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探析

2021-08-19 02:37吴燕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7期
关键词:纳差泛酸胃部

吴燕华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0)

胆汁反流性胃炎也被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特殊类型慢性胃炎。导致该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幽门括约肌存在功能障碍或进行胃幽门手术等,使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流入其胃内,对其胃黏膜造成损伤,并引发腹胀、腹痛、胃部灼热感、恶心、呕吐及纳差等症状[1]。西医上常使用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及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使用这些药物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远期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可出现不耐受治疗的情况。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发病的机制与其饮食习惯差及情志失调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认为,肝为情志之本。疏肝可调畅情志,缓解患者易燥、易怒等肝郁的症状,从而调节其胃肠的升降功能,从根本上治疗其病情[2]。本文主要是探讨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80 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该医院收治这些患者的时间为2018 年9 月至2019 年11 月。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病情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关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标准[3]。2)存在胃部烧灼感、泛酸及纳差的症状。3)未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4)不存在使用雷贝拉唑或柴胡疏肝散的禁忌证。5)参与本次研究前1 个月内未使用过胃黏膜保护剂。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为:1)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2)对治疗的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本次研究。3)存在意识障碍。4)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的批准。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40 例)和对照组(40 例)。观察组患者中有男20 例,女20 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37 岁,年龄最大的患者50 岁,其平均年龄为(43.53±5.47)岁;其病程为3 ~7 年,平均病程为(5.31±1.12)年。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9 例,女21 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35 岁,年龄最大的患者52 岁,其平均年龄为(44.81±5.45)岁;其病程为4 ~6 年,平均病程为(5.34±1.20)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

1.2 方法

让对照组患者每天口服1 次雷贝拉唑(生产厂家:成都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715,规格:20 mg/10 片),每次服20 mg。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该方剂的组方为:柴胡12 g,陈皮10 g,川芎10 g,芍药15 g,醋炒香附12 g,枳壳15 g,炙甘草6 g。为胃部灼烧感症状明显的患者加用槟榔15 g、郁金15 g、川楝子10g ;为泛酸症状明显的患者加用瓦楞子15 g、乌贼骨15 g。将上述中药以水煎服。每日服1 剂,早、晚各服1 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 周。治疗期间,禁止患者食用油腻、辛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胃镜检查。根据两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结果,将其治疗的效果分为痊愈和无效。痊愈:治疗后,患者的胃内无黄绿色的胆汁潴留。无效:治疗后,患者的胃内有黄绿色的胆汁潴留[4]。治疗前后分别使用中医症候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包括胃部灼烧感、泛酸及纳差)进行评分。每项临床症状的分值为1 ~3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临床症状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的患者有34 例,为无效的患者有6 例,其痊愈率为85% ;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的患者有25 例,为无效的患者有15 例,其痊愈率为62.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评分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胃部灼烧感评分、泛酸评分及纳差评分分别为(2.42±0.83)分、(2.75±0.16)分及(2.73±1.24)分;对照组患者的胃部灼烧感评分、泛酸评分及纳差评分分别为(2.45±0.51)分、(2.72±0.22)分及(2.75±1.22)分。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部灼烧感评分、泛酸评分及纳差评分相比,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部灼烧感评分、泛酸评分及纳差评分分别为(1.13±0.14) 分、(0.79±0.42) 分 及(0.81±0.35) 分;对照组患者的胃部灼烧感评分、泛酸评分及纳差评分分别为(1.77±0.65)分、(1.56±0.53)分及(1.42±0.67)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部灼烧感评分、泛酸评分及纳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评分(分,± s )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评分(分,± s )

组别 例数 时间 胃部灼烧感评分 泛酸评分 纳差评分观察组 40 治疗前 2.42±0.83 2.75±0.16 2.73±1.24治疗后 1.13±0.14 0.79±0.42 0.81±0.35对照组 40 治疗前 2.45±0.51 2.72±0.22 2.75±1.22治疗后 1.77±0.65 1.56±0.53 1.42±0.67治疗后两组对比的t 值 6.088 7.201 5.104治疗后两组对比的P 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十二指肠的内容物逆行入胃,可使其胃黏膜出现炎症、糜烂及出血,从而可减弱其胃黏膜的屏障功能。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中医理论中“胃脘痛”及“嘈杂证”的范畴。导致该病患者的胆汁反流入胃的原因是其肝气郁结,肝胃不和。肝胃不和证患者的情志不畅,可使其肝失疏泄,横逆克犯脾胃。南宋医学家陈无择认为:“脏气不平,胜乘相因为病,如怒伤肝,肝克脾,脾气不正;必胀于胃,名曰胜克。怒乘肺,肺气不传,必胀于大肠,名曰乘克。忧思结聚,本脏气郁,皆内所因。或冒寒暑风湿,随经络传至阳明致胀者,皆属外因。饮食饥饱,生冷甜酸,结聚不散,或作痞块,膨胀满闷,属不内外因也。”这说明,若患者肝郁日久化火,则其肝胃蕴热,其肝火盛,易灼伤胃络,出现胃部灼热、嗳气泛酸、呕苦等临床症状[5]。《东医宝鉴》中记载:“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这说明,肝脏的疏泄功能与胆汁的分泌、运化功能具有密切的联系。《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治肝可以安胃。”这主要是因为,肝主疏泄,若患者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则会影响其脾胃的升降功能,导致其发生运化功能紊乱[6-7]。以“从肝论治”的理论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通过调节患者肝的疏泄功能,调畅气机,恢复其胃的升降功能,从而消除其胆汁反流入胃的情况[8]。本次研究中,我们为观察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使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该方中的柴胡为君药,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香附、川芎可辅助君药解肝经之郁滞,并增强全方行气止痛的功效;陈皮、枳壳具有理气行滞的功效,芍药、甘草具有缓急止痛的功效,四者均为佐药。诸药配伍,可起到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作用。中医常用柴胡疏肝散治疗“胸胁苦满, 寒热往来”。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柴胡疏肝散具有促进肝胆功能细胞修复及止痛的作用。韩芳[9]研究的结果显示,柴胡疏肝散中的柴胡及枳壳等药物可促进患者的胃肠道排空,加快其小肠蠕动的速度。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用柴胡疏肝散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轻其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纳差泛酸胃部
补料分批发酵条件优化提高D-泛酸的产量
丁香透膈汤治疗老年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差的疗效观察
胃部爱情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应用及预后分析
清热化湿、醒脾和胃法治疗纳差52例
喝粥泛酸 配点菜
小儿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消化系统损伤的临床分析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联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胸苷激酶1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