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提问特征研究
——对J省8篇获奖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

2021-08-19 04:18张陆慧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核心文本素养

张陆慧,夏 冰

(1.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2.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目前,发展核心素养已成为动态的、持续的、国际化的研究内容。课堂教育是根,核心素养是魂。教师如何更新理念、理解内涵,将其落实于课堂教学设计中指导教学实践,并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学习经历,值得不断研究和探讨。语言、思维、审美及文化都蕴含在阅读教学中,是语文学科的素养体系。国际阅读素养研究(PIRLS)称阅读素养是小学生最主要的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掌握语文学科特点和相对应的理论,从而依据教学对象和目标,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与终点,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实施方案策划。2020年末,J省组织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学科教学设计评比”活动,本研究对其中8篇语文学科获奖教学设计进行文本分析,从课堂提问和活动对应的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对应比例总结教学设计局部特征,为针对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提供初级参考,便于教师从更多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的反思与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共8篇课文的阅读教学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借助PIRLS对阅读目的的要求,将8篇阅读材料分为文学体验型和信息提取型两类文本做比较。

2.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本研究注意参考相关专著、期刊等材料,借鉴各个领域的“话语分析”,理解内涵,并将其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文本分析法。本研究将文本分析法运用于小学语文,在一定框架下分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的提问内容(包括相对应的活动与指令等)反映出的教师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意识以及相关因素。

案例分析法。本研究运用案例分析法归纳解析教学设计相关的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文字材料,并将文本结构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核心素养

1997年,世界经合组织提出的核心素养主要涉及三种技能:一种是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资源的能力,第二种是与他人互动的能力,第三种是独立行动的能力。此后,以核心素养为抓手的课程改革成为世界性议题,如欧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价值体系,新加坡“个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价值体系,美国“综合性”的核心素养价值体系。2016年,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确立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素养框架和内涵,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文化基础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以语文学科为例,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将语文核心素养提炼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文本构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教学改革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通常包含7个部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不仅反映教师如何教,而且还主要体现学生如何学,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要重点关注学生“学习什么”,特别是“如何学习”。

三、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设计文本中的提问活动分析

本研究选取的8篇教学设计,相关课文来源于统编版教材。依照PIRLS的阅读目的分类方式将文本分为两类:一是文学体验类文本,其特征是让读者置身于故事情境中,不仅关注文章语言特色,也关注故事情节的起伏、人物关系的错综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等,通常是富有故事情节的文学性作品,如故事、童话和小说等;二是信息提取类文本,其目的是让读者进行信息提取,大部分此类文本是客观陈述事实,如手册、说明书等。根据两个文本类型区分8篇教学设计,对应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其中的提问活动,结果如表1。

表1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设计问题及活动中的体现

8篇教学设计中,教师提出问题及附带活动共101例,关于“语言构建与运用”的问题所占的比重最大,为40%。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素养中最具有学科本质的方面,其他素养是相关学科共同具有的。说明大多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能够把握语文学科属性,注重培养学生较基础的学科核心素养。与此相比,关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问题所占比重最小,为11%,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涉及基于文本深入解读关联文化支撑的元素挖掘有限。这也和文本类型及学生年段有密切的联系,一般信息提取型的文本及低段涉及此素养较少。

1.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提问与活动分析

语言建构与运用包括语言习惯的养成与方法的掌握、字词句的积累与语感的养成、倾听与表达习惯和方法的培养。此类提问活动占比为40%。

例1:大家发现没有,在小真的话中有几处用词一样的地方?(用彩笔画出“要是……就……”“还有呢……”)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用上这些词语想象了一下,你也试一试?(《小真的长头发》教学设计)

解析:从两处提问及附带的相关学习活动可以看出教者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取语言字样,感受表达效果,积累语言样式,借助样式表达,帮助学生建构、运用语言。

例2:你能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简单说说故事的经过吗?(《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解析:此问题建立在对课文中生字的识写以及对文章反复朗读、感知与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能使学生通过情境体验,运用图像与文字结合的方法来运用语言。

2.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教学提问活动分析

思维发展与提升包括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激发、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和归纳发现能力的培养。此类问题与活动占比是26%。

例3:借助图示思考: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中心意思写清楚的?填写“生物成长表”并想想:作者是怎样把中心句的意思写具体的?比较梳理表格内容总结:事物和人的成长又是怎样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

解析:此活动和提问贯穿教学设计前后,教师通过图像化策略,引导学生在思维上先构建整体认知,再层层递进,通过不断填充信息、比较发现、进而归纳出基于段的中心意思进行表达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在其中得到不断发展与提升。

例4:前面的一群鹅只是目中无人,这只老公鹅却是凶悍无比。这几个动词用得太精彩了,生活中如果我遇到这只老公鹅的袭击那该怎么办呢?(《牛和鹅》教学设计)

解析:这个问题在教学设计中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呈现的读文章某一具体内容时所作的批注,目的在于为学生做批注示范。这是在前面学生自主批注后的学习活动,其效果是使学生通过参照梳理批注的方法,从原始认识的随意结果提升到一定方法下的更优质结果。

3.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教学提问活动分析

审美鉴赏与创造包括对美的体验和感悟、学会欣赏与评价美并知道如何表现与创造美。此类问题与活动的占比是23%。

例5:“我的母亲”反复出现三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天下母亲皆同此心,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的母亲爱你的深情藏在何处呢?你又在哪一次也是鼻子一酸呢?用文字写一写你的《慈母情深》以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解析:这两项教学指令分别在读文过程中及读文后的作业中体现。一是让学生从文字样态到行文特点,发现规律,深度体会,感受文中母亲的疲惫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并对表达效果进行欣赏和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从中得到提升。后面在对文中母亲评价与理解的基础上,再用小练笔的方式,让学生关注母爱,感悟情深,并能感恩母亲,这是较高层次的创造。

例6:书写左右结构的字需要注意什么?(《一封信》教学设计)

解析:此处是对前课写字指导的回顾性内容。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汉字结构特点,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并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提示:左右结构汉字要先观察“高矮胖瘦”,左右宽窄,横向笔划较多的时候,注意距离相等。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审美鉴赏力,了解汉字的结构,写出汉字的美。

4.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教学提问活动分析

文化传承与理解包括形成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识与态度、学会包容与鉴赏多样文化、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此类问题与活动占比是11%。

例7:模拟场景,被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其他小孩儿回来之后看到这个场景,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呢?感受司马光形象,连接单元导语——美好的品质。(《司马光》教学设计)

解析:学生通过模拟场景,体会文言文中人物的语言、心理进而感受人物形象,通过想象表达对人物的感受,链接单元导语理解人文主题“美好的品质”,进一步感受文言文小故事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教师的这一设计起到了引领学生认知文化,让文化在学生内心扎根的效果。

例8:教师出示汉代应劭在《风俗通义》中对“牛郎织女”故事的记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从最开始的二三十字到现在的两三千字,是一代又一代老百姓不断丰富了它,大家并没有看到牛郎给老牛喂草、洗澡、打扫牛棚,这些细节来自于什么?(《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解析:教师引入关联内容,加强了学生对本篇目的理解,通过引入其他文化元素,并关联单元学习导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民间百姓的创造和智慧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是基于篇章语言、思维基础上的审美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弘扬。

(二)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文本的特征分析

1.对教学目标的处理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教学目标表述是否全面”这一指标中,8份教学设计均达到要求,其中部分教学设计参照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目标确立和环节解析,属于更新理念的目标设计。可以看出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均能体现出对学生多维度知能与情感发展的培养,能体现出核心素养下的培养目标。

2.对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8份教学设计学习任务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达标率为100%。

3.对学习活动方式的体现

在“学习活动方式是否多样,能照顾到各类学生”这一指标中,8份教学设计中6份体现一致,占全部样本的75%。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活动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多数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还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小组合作成为一种固化方式。

4.资源媒体的运用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8份教学设计中有7份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占全部样本的87.5%,没有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设计仅有1份。

数据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选择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这说明小学语文教师能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但是,深入分析设计可以发现,教师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样本中大多只是简单的PPT课件的制作,稍微复杂的视频制作在教学设计中出现较少,而且PPT课件所展示的内容大多数是教材中的内容,说明教师对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还处于低水平阶段。

四、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核心素养所占比例不同。教师在文学体验型文本中非常重视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这一方面的核心素养。低中高年级有明显差距,低年级比中高年级占比大。在信息提取型的文本中,这一能力所占比例较小。“审美鉴赏与创造”这一素养的年段差别不大。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文学体验型文本的体现多于信息提取类文本,且高年级比低年级多。这也提醒教师在此类文本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文章的语言特点,在不同年段都要考虑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与发展。

总体来说,优秀教学设计的特征是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突出,关注学生多方面语文核心素养,可以通过一定的课堂交流、活动设置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能做到让学习真正发生。另一方面,教学设计样本也体现出学习活动方式仍然较为单一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小学语文教师普遍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方式。另外,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

猜你喜欢
核心文本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