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

2021-08-17 08:57柴帅张晓茹尉俊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引流术术式清除率

柴帅,张晓茹,尉俊杰

(山西运城闻喜县人民医院,山西 闻喜)

0 引言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于老年群体,高血压是其主要病因,而吸烟、酗酒、高血糖、肥胖、情绪皆可成为诱发因素[1]。临床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以手术方法为首选,如开颅手术、钻孔引流术、床旁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等,但应当注意的是,此类方法均会导致患者颅骨部位受损,长时间手术还可能导致患者其他脏器受损[2-3]。为此,本研究提出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并实际以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例构建实验,取得一定成果,现有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资料

行抽签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4例,男性15例,女性 9例;年龄41~79岁,平均(61.57±4.04)岁;高血压病程 6个月至 11年,平 均(3.98±1.12)年;血 肿 量 31~70 mL,平 均(45.06±5.11)mL。观察组 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40~75岁,平均(62.19±4.81)岁;高血压病程5个月至 9年,平均(4.47±1.81)年;血肿量 35~73 mL,平均(45.81±5.73)mL,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家属对研究均知情。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行床旁硬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先行颅内CT,明确出血部位及血肿量,并标记穿刺点,CT确定穿刺长度,随后给予局麻,检查穿刺位置,颅锥进行穿刺,穿破颅骨,刺破硬脑膜,置入穿刺针至预测长度,若理想则拔除枕芯抽吸血肿,剩余血肿需注射尿激酶使其溶解排出。

观察组行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具体方法为:患者先行颅内CT,明确出血部位及血肿量,标记血肿较大切且最靠近脑皮质部位做标记,给予气管插管复合全麻。术者于标记处纵直切口,6~8 cm,撑开并暴露颅骨,颅骨钻孔后以咬骨钳扩大骨窗,避免重要血管与功能区切开硬膜,暴露皮层后烧灼小血管,以脑压板分开皮层以暴露血肿,直视下清除暴露血肿,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立行止血并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包括血肿清除率、血肿吸收时间及住院时间,血肿清除率的判定通过CT扫描进行颅内检测,若血肿基本清除,且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好转,即认为血肿清除。同时统计两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情况,包括颅内感染、再出血、坠积性肺炎、死亡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不良预后发生率)、计量资料(血肿清除率、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录入SPSS 18.0,以率、均数±标准差表示,卡方、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分析

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更高,且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比[n(%),±s]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对比[n(%),±s]

组别 例数 血肿清除 血肿吸收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4 23(95.83) 5.51±1.03 17.80±6.55对照组 24 18(75.00) 6.87±1.28 24.72±6.91 χ2/t 17.414 4.055 3.561 P 0.000 0.000 0.001

2.2 两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情况分析

组间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颅内感染、再出血、坠积性肺炎、死亡等不良预后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出现在情绪激动、大量运动、用力排便时,患者会出现剧烈头痛、恶心、血肿对侧偏瘫、呼吸障碍等症状,对生命安全威胁极大[4]。当前神经外科治疗该病仍建议选用手术方法,如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术、床旁软通道穿刺引流术等,其效果得到诸多研究验证,但应当注意的是,此类术式均存在各自局限性,治疗效果各有利弊[5-6]。

随着医疗模式的变化及微创理念的发展,临床研究者研发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这一新型微创术式,该术式利用CT和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为辅助,可有效避开重要血管与功能区,避免脑组织受损,相较传统术式,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清除血肿充分、术后出血少等优点,近年在临床上的运用报道也逐渐增多[7]。孙凌云等[8]将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实际运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其研究显示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88.9%,远高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证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确切且不会对患者造成太大损伤。

本研究则以于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例开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更高,且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更短,不良预后发生率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前人研究结果趋于一致,提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可以纠正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清除水肿,缩短住院时间,且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再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死亡等不良预后的几率大幅降低,证明该术式安全性可靠。

综上所述,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可有效解除血肿压迫,促进病情恢复,避免不良预后发生,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引流术术式清除率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两种术式切除子宫临床疗效
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