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21-08-17 08:57常飞飞江文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血细胞形态学贫血

常飞飞,江文丽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华医院,新疆 伊犁)

0 引言

在临床常见的体表状况之中,发热是较为常见的一类,它一般是因为病毒或者是细菌感染所致,并且发病机制繁杂,如果能够尽早得到诊断,那么对于之后的预后效果和病症控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1-2]。我国近年在医学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使得医学检验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精准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展示出各种细胞的数目和生理变化状况,对于发热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本文将立足于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发热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随机选择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发热疾病病人作为观察组的样本。再随机选择同期8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的样本。观察组年龄17~72岁,平均(44.35±25.80)岁,男性42例,女性42例;对照组年龄15~71岁,平均(43.57±25.12)岁,男40例,女性44例。两组病人的资料对比较为均衡,具备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工作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规范标准进行,对两组接受检验人员按照血常规抽血方法进行,使检验人员在早上8~10时参与抽血,均通过二胺四乙酸二甲抗凝剂真空血采集2 mL的外周静脉血,让血液和抗凝剂融合。之后利用细胞技术合并显微镜的辅助开始检测。要准备好血液涂片,使之水分自动完全蒸发以后再利用染色剂进行处理。之后再细致地查看细胞形态改变的情况与其指标的阳性率,且全部的检验工作皆于1 h以内完毕。

1.3 观察标准

统计组间受检人员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情况(其中包括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与血细胞形态阳性率(其中包括异型淋巴细胞率、大细胞贫血率、异常细胞率、白细胞变小率、小细胞贫血率)。

1.4 统计学方法

把整个数据送入SPSS 22.0软件中进行解析,计数资料比较实行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比较实行t检验,以(±s)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情况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组间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情况统计(±s)

表1 组间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情况统计(±s)

组别 例数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g/L)红细胞平均体积(μm)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g)观察组 84 43.15±11.78 12.15±2.45 348.12±7.02 6.04±4.24 34.45±0.74对照组 84 40.01±5.16 10.89±4.14 341.57±3.78 2.12±1.74 30.55±1.58 t 2.408 2.401 7.529 7.839 20.487 P 0.017 0.018 0.001 0.001 0.001

2.2 血细胞形态阳性率

如表2所示,观察组的异型淋巴细胞率、大细胞贫血率、异常细胞率、白细胞变小率、小细胞贫血率均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组间血细胞形态阳性率统计[n(%)]

3 讨论

随着我国血细胞形态检验技术的愈发普及,其的诊断精准性也是愈发地受到关注。这种类型的检验技术可以对体内的生理和细胞数目的改变做出反应,而当人类染上疾病之后,其机体中的血细胞必然会产生改变,这些改变能够切实地反馈出造血功能紊乱的状况[3]。在人体的血液之中,血细胞是非常重要的细胞,血细胞数目的和性质变换必定会催生出造血功能的紊乱。在临床上的多发症状之中,发热是较为常见的一类,并且也会伴随着病情的改变而变换着,同时也会深深地影响着人体血液之中血细胞数目与其形态,因此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在此上发挥较大的作用。且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在血细胞形态阳性率统计中,发热疾病病人组成的观察组异型淋巴细胞率、大细胞贫血率、异常细胞率、白细胞变小率、小细胞贫血率均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情况统计中,观察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比对照组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实验结论同唐良洪等[4]以及陈宜坤[5]的实验结论基本一致,进一步佐证了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价值。

临床通常的手段是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来对血细胞的形态实行检测,其中囊括了小细胞性贫血、白细胞变化、异常细胞、大细胞贫血率、异型淋巴细胞等。其中最为多见的是异常细胞,一般是病人因为病毒感染的缘故而导致的,其临床的呈现出的一般症状是流行性感冒或是麻疹等疾病。异常细胞产生形态变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空泡变形、中性粒细胞大小不等、核变性等。只要出现这些类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和寄生虫感染等感染类疾病的出现概率会极大地增加。如果是白细胞的形态产生了变化,那么能够浮现出的病症一般是支气管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此外,红细胞产生了改变,特别是在体积上面的话,就表明,患上发热疾病的病人有贫血,如果是呈现小红细胞状态,可以判断为缺血性贫血,如果是大红细胞状态,可以判断为巨幼贫血。

综上,发热疾病病人拥有着情况不一的血细胞形态改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应用能够提高病病症诊疗的科学性。十分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血细胞形态学贫血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音乐科学研究中的思想实验——以音乐形态学研究中的四个重大发现为例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颅内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特征和形态学的危险因素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中小学生贫血原因调查与分析
疏肝祛瘀方对兔膝早期骨关节炎软骨组织形态学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