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疗效的影响分析

2021-08-17 08:57张悦弘非鲁再车艳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手术室麻醉

张悦弘,非鲁再,车艳生

(陆军第九四六医院,新疆 伊犁)

0 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的发生而出现的退行性病变,其主要原因是髓核向后突出以及纤维环坏死破裂,压迫脊髓神经从而引发坐骨神经痛,其作为临床中常见病的一种[1],主要发生人群为青壮年,多数的青壮年都是由于长期的劳累、身体超负荷工作而引发脊柱变形、急性损伤以及脊柱生理性曲度发生变化,从而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而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一旦出现,将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2]。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的常用方法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这种方法在手术过程中产生的创伤较小,但其要求极高的医师专业水平,能否使手术成功不仅仅需要医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病人以及护理人员的积极配合,而避免在手术过程时出现慌乱现象的一种提前制定好的护理计划是手术室护理,它能够更好地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具体情况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治疗的12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病人,选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有34名男性,26名女性,病人中年龄最小为18岁,年龄最大为62岁,其中病史最长为14个月,病史最短为1个月。对照组中有36名男性病人,24名女性病人,病人中年龄最小为20岁,年龄最大为63岁。其中病人最长为15个月的病史,最短为1个月的病史。之后又对照了两组病人在其他方面上的资料,发现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此实验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病人手术室常规护理,指导病人做好术前相关的生理准备,并提前告诉病人手术时间以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等。对观察组病人采取手术室护理干预,详细内容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系统术前访视:未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应访视病人,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基础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并清楚病人曾经有无过敏及其他病史,予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测,并把手术环境、过程、手术流程、术中其他相关问题详细告知病人,把手术的麻醉方法、疗效、术中无痛等作为重点内容告知病人,帮助病人面对手术治疗建立自信心,避免病人心里产生不安、紧张等情绪,对上述信息做好统计并记录相应工作。②术前心理干预: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应当向病人按时暗示护士和主治医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成功案例等,建立起病人相信医生、医院的积极心理,建立起病人对手术的信心。③术前准备:手术前准备好手术中常用的仪器,将椎间盘手术所需的仪器推入手术室以备用。手术前打开空气消毒机,将室温调节在22~24 ℃[3]。准备好无菌敷料包、椎间盘镜包、麻醉包等,依照手术的顺序放置上述药物和仪器。

1.2.2 术中护理

①巡回护士配合:接诊病人,核查信息确定无误后,在上肢建立静脉通路。引导病人标准摆放麻醉姿势,并帮助麻醉师施行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帮助病人在双轴托架上俯卧,注意悬空病人的腹部,尽可能使病人展开腰椎间隙、双手于头部屈置、双脚踝部垫海绵垫、屈膝,控制好病人谨防掉床。确保病人循环、呼吸和静脉通路顺畅以及病人的舒适度[4]。另外开放式手术应随时准备好。②洗手护士:铺好无菌布、洗手、消毒,并清点准确物品和机械。

1.2.3 术后护理

在病人回房间,可在腰部围一小中单,在小中单的协助下翻身或搬运,这样可保证腰部的稳定,也可减轻疼痛和损伤。为了病人挤压伤口,促进止血,病人回到病房后要保持2~4 h的仰卧硬板床;与此同时,要保证术后脊柱的稳定和过伸,以免脊柱弯曲;平卧4 min后,可由一名护士将病人以“滚动式”翻身侧卧[5];对于病人岁数较大的情况,应遵照医嘱给予心电及吸氧监护,并将手术情况告知病人。为确保连续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术后需严格遵照医师嘱咐,使病人真正了解锻炼活动对疾病治愈的必要性,进行锻炼活动。

1.3 效果评价

根据“优”“良”“可”“差”及对比病人入院前后的恢复程度可对其进行评级,“优”级评分标准:75%~100%的恢复率,“良”级评分标准:50%~74%的恢复率,“可”级评分标准:25%~49%的恢复率,“差”级评分标准:0%~24%的恢复率。

1.4 统计学方法

对照组及观察组病人的恢复程度均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的临床恢复程度[n(%)]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形变疾病,腰椎间盘发生的重要影响是遗传因素、腰椎损伤、椎间盘解剖结构特殊、腰骶先天异常,病人下肢放射痛、马尾神经症状、腰痛等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引发的,甚至严重时影响病人的肢体功能。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术式,具有病人手术创口较小、痊愈较快的优点。在本次的研究过程中,手术室护理干预实施在了观察组的病人上,在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病人手术期间治疗的心理状态更加注重,并重点实施通过言行举止去改变病人的身心感受,在术前告知病人手术注意事项、手术先行性以及手术流程等内容,并对病人进行询问以及心理安慰,以减少病人的负面情绪,这样可以促进病人面对手术治疗信心的树立。术中帮助医生做好麻醉、机械传递等,护理术,机械的清点、消毒、区分以及放置等工作,可使手术时间缩短,避免伤口发生感染几率的增加。术后应有病房护士告知手术治疗对病人的效果,并建议其进行积极地锻炼活动,让病人意识到术后锻炼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根据显示的研究结果,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名病人中,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使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观察组病人在治疗效果上比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要好,且在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也要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更能提高病人的恢复率和治愈率,且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手术室麻醉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