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

2021-08-17 08:57艾力亚尔艾尔肯阿布都海力力吾不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散光晶状体白内障

艾力亚尔·艾尔肯,阿布都海力力·吾不力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喀什)

0 引言

白内障是指由于晶状体浑浊导致患者出现视觉障碍,患者视力均出现严重程度不同的下降状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日常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变化,糖尿病等相关代谢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白内障发病率,同时逐渐年轻化发展[2]。角膜散光是白内障常见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视力影响,需采取手术治疗措施[3]。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能够帮助改善白内障患者手术后夜视力差等问题,帮助提高对比敏感度,改善角膜散光等状态[4]。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采用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检治疗,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治疗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最大65岁,最小50岁,平均(57.3±1.2)岁;对照组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最大63岁,最小51岁,平均(57.2±1.3)岁;两组患者均经由临床检查确诊为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者;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前知情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意向书;排除其他青光眼、角膜病等眼部疾病者;排除既往采取过眼部屈光等手术治疗者;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角膜10点位做一2.2 mm透明角膜切口,观察组患者在麻醉后取坐位,在裂隙灯帮助下标记手术切口位置以及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放置的轴位,并在标记处做一2.2 mm透明角膜切口,手术治疗:使用撕囊镊进行连续环形撕囊,直径约在5 mm,使用超声乳化治疗仪对头劈核进行乳化并将晶状体核吸出,使用I/A头将残余的皮质吸出后进行后囊膜抛光。观察组患者将散光型人工晶状体使用推注器置入囊袋后使用人工晶状体调整位置,并按顺时针选装将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调整到离标记轴位10°左右的位置,吸出囊袋和前房内残余的粘弹剂,将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调整至标记轴位下并下压使其与囊膜贴附;对照组患者则将球面型人工晶状体直接推注治疗,使用眼药水关闭切口,术后给予患者常规眼部护理。

1.3 观察指标

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无需借用眼镜,视物并无明显疲劳感,在颜色知觉以及深度知觉时并无明显困难;有效: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偶尔需要借用眼镜,视物偶有轻微疲劳感,在颜色知觉以及深度知觉时偶有轻微困难;无效:治疗后患者日常生活仍需要借用眼镜,视物有明显疲劳感,在颜色知觉以及深度知觉时出现困难。治疗总有效为显效以及有效总和。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水平、角膜散光水平。

并发症发生率:包括青光眼、后发性白内障、眼内感染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表示为(%)(±s),使用SPSS 20.0软件计算,如P>0.05则表示无明显差异,如P<0.05则表示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角膜散光水平

手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以及角膜散光水平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明显更高,角膜散光水平明显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角膜散光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角膜散光水平对比(±s)

组别 例数视力水平 角膜散光(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0.15±0.06 0.89±0.15 1.95±0.21 0.65±0.23对照组 40 0.15±0.05 0.61±0.12 1.93±0.22 0.86±0.15 t 0.000 9.218 0.415 4.836 P 1.000 0.001 0.678 0.001

2.3 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较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明显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患者常见眼部疾病,主要由遗传、免疫代谢异常、局部营养障碍等因素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后发生浑浊。角膜散光主要是由于上眼皮压迫眼球、角膜病变导致视物异常,是白内障患者常见并发症[5]。临床发现,正常人群的角膜一般在(0.27±0.02)μm的正球差,青壮年群众属于负性球差,正负球差之间可相互抵消,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从而导致晶状体负性球差逐渐减少,全眼的正球差不断增加,导致患者视觉质量下降,引起患者出现眩光等临床症状[6]。而将散光型人工晶状体应用治疗后其带有的负性球差人工晶体能够帮助平衡或抵消角膜的正性球差,从而使整个眼球的球差趋近于零的状态,使患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对比敏感度以及视觉数量[7]。此外,有关文献研究表明,散光型人工晶状体同时也可帮助矫正患者视力,恢复正常视力水平,对散光治疗疗效较高[8]。

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采用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治疗,研究可见,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更高(P<0.05),可见,针对患者采用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此外,手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水平以及角膜散光水平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视力水平明显更高,角膜散光水平明显更低(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常规手术治疗,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更有利于提高患者视力水平,同时帮助减少角膜散光水平,恢复患者正常视物水平;不仅如此,本次研究中还发现,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提示对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采用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用散光性人工晶状体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视力水平,降低角膜散光情况,相较于常规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散光晶状体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突然视物清晰 未必是好事
3 ~12 岁儿童高散光的临床分析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孩子散光不一定都要戴眼镜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过多晒太阳有害
Google新专利把电子眼注入眼球近视眼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