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在脑卒中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健康照护中的应用

2021-08-17 08:57王沙沙易玲蒋永丽梁先菊李馨李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服药脑梗死依从性

王沙沙,易玲,蒋永丽,梁先菊,李馨,李颖

(1.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神经内科,重庆;2.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血液内科,重庆)

0 引言

颅内血管支架植入术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较快恢复脑血管血流的特点,成为颅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首选治疗方法[1]。长时间规律口服抗凝药物及高危因素规范化管理是预防支架术后再狭窄的重要手段。但实际随访工作中发现脑梗死支架植入术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现象普遍存在[2]。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加之可穿戴设备、智能设备的出现,促进了医疗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脑梗死慢性病管理提供了新方向[3-4]。本研究基于互联网平台,运用可穿戴设备,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进行综合管理,并探讨其管理效果,为脑梗死患者长期随访管理运用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神经内科行颅内动脉支架植入术出院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观察组50人,对照组50人。纳入标准:①年龄18~70岁,男女不限;②首次或再发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梗死支架植入术后;③有不可控制的高血压(SBP≥140 mmHg和或DBP≥90 mmHg);④拥有一部带蓝牙功能的智能手机;⑤签订知情同意书。排/剔除标准:①严重认知障碍/痴呆;②严重残疾(mRS≥3);③肾透析或等待肾移植或移植受者;④过去2年的癌症诊断或治疗;⑤无法完成随访者。研究对象自愿参加此研究,该项目通过重庆市医学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研究方法

在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出院后采用不同的随访方案进行健康管理。

对照组:采用传统干预方案即患者出院后1周,责任护士电话随访,指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用药指导;3个月后门诊随访。

观察组:由我科构建的基于“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的健康管理模式进行干预随访,具体实施如下。

基于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的移动健康管理平台搭建:由我市科委牵头,结合我院慢病互联网管理信息平台,由3名获得国家脑心健康管理师资质人员组建移动健康管理团队,制定脑梗死患者随访管理要点。医护端:包括在线咨询、健康教育、预警管理、计量工具、管理套餐5个模块。患者端:患者和家属在智能手机下载“逸康网”APP和智能手环“Hey Ban”。应用身份证和手机号在健康管理师处进行注册并登记。监测服务(血压数据、血压预警)、健康服务(健康知识、运动方案、饮食方案等)、医院服务(院内医嘱、检验报告等)、医生服务(远程指导、在线咨询)4个模块。

移动健康管理平台使用方法: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发放智能手环、血压计各1台,借助智能仪器及数据平台将监测的数值通过蓝牙传输到手机APP,由脑心健康管理师统一管理。脑心健康管理师据患者前一日血压及用药情况(如降压药物、他汀类药物及抗凝药)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信息。3个月后医院将收回血压计及电子手表,对仪器进行效果监测。3个月后患者将进行门诊体格检查及相应指标监测。

1.3 评价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为6个月后血压、服药依从性,次要结局指标为6个月后血脂、自我管理能力。

研究工具如下。

①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评估量表[5-6]:由38个条目组成。得分范围38~190分,其中,总分38~76分为低水平支持,77~152分为中等水平支持,153~190分为高水平支持,分值越高,说明自我管理的水平越高。

②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包括4个条目,每种药物依从性最高得分4分,得分越高提示依从性越好。服药依从性量表: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不得分,总分0~7分。7分者为完全依从,4~6者部分依从,<4分为不依从。

1.4 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并进行数据的录入与核对。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一般特征:100例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随访6个月,观察组因通讯设备问题导致失访2例,失访率4%;对照组因工作变动及通讯问题失访6例,失访率为12%。

两组患者6个月后血压、服药依从性、自我照顾能力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6个月后血压、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情况比较[±s, n(%)]

表1 两组患者6个月后血压、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情况比较[±s, n(%)]

注 :①χ2;②t;③f。

分类 观察组(n=48)对照组(n=44) χ2/t/f P SBP(平均±标准差)125.11±13.76 145.68±13.79 -7.05② 0.000 DBP(平均±标准差) 77.25±10.45 85.36±12.94 -3.319③0.000 SBP <140mm Hg 36(75.0) 8(18.2) 19.86① 0.000 DBP<90mm Hg 41(85.4) 27(61.4) 6.89① 0.000血压<140/90mm Hg 36(75.0) 7(15.9) 32.20① 0.000服药依从性 完全服从 44(91.7) 18(40.9) 29.92① 0.000部分服从 3(6.3) 12(27.3)服从性差 1(2.1) 14(31.8)自我照顾能力 93.02±4.35 74.52±8.15 13.68③ 0.000

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对照组(73.60±9.08)分提高至(74.52±8.15)(t=8.498,P=0.058),对比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从(74.06±7.17)分提高至(93.02±4.35)分(t= 34.249,P=0.000),对比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基于“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的健康管理模式可改善脑梗死患者血压、服药依从性水平

本研究证实了基于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的移动健康管理模式在卒中健康管理师主导下实施健康干预的可行性,观察组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高达75%,而对照组仅有16%,观察组服药完全依从占91.7%,对照组占40.9%,这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即患者出院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血压管理能力下降。但本研究使用移动设备,除动态监侧血压功能,更重要的是能够及时给与干预和提醒用药,及时纠正自己不良行为有关。因此,对慢病患者的管理,提高其依从性是决定管理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脂管理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干预前后血脂水平,尤其是LDL和TCL前后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这可能与干预手段单一,管理时间过短有关。相关学者一篇血脂管理进展及思考中指出,良好的饮食和规律的用药虽然是管理血脂的基石,但仍需要综合的干预手段长期的管理才能更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可移动设备在脑卒中健康管理中应用并不广泛,报道较少,但有研究使用移动App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彰显其优势,实现了糖尿病可防可控的可能性。应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健康管理日渐完善。

3.2 基于“互联网+”可穿戴设备的健康管理模式可改善院外脑梗死患者自我照顾能力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在干预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观察组自我照顾能力(93.02±4.35)分提升较对照组(74.52±8.15)分更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不定时的健康行为反馈及激励信息的发送,增强了患者内部自主调节能力有关。有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一旦出现家庭功能障碍时往往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极易导致疾病复发。本研究中,移动设备可部分取代他人的监督及管理,强化患者自己的行为。观察组会根据患者血压及服药依从性设计个体化的健康报告,实现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推送健康教育内容,满足患者健康知识需求,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脑梗死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自我管理能力差主要与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本研究存在不足,考虑到老年患者对信息设备操作不熟练,故本研究中排除≥70岁支架植入患者,下一步将纳入高龄患者,或许会改变研究结果。

猜你喜欢
服药脑梗死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