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在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价值分析与研究

2021-08-17 08:57张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丁三醇宫素平滑肌

张婕

(成安县人民医院,河北 邯郸)

0 引言

为减轻产妇的痛楚,尽快实现身体康复,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意外,并为交流经验,选取我院自2019年7月至2019年11月接受剖宫产的孕妇共156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产妇共156例,按照生产前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组及联合组各78例。

普通组的产妇:年龄23~39岁,平均(27.98±4.60)岁;37~42孕周,平均(38.93±1.52)周;单胎67例,多胎11例。

联合组的产妇:年龄22~38岁,平均(28.13±3.80)岁。37~42孕周,平均(38.56±1.48)周;单胎65例,多胎13例。两组产妇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1)所有产妇均符合剖宫产特征,如自然分娩困难、胎儿过大、羊水量不足、胎盘前置、胎盘早剥;(2)存在手术后出血风险;(3)对缩宫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无禁忌证或过敏史。

1.2 主要方法

普通组:使用缩宫素进行治疗。在将胎儿取出、羊水抽吸后注射20 U缩宫素进行治疗。3~5 min后将20 U缩宫素加入5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通过静脉点滴的方式给药。

联合组:在接受注射缩宫素3~5 min后,注射250 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进行观察,如果仍然收缩不良,每隔15~90 min,追加注射250 μg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总量控制在2 mg以内。

统计所有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2 h、24 h的出血量、术后48 h的血红蛋白下降值、宫高下降值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并统计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果

由表1可见,普通组的的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平均出 量为(291.35±49.76)mL,术后2h的平均出血量为(387.41±29.83)mL,术后24h的平均出血量为(461.38±59.91)mL,术后48h的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值为(2.93±0.83)g/L。联合组的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平均出血量为(242.15±51.23)mL,术 后 2 h的平均出血量为(326.53±32.15)mL,术后24h的平均出血量为(407.11±61.62)mL,术后48 h的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值为(1.81±0.78)g/L,两组各项指标对比,联合组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

表1 两组产妇不同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产妇不同指标对比(±s)

注:*表示与普通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中出血量(mL)术后2 h出血量(mL)术后24 h出血量(mL)产后48 h血红蛋白下降值(g/L)普通组 78 291.35±49.76 387.41±29.83 461.38±59.91 2.93±0.83联合组 78 242.15±51.23* 326.53±32.15* 407.11±61.62* 1.81±0.78*

由表2可见,普通组的宫高下降平均值为(2.83±0.82),联合组的宫高下降平均值为(4.65±0.72),联合组明显优于普通组,P<0.05。普通组的不良反应为4例,联合组的不良反应为3例,P>0.05。所有不良反应均在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

表2 两组产妇宫高下降值与不良反应(±s, n)

表2 两组产妇宫高下降值与不良反应(±s, n)

注:*表示与普通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宫高下降值 不良反应普通组 78 2.83±0.82 4联合组 78 4.65±0.72* 3

3 讨论

随着医学的进步,由于产后出血而导致的产妇死亡虽然已经越来越少发生,但是仍然不容忽视产后出血对产妇生命健康所造成的的威胁[1]。尤其是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接受剖宫产生产的产妇的出血量更大,例如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的产后出血对产妇的身体损害程度更为严重。

对于高龄高危产妇,适合使用剖宫产手术作为生产手段。对于剖宫产产妇,临床上多以注射缩宫素来预防产后出血,但是由于产妇个体差异因对缩宫素的低敏感度而导致产后出血,对该类产妇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威胁[2]。根据有关报道,联合使用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预防产后出血情况的出现。

缩宫素作为多肽类子宫收缩类药物,能够增强子宫上段肌纤维的收缩能力,间接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但是由于其半衰期仅有1~6 min,且当受体点的承受剂量临界饱和状态时,随着剂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强子宫的肌肉收缩能力,反而会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对于产妇的恢复并不利。此外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的产妇对于缩宫素的耐受力并不相同,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治疗效果[3-5]。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属于甲基前列腺素,生物活性、半衰期均较为强大与持久,能够长时间持续的刺激产妇的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同时能够调节细胞中游离的钙离子的浓度,增强缩宫素对子宫内平滑肌的收缩作用,促进子宫平滑肌细胞间隙的连接,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蛋白,对子宫收缩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作用[6]。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孕妇,联合使用缩宫素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够有效降低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的出血量,利于产妇的子宫修复,减轻产妇的精神压力,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丁三醇宫素平滑肌
子宫脂肪平滑肌瘤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缩宫素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在高危妊娠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与缩宫素在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中的治疗效果
胎盘早剥产后大出血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的临床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ALOX15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分娩镇痛联合微泵静注缩宫素的临床效果观察
瘦素对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活性及ROS表达的影响
ANO1抑制剂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