等实体文化行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博物馆的转型经验。

三、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发展

2016年,AlphaGo成为了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引发了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或者取代人类的热议。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以及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了解,时下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将与科技的发展相融合。人工智能是人类文化进步的助力而非阻力,它解放了一部分人力工作,取代了机械化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让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极具人文和创造力的产业更加需要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戴自更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金融资本与互联网技术创新》论坛上表示,“人工智能+”已然成为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最大发动机,而文化、娱乐、内容行业正在成为继金融、医疗、制造业之后,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应用领域。”[6]文创行业正在从“互联网+”时代逐渐走向“人工智能+”时代。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潮流。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实现了写新闻、作诗、绘画等文化创作。这不是对人类文化创作的取代,而是一种智能文化的发展。其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虽然目前还未得到完全验证,但是对于人们文化创作的推动有着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丰富了艺术的展现形式、增强了人们的体验感。以“三体展”为例,“三体”作为国内最为成功的科幻IP,其在上海开展的“三体时空沉浸展”并没有获得热烈反响,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艺术展现形式的限制。对于科幻IP的展示和体验,人们往往会寄予很高的期望。“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参观者想要获得的体验。沉浸展作为越来越流行的展览方式需要真实的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视觉、听觉、触觉,人们对于展览的需求越来越高,但仅仅是这三个方面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体验需求。互动性是人们对于展览更高层次的期望,对于互动性的实现需要通过技术的提升来完成。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拓展了文化创作的形式、降低了文化创作的门槛,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还丰富了文化展现形式、扩展了人们体验文化产品的方式,提高了互动性。

文化与技术的融合发展相应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人工智能创作伦理问题、人工智能创作的版权问题等目前仍在探索中,具体的界定方式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将会更加明晰。

注释:

[1]网易智能工作室编译. 埃森哲报告(全文):AI对16个行业以及12个经济体的影响.[2021-05-21].https:

//www.sohu.com/a/169770774_610702.

[2]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 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人工智能助力打造高新特色文创品牌全国首幅AI“创作”的3D蜀锦亮相.[2021-05-1].https://www.sohu.com/a/240461892_100068302.

[4]新基建政策升温,景联文为AI产业赋能.[2021-05-21].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8-03/doc-iivhvpwx8977005.shtml.

[5]国内外是如何将VR融入到博物馆的?[2021-05-21].https://www.sohu.com/a/248994799_100112503.

[6]戴自更.“人工智能+”已成为文创产业的最大发动机[2021-05-21].https://news.sina.com.cn/c/2018-11-14/doc-ihnvukff0218609.shtml.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文创文化产业技术
刘力萍文创作品
文创雪糕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