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1-08-17 08:57雷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螺旋

雷左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鸡西)

0 引言

肺栓塞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循环障碍综合征,体循环的各种栓子脱落均可引起肺栓塞,属于血管疾病的范围[1]。患者在发病后根据栓子的大小和肺动脉阻塞程度的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患者会表现为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出冷汗、呼吸困难、虚脱、胸痛等,情况严重者还会出现咳血、晕倒的症状[2]。有相关调研数据表明,由于肺栓塞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其致死率高达20%,但如果接受了及时的诊断并进行了有效的医治,可将致死率降低至8%左右,故选择合理的检查手段是提高诊断效率的重要方式[3]。由于肺栓塞的早期症状特异性并不显著,极为容易发生错诊和漏诊,基于此,本研究对50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式分析,以期能为肺栓塞的诊断提供帮助,现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男28例,女22例;年龄36~78岁,平均(49.52±8.63)岁。其中胸痛患者14例,咯血患者1例,呼吸困难患者20例,咳嗽患者5例,发热患者4例,双下肢水肿患者6例。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通过血管造影后明确诊断为肺栓塞;D-二聚体在500 μg/L以上;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较高。

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造影剂过敏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和诊断。多层螺旋CT检查具体操作如下: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CT,在进行检查前指导患者进行憋气练习。常规扫描参数设置为120 kV电压,515×515矩阵,0.8螺距,250 mA电流。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机器提示屏住呼吸,开始扫描。常规扫描完成后实施增强扫描。在定位片上选取合适的增强扫描范围,选取碘对比剂为造影剂,以3~4 mL/s的速度静脉注射50~80 mL,CT参数设置为5 mm层厚,5 mm间隔,1 mm重建层厚,指导患者屏住呼吸进行肺部的扫描。重建原始数据之后,将影像数据上传到系统和后处理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重组等后处理技术加以分析。由2名经验丰富的阅片师进行阅片,意见出现分歧时应经过讨论达成一致。

1.3 指标判定

将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二者的检出率、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狭窄程度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多层螺旋CT与血管造影的检出率比较

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为98.00%,和血管造影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比较[n(%)]

2.2 多层螺旋CT与血管造影的诊断效能比较

多层螺旋CT和血管造影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比较(%)

2.3 多层螺旋CT与血管造影的狭窄程度诊断比较

多层螺旋CT与血管造影的狭窄程度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查方式的狭窄程度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肺栓塞是急性肺血管病的一种,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致死率高的特点。是由于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导致肺部缺氧缺血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中体循环内的栓子脱落是最大的致病原因[4]。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呈持续走高的趋势增长,在栓塞性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高血压和冠心病[5]。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会出现虚脱乏力、呼吸困难、昏迷抽搐情况,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痛、肩部疼痛、心前区和上腹部疼痛。肺栓塞根据具体征象表现不同可以分为完全堵塞型、中心型、偏心型和锐角、钝角附壁型[6]。

对于肺栓塞患者的治疗,及时进行诊断把握治疗时机极为重要。目前临床上主要利用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管造影等方式进行诊断检查,其中血管造影最被广泛运用,多年来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从过往的肺栓塞诊断经验中可以得出,肺栓塞患者早期的临床症状和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疾病的症状较为相似,不具有特异性,故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的话误诊率较高。作为金标准的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然而血管造影诊断存在一些不理想之处,使其临床应用价值存在缺陷。血管造影诊断所需检查费用较为昂贵,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作为一种有创性的检查方式,血管造影诊断的检查操作时间较长,对于患者而言会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其有创性对患者身体基础条件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容易发生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故血管造影并不是最为理想的诊断方式。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多层螺旋CT为了诊断肺栓塞提供了新方案。多层螺旋CT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为直接且清晰地为医生观察病灶提供影像依据。由于多层螺旋CT的图像分辨率较高,不光可以让医师清晰地观察到患者肺叶的实际状态,还可以观察到患者肺段分支以及肺动脉主干的实际状态。这一技术难点的攻破为亚段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提升而言意义重大。除了分辨率高的特点,多层螺旋CT还操作简单、检查价格实惠。多层螺旋CT是无创检查,患者的身体不会受到二次伤害,且较传统的血管造影检查价格更加便宜,提升了患者检查的舒适度和接受度。多层螺旋CT的扫描速度迅速,扫描的范围宽阔,且数据的采集时间短,可以缩短患者屏气时间。多层螺旋CT的扫脑层厚较薄,其分辨率高,可快速准确地实施重叠重建,让肺动脉下段的小分支结构都可以清晰展示[7]。多层螺旋CT的处理工作站具有建立三维图像的功能,通过三维技术可以对多种图像进行重建处理,可以有效提升成片的画质,有助于观察肺部状态[8]。此外利用多层螺旋CT的全自动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调整,可以减少对比剂的用量,避免伪影的产生。本研究通过对50例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观察,得到了多层螺旋CT的检出率和金标准血管造影的检出率、狭窄程度的检出率、诊断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多层螺旋CT的检查率较高,且价格更加合适,患者的舒适度更高,安全性更好。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检出率和准确性和金标准基本一致,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肺栓塞肺动脉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肺栓塞及预防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