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8-17 08:57韩花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韩花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 引言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之一,患者在该手段的治疗下能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的存活期。现如今,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所以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也越来越多[1]。尽管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患者很容易产生各种并发症,这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在良好治疗的基础上行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提高患者内瘘的护理质量。本文以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A、B例,各有患者100例。A组10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 67:33,年龄 15~80岁,平均(47.5±3.5)岁;B组10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71:29,年龄16~77岁,平均(46.5±5.5)岁。A、B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施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各注意事项;(2)用药护理:护理人员谨遵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3)心理护理:当患者出现不良心理情绪时护理人员需要以适当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如播放舒缓音乐或者利用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与患者进行交流等。

B组施行优质护理,具体操作为:(1)强化护理人员培训:在施行优质护理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只有护理人员充分掌握了优质护理的理念以及具备了专业的护理技能,才能够在日常护理中充分贯穿和践行优质护理[2]。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可以请专业人员进行也可以请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进行,然后需要进行考核,以确保每一名护理人员都充分的掌握了相关理念和技能。(2)术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在进行造瘘时选择非惯用手(一般为左手),如此能够有效降低维持性透析对日常生活和活动的影响[3]。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每天进行造瘘侧的手部锻炼,如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手捏橡皮球的运动,如此可以帮助患者变粗头静脉,从而有效提高造瘘的成功率。(3)自我护理指导:患者良好的日常自我护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保障,同时良好的自我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从而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治疗,所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护理指导至关重要。首先护理人员需要详细的向患者宣导动静脉内瘘护理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认知度[4]。然后护理人员需要针对具体的细节对患者进行护理指导,指导患者不穿紧袖的衣服,不要侧向内瘘侧睡觉、不要在内瘘侧进行血压的测量和血液的采集,不要使用患肢提拿重物,不要使用手进行内瘘刺穿皮肤出的抓挠等等。(4)动静脉内瘘日常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前必须要保持内瘘手臂皮肤的清洁,同时护理人员在进行穿刺时需要尽量避免在同一点进行穿刺。在患者透析结束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使用纱布来压迫针孔15 min左右,同时需要保持好轻柔的力度,不能导致有血液渗出,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低血压的患者在使用纱布进行压迫时时间不能超过20 min,以免发生内瘘堵塞[5]。(5)出院随访: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之后需要与患者保持有效的联系,通过QQ、微信以及电话等方式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根据患者的护理效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指导,若有严重情节发生则需要让患者即刻回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情绪控制越好[6]。同时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出血、血栓、感染以及血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率=所有并发症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组内比较,护理后显著低于护理前,数据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组间比较,B组显著低于A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 分)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A 组 10049.65±5.98 41.65±4.32 51.23±4.15 43.15±3.45 B 组 10049.12±6.13 36.12±2.15 50.98±4.63 32.46±2.16 t 0.45 5.23 0.78 6.32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A组100例患者出现3例术后出血、4例血栓、3例感染以及2例血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而B组患者仅仅只出现1例血栓和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00%,B组数据显著低于A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常规护理下,护理人员通过健康宣教来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同时通过简单的心理护理来维持患者的良好状态,尽管有一定的护理效果,但是在该护理方式中护理人员的并发症预防意识较低,从而也就导致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进而也就导致了护理安全性较差[6]。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优化,加强护理管理,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性较高的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是目前临床护理中一种较为新颖的护理理念,其充分遵循以患者为本的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细致、全面的护理服务[7]。在优质护理中,首先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能够良好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素养。然后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术前护理、自我护理指导、内瘘护理以及出院随访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质量以及强化患者的内瘘护理质量,从而让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与此同时,该护理方式能够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从而提高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进而有效提高治疗效果[8]。

本文显示,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均有了显著改善,但是B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与此同时,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患者,两项数据均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明,相较于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更为良好。

综上所述,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获得患者满意的同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的出血风险因素及介入治疗策略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率的研究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